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畴县苗族抛花绣工艺的传承与开发

2019-09-23袁鸿牧沈鸿晶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畴刺绣技艺

袁鸿牧,沈鸿晶,任 婵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一、西畴抛花绣概述

抛花绣是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的一种刺绣技法。该技法已有近百年历史,起源于清朝末年间的缎面平绣,绣品主要有门帘、头巾、背带、围裙、衣物、鞋帽等。民国时期,随着绣品工艺发展,绸缎平面刺绣逐渐演变为布料手工立体刺绣,即今天的抛花刺绣,当地又名泡花绣和戳花绣①。根据当地文化馆调查资料,抛花绣以西畴县兴街镇为中心,分布于周边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西洒镇、鸡街乡、董马乡、法斗乡等乡镇。抛花绣唯有在西畴县流传下来,而未见其他州县有此类技法流传。在西畴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关于抛花绣的诗:“飞针走线刺畴阳,异彩追波戏凤凰;水秀山青村镇美,枝繁叶茂果花香;风云绿草轻飘荡,日月金星尽翱翔;世上精华宾客爱,民间技艺众人扬。”可见抛花绣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抛花绣也是西畴民间工艺杰出代表。

二、西畴抛花绣现状

20世纪90年代兴街镇呈现出家家户户绣花的繁荣场景,并带动周边乡镇加入,推动了抛花绣发展,抛花绣成为西畴民间技艺的一朵奇葩。但是跟所有传统刺绣技艺一样,抛花绣也面临失传的困境。一是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手工刺绣产品市场近年来萎缩严重,手艺人为了生计改行他业;二是刺绣需要花大量时间和人力完成,许多老艺人相继去世,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纷纷外出打工,学习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现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30岁以上的妇女。

从另外一方面看,抛花绣传统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无特色,抛花绣绣品大都作背带装饰,图案和材料都依旧法,缺乏创新。现代社会发展飞快,人们的审美不再受制于传统观念,如果抛花绣产品还停留在过去,这样的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人对产品的需求。作为传承人之一的张培超女士介绍现在市场不景气,部分客户愿买廉价的机器绣品,不愿花高价购买手工产品;部分客户嫌弃图案、色彩老旧。虽然机器也可以做抛花绣,但是针脚只有两头,不如手工十个头的精细,机器生产永远无法代替手工工艺沉淀的魅力。这是该项技艺还得以存续的原因。

三、抛花绣工艺

抛花绣是通过自制针在绣绷背面进行上下穿刺,布的正面就会留下线圈,对线圈进行修剪、打磨,最后形成立体图案,手感极佳[1]。这种刺绣工艺常常用于被面、床罩、门帘、壁挂、锦屏、台布、头巾、背带、挂裙、挂包和鞋类等。现在市场上主要还是以背带为主,背带是西南地区带小孩的日常用品,抛花绣工艺主要用在背带芯上,以背带为礼品送给小孩就是为了祝福孩子平安健康,所以图案都会选用喜庆应景的图案,比如十二生肖等动物纹样,或者为了跟上时代潮流,部分纹样选取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主角。抛花绣题材大都以表达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纹样都是代代相传的程式纹样,常常使用五六种丝线搭配,复杂精细的图案则使用几十种颜色。

刺绣工具主要有画笔、颜料、剪刀、抛刀(特制尖刀)、空心针、竹制绷子。其中尖刀(图1)和空心针(图2)都是特制工具,尖刀由10~12片锯片用胶带绑在一起制成,数量越多越锋利,所谓的杀刀是为了打磨绣片而制。而空心针用医用针和打气筒针筒结合,针尖3厘米处套上胶皮,作为档子,利用刺绣艺人熟练的技法,空心针可以在针筒中来回穿梭自如,档子不让针完全穿过布,让线在绣绷正面留下2~3厘米长的线圈。

图1 自制尖刀

图2 自制空心针

一件背带芯抛花绣作品在一个熟练的绣娘手里最多两天之内可以完成,抛花绣工艺并不复杂,其技法和熟练度都是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抛花绣制作工序分为6个步骤,具体如下:

