APP下载

现代职教体系下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2019-09-23罗印升郭占涛

职教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素质

□俞 洋 罗印升 郭占涛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大力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又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些文件从国家层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了建设路径,其中特强调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和坚持产教融合发展[1-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要求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4]。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已经在国家、职业学校和企业等各个层面达成共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落地并不顺利,由于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人力和物力投入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回报,甚至会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所以产教融合很多情况下呈现的是企业实习合作、企业订单培养等单一的合作模式,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烈,并没有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

本文结合教育部——中兴通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开展的中-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探索和实践现代职教体系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一、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生产(产业)、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是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中的问题推动教学提升质量,生产教学和研究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但一直以来,由于没有构建有效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很多校企协同育人只是停留在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订单班的形式。校企合作主要靠企业和学校双方谈判达成,通常呈现为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方面,要求“校企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然而由于目前的校企合作方式“合而不深”,很难实现企业深入到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细节层面上去[4]。

江苏理工学院多年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积极践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拓展产教融合空间。紧密依托地方行业企业,成立了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常州市电梯产业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探索构建面向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但是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以及高校办学机制和经费的限制,校企双方合作很难形成有效的双赢机制,企业对利用生产资源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为了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实现长期、稳定的行业企业支撑,加强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的深度合作,学校采取主动“搭台”、引企业入校“唱戏”等方式,探索了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机制,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江苏理工学院在2016年入选全国60 所“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了校企双主体的“江苏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面向电子信息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服务ICT 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确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共同进行学生职业管理的“六个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所示),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相契合,实现了深度的产教融合。

图1 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

二、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职教体系下校企共同制定面向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6]。通过对中兴通讯等行业领先企业的调研,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结构和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图2所示),建设符合行业企业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有合作企业开设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2 行业典型岗位需求

(二)校企共同组建混编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和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互联网+”在产业经济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不同产业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推动着职业教育必须建设具有先进行业技术背景的师资队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了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基地师资队伍由ICT 行业企业工程师6-8 名、江苏理工学院相关学院教师混编组成。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企业工程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职业素质课及双创课程。学校为混编教师团队提供固定的办公场地,常驻学校办公,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在共同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负责课程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指导等工作。并且通过校企联合教研、联合培训、一课双师、资源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企业工程师团队与学校教师的协同育人。

在直接引入企业工程师组建混编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为了建设一支人员稳定、双师比例高、技术技能保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派遣相关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到行业领先企业参加锻炼和培训,通过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工程师素质培养以及培训技巧培养,提升其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获取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并且让参培教师将所学专业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将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升华,开展联合教材与课题开发训练,从而使教师具备设计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能力。混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充分发挥了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长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和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

(三)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实践创新基地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建设基于行业先进技术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如4G/5G 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ICT 技术类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践创新基地的实训室设备要与行业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学校充分利用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面向行业先进技术,联合中兴通讯、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引入国际行业标准,以“基础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架构实现“4/5G 移动通信、光传输技术、三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开发”+“移动互联协同创新、大数据创新应用”的融合,校企双方共同投入1000 多万元,建设了面积1500 平方米,具有“数据中心+运营中心+联合教研中心+在线资源建设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业务体验中心” 的符合国际ICT 行业标准的专业群实训基地。

实践创新基地的实训环境要与企业工作环境进行融合。创新基地不但要满足共建专业课程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及ICT技术的快速演进,因此必须具备可拓展性和可演进性。因此平面布局完全模拟公司工作环境和公网设备运行特点,本着科学、实用、美观、领先的设计思路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实践创新基地的人文环境要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基地的环境建设根据中兴通讯的要求进行了形象设计,并引入中兴通讯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管理和工作的环境,融入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素,建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实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校企共同构建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产业升级和行业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在现代职教体系下,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当前的职业教育环境下,虽然各类职业学校都很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缺乏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和行业企业实际的教学案例,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企业工作经验欠缺的教师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只能纸上谈兵。

江苏理工学院与中兴通讯、北京华晟等企业在共建行业领先的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基础上,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注重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质培养。

1.基于模拟实际工程现场的实训环境,工程师实施自主项目教学。企业工程师所教授的课程均在校企共建的ICT 创新基地进行,基于模拟实际工程现场的实训环境,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授课过程中工程师充分利用其在行业内积累的工程知识和经验,实施自主项目教学,进行相关经验和知识的传授,从而实现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推进面向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的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组织教学,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分解、学生分组、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交付与评价。通过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将电信工程项目业务流划分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岗位的员工角色并完成具体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提高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构建了贯穿培养全过程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在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提炼企业用人职业素质标准要求,以准职业人培养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职场礼仪、表达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了贯穿学生在校培养全过程的三阶段课程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准职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三个阶段为:

一是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与工作坊,以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场礼仪、表达与沟通能力、目标制定与计划能力;

二是职业发展与定位,帮助学生正确认知ICT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用人要求,从而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是求职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培养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求职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学生管理和职业管理相融合,培养学生“准职业人”能力。在系统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学生管理”升级为“职业管理”。校企合作的专业在学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的基础上,配备了行业企业工程师担任职业素质和就业指导教师,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和职业给管理的融合。

图4 电信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

将学校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和企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绩效考核制度融合,引入KPI过程性评分制度,对准时出勤、上课礼仪、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目标考评,作为准职业素质的量化依据。此外还通过企业名家讲座、职业装体验日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以上措施,在职业形象与礼仪、沟通方式与技巧、团队组织与合作、计划执行与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5.建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运作机制,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方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鼓励探索开展本科以上的职业教育。与中等和专科职业教育相比,本科以上职业教育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校企深度产教融合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撑平台。

依托校企共建的ICT 创新基地,通过成立虚拟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团队梯队建设体系和运作机制。虚拟公司完全模仿现有信息技术公司的组织架构,以紧密对接行业岗位的研发部、市场部、工程部以及众创办公室为主体,以部门经理为核心的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公司的整体运作。通过虚拟公司持续的建设,以平行开发、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工程师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学生锻炼和培养;以师徒的形式,完成项目团队梯队建设;以深度定制、人力或项目外包的方式,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完成项目需求交付和人力外包服务,提升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实实在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成效与展望

通过上述“六个共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理工学院与行业领先企业进行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校企共建,进行了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有效响应和积极探索与实践。

通过融合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师资、设备及项目资源等要素,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嵌入了企业主导开设的职业素质类、专业方向类和实习实训类等课程,使课程体系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

通过融合校企人力资源优势,校企共建了混编师资团队,团队中有项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工程师和本校教师,优化了师资结构,全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方式研究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学水平。

通过融合学校学生管理理念和企业员工职业管理理念,构建了适用于学生管理的KPI 绩效管理制度、周报管理制度、职业装管理制度、述职管理制度,结合系统的职业素质课程,使学生在职场礼仪、沟通表达能力、职场规划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面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创业”三大战略的全面布局,中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也需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推进校企的深度产教融合,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依托行业领先企业,深入了解行业、拥抱行业,整合行业资源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其转化为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将行业领先企业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理念,引入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改变现有的专业运营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实现教育大数据的量化统计预分析,创新专业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将有助于产教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素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