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替利嗪对急性哮喘发作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9-23金晶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气道哮喘发作

金晶晶,洪 燕

(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浙江 台州 318000)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哮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哮喘是由慢性炎症所引发的气道痉挛反应,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气促、胸闷、喘息和呼吸困难等,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气道缩窄重塑,导致患儿的肺功能受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哮喘治疗方法,通过局部给药其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吸入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且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亦好[2]。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雾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orticosteroids,ICS)主要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西替利嗪作为新一代抗组胺药,能有效抑制组胺的传递和作用,具有抗气管变应性炎症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哮喘发作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在我院儿科诊治的94例急性哮喘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中关于急性哮喘发作的诊断标准。 入选标准:①年龄3~14岁;②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③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④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⑤临床无感染征象或使用抗生素无效;⑥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已征求患儿家属同意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儿属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者;②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严重的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等疾病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1.2 病例分组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把入选的9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其中观察组男25名(53.2%),女22名(46.8%),平均年龄(8.3±2.7)岁,急性发作时间1~5h,平均急性发作时间(2.3±0.4)h,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9例(83%),重度8例(17%)。对照组男24名(51.1%),女23名(48.9%),平均年龄(8.7±2.5)岁,急性发作时间1~5h,平均急性发作时间 (2.4±0.6)h,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7例(78.7%),重度10例(21.3%)。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均给予低流量氧气(1~2L/min)吸入,同时给予解痉、抗感染及化痰药物等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取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40475)0.5~1.0mg加入2mL氯化钠注射液(0.9%)稀释,使用压缩式雾化器面罩吸入,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服溶液(国药准字H20093320),3~6岁患儿5mg、6岁以上患儿10mg,1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d。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在入院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包括咳嗽、气促、喘息、胸闷等临床表现、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根据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疗后患儿咳嗽、喘憋、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听诊未闻及肺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缺氧状态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显效;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鸣音明显减少,肺功能也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有效;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仍存在甚至加重,肺部查体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肺功能指标测定:采用Spirolab Ⅱ肺功能测定仪,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l)、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aximum midex piratoryflow,MMF)、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炎症因子水平测定:在入院第1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空腹抽取患儿血液3mL,3000r/min离心10min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水平。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项目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PFVC(mL) 治疗前1 809.76±104.831 832.18±106.371.029>0.05 治疗后2 462.17±110.452 038.72±109.5619.057<0.001FEVl(mL) 治疗前1 143.87±99.361 126.73±101.540.827>0.05 治疗后1 894.33±102.521 442.56±103.7921.230<0.001MMF(L/s) 治疗前1.73±0.391.76±0.440.350>0.05 治疗后2.61±0.512.13±0.345.369<0.001MVV(L) 治疗前48.05±4.6947.83±4.920.222>0.05 治疗后64.47±3.2654.46±3.1915.046<0.001

2.3 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NF-α、IL-6和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项目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PTNF-α(ug/mL) 治疗前6.53±1.866.61±1.740.215>0.05 治疗后3.17±1.124.56±1.285.603<0.001IL-6(pg/mL) 治疗前5.81±1.395.78±1.420.104>0.05 治疗后3.51±1.034.59±1.124.866<0.001IL-10(pg/mL) 治疗前8.31±2.088.25±2.170.137>0.05 治疗后4.14±1.486.26±1.796.258<0.001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嗜睡3例、腹泻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对照组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嗜睡1例、腹泻2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72,P=0.736),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3.1 我国哮喘的现状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4]。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及时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即刻给予有效的紧急治疗。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有所不同。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炎症反应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学改变,其中气道黏膜中产生的大量IL、TNF-α以及组胺等炎性因子浸润导致患儿气道发生高反应性[5]。因此,对于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治疗原则以消除呼吸道黏膜水肿,降低炎症反应,恢复患儿呼吸通畅为主。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正确地对儿童哮喘进行早期干预、家长的哮喘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6]。

3.2 哮喘的治疗

目前哮喘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推荐吸入疗法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径,并强调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优选一线药物。雾化吸入ICS 可以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1]。

哮喘急性发作时,必须尽快缓解气流受限,首选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同时可使用ICS缓解气道炎症。早期应用大剂量ICS不仅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同时有助于防止进行性加重。在非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发作时,速效支气管舒张剂与高剂量ICS雾化吸入联用可作为急性发作起始治疗选择,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以减少不良反应[2]。

布地奈德是一种局部抗炎活性很强的ICS,能增强支气管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抑制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以及活性,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7]。通过雾化能够使药物迅速分布到毛细支气管以及肺泡内,提高药物利用率,加快药效发挥,进而扩张毛细血管,减少气道阻力,同时也可减少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

3.3 西替利嗪在哮喘中的应用

西替利嗪是一种外周H1受体拮抗剂,广泛地应用于过敏性疾病。可与靶细胞膜组胺H1受体非竞争性结合,有效降低组胺对哮喘患儿的气道变态反应,抑制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改善肺功能[8]。此外,西替利嗪对诱发哮喘的炎性介质如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有拮抗作用,可显著抑制由IgE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9]。

本研究采用西替利嗪治疗急性哮喘发作儿童,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肺功能显著改善,而且炎性因子水平也明显降低,与已报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究其原因可能是西替利嗪能够有效抑制血管活性肽作用,减弱变态反应程度,进而减少炎症细胞的活化、释放,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表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减轻患儿的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缓解患儿症状。同时,西替利嗪较难通过血脑屏障,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对神经中枢影响甚微,且不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其不良反应轻微且大多为一过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推断西替利嗪在急性哮喘发作儿童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治疗急性哮喘发作儿童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气道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