(一)绷布

制作竹圈和绷布(图3、图4)是做抛花绣的第一步,竹圈的大小根据绣片大小而定,然后在竹片外围缠上布条。用竹片制作成圆形,一大一小刚好可以绷成一个同心圆,将布绷到竹圈上,绷布完成。

图3 竹制绣绷

图4 绷布

(二)描边

描边是在绷好的绣布上进行绘画,绘画的图案都是依照相传的传统样式进行转印绘制,还有一种用塑料模板用油墨印制到布上(图5、图6)。

图6 转印绣布上进行描边

(三)绣边

描绘好图案样式以后,依照边线进行刺绣,进一步将线条勾勒出来(图7)。有些简单的图案不用描边可以直接填色进行刺绣(图8)。下一步就可以进行抛绣了。

图7 顺着描边刺绣

图8 直接进行填色

(四)抛绣

抛绣是用空心针对绣绷反面进行刺绣的过程,抛绣是整个工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考验绣工技艺的关键。首先是穿线,一般抛花绣作品都是同时穿四根线,穿完线用空心针顺着勾勒线条的轮廓有节奏的进行上下穿刺,用不同颜色的线有层次感地将描边里的图案填满为止。比如要绣一朵粉色的花,要让这朵花颜色有立体感,选择2~3种粉色系线进行配色,首先选用白色线进行勾勒,然后用最浅的粉色顺着花瓣的轮廓进行刺绣,逐一从外到内进行,颜色由浅到深。抛花绣最奇之处就是正反面都具有观赏性,不像有些刺绣背面线头杂乱。通过抛绣,反面是图案紧凑、细密的效果,绣片正面则留下绒绒的线圈的效果(图9、图10)。

图9 用空心针抛绣反面效果

图10 最终得到正面绒圈的效果

(五)打磨

打磨是形成抛花绣最终效果的关键步骤,民间通常将这步骤称之为“杀花”(图11),打磨就是手持尖刀平行于线圈来回摩擦。是将正面的线圈用杀刀进行打磨,正面的线圈高出绣布3毫米左右,打磨的目的就是把线圈割裂,最后达到绣品光滑细腻的手感(图12)。打磨以后背面的绣线也会越来越紧实和牢固,也加固了正面的线头细密,整个质感就更加立体。

图12 最终打磨效果

(六)修剪和清洗

修剪是用剪刀进行更为精细的修整,仔细修剪完毕后将整个绣片清洗干净,除去杂尘晒干,整个抛花绣制作过程就全部完成。

四、抛花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抛花绣工艺受到现代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市场发生转变,当地政府意识到技艺传承的严重问题,开始对抛花绣进行抢救保护。同时也响应国家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2]。当地政府自筹款项开展刺绣传承人培训,积极开展抛花绣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文化部门建议将其列为云南省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要想真正保护和传承此项技艺,应结合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必须制定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职能,建立相关政策保护抛花绣工艺

政府发挥职能是关键,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传承文化,科学发展”的宗旨,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有责任保护优秀的工艺文化,建立相关政策法规传承与发展地方特色工艺,扶持文化产业,制定一条可持续发展路线。通过立法形式对抛花绣工艺文化进行保护,使得政策落实有法可依,确保该技艺传承工作有序进行。再则还需减税、补贴等形式鼓励抛花绣手工艺,确保传承人和从事此行业的人经济收入稳定,他们才有继续的动力。

(二)加强与地方院校合作,实施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工艺传承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地方院校合作,以教育形式传播抛花绣技艺和知识。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引入民族民间工艺知识,培养学生对工艺的兴趣,让传统工艺增加更多的学习者,特别是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可以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体验抛花绣工艺,激励学生从传统工艺中迸发设计思维,创新抛花绣产品。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实现构建地域特色课程的一个良好机遇,通过特色工艺课程引入,促进地方院校的特色课程发展和改革。除此之外,还需在学校培养一批科研水平相当的教师队伍,对抛花绣工艺深入研究,带领学生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发。

文山学院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学院秉承着发掘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这与传承传统民间特色技艺不谋而合。为了进一步发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手工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艺术学院就将《文山州西畴抛花绣家居创意工作坊》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立项。这样一来一举三得,抛花绣工艺得到传承,教师以此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在获得国家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同时,对产品创新和开发作出思考,并尝试将设计转化为实物成果,为创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产业化研究作出努力。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承抛花绣工艺

现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传统工艺传承也需借助新兴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第一,可以将工艺流程通过摄影、摄像方式详细记录下来,以数据形式保存,刻成光碟和将数据进行网络推广和传播。例如,利用现代人都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将抛花绣工艺知识制作成网络信息进行推广,让感兴趣的人自行下载,学习里面的知识和技艺。第二,抛花绣传统图案可让设计人员将纹样用电脑绘制出来整理为数据库,这些成千百种图案通过转化,形成数字艺术,更加方便我们对纹样进行解构和创新,在抛花绣制作过程中可直接提取纹样元素进行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信息通过新媒体传播,普及度高,传播广泛,是现今传承工艺最佳手段之一。

(四)创新抛花绣产品,树立抛花绣品牌形象

抛花绣最大的短板就是产品单一,创新力不足、市场缺乏吸引力。为了更新抛花绣产品,就应重新构建抛花绣产品创新体系,一是培养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研发,开发的内容不仅是产品种类,还需加强产品造型、装饰、材料的创新,让抛花绣拓展功能,丰富产品元素,符合现代人审美。二是真正树立抛花绣品牌,打造地域名片,形成特色产品,促进旅游产品发展。抛花绣品牌是需要包装和宣传的,立足文创理念,分析地方文化元素,建立旅游产品开发的概念。可向社会征集开发方案,与企业和学校建立联系,鼓励人才培养,对于研发成功的产品作者给予一定奖励,授予知识产权。

(五)拓展抛花绣市场,增加社会影响力

西畴抛花绣工艺要想发展还需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今西畴县政府积极扶持抛花绣工艺,为抛花绣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仅组织老艺人开展刺绣传承人培训,利用媒体及各类平台让刺绣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不再受地域限制。例如,2004年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CCTV-7)报道过兴街镇抛花绣工艺和产品,省州电视台也相继播出过。为了扩大抛花绣知名度,兴街镇党委政府筹集5万元组织参加泛亚太国际工艺博览会,筹集1万元邀请专家学者对抛花绣技艺调研,收集整理资料,抛花绣得到有效宣传。

(六)抛花绣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自政府重视保护传承抛花绣工艺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营销大户20余户,并成立了兴街刺绣协会,规范了运作机制,通过这几年来的发展,在省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名气,在省、州、县组织参加的“民族艺术节”“三七节”等各种活动中深受中外客人的欢迎和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新加坡、美国等其他国家①。 虽然如此,抛花绣作坊以家庭为单位,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经济收入相差巨大,抛花绣还没有形成真的产业化,必须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样的产业模式是一个复合体,是集合地方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就业等多方面的统筹规划结合体。

应当优先解决抛花绣产品创新问题,从抛花绣源头进行深入解读,提取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利用现代设计方法进行实践,从拓展种类、优化功能和更新原材料出发衍生出新型抛花绣产品。为抛花绣产品开发定制优化方案,从实际出发了解大众需求,制定民族文化产业政策,打造产品形象,以标准化的质量和服务逐渐形成产业化系统(图13)。比如在西畴兴街建设抛花绣工艺传习馆,展示抛花绣精品,不定期进行活态传承和知识研讨会,激发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技艺工序,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培养专业的设计人员,按照产品开发系统来打造抛花绣产品。

图13 抛花绣产品设计与开发系统示意图

五、结语

抛花绣工艺是文山州西畴县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价值,是民族民间工艺智慧的结晶,是可以被现代设计重新唤醒和有所发展的手工艺。保护、传承和开发传统工艺刻不容缓,通过现代技术合理规划、科学的传承,让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活力,形成新式现代抛花绣产品。借助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政策,扶持民族工艺,促使抛花绣工艺产品能在国内外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为此政府应协调社会、企业、设计院校共同努力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

注释:

① 文山州文化馆.西畴抛花绣调查报告,2018.

猜你喜欢

西畴刺绣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清新唯美的刺绣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