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平稳增长背后的逻辑
2019-09-23蔡恩泽
文/蔡恩泽
有实力,有底气
2019年以来,虽说全球经贸风险加剧,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但是我国外贸管理机构和市场主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戮力同心、上下一致,使得外贸业绩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形势喜人。
规模稳、结构优、活力强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额为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额为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贸易顺差为1.55万亿元,扩大47.4%。尤其是7月进出口值创2019年单月新高,推动外贸规模稳步扩大。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74万亿元,出口额为1.53万亿元,均为2019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
纵观全局,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呈现规模稳定、结构优化、活力增强三大特点。
规模稳定,体现在货物贸易稳中有进,出口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从历史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1.13万亿元、13.14万亿元和14.12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分别为6.4万亿元、7.21万亿元和7.51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4.67万亿元,其中出口额为7.95万亿元。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晰。
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从实际情况来看,2019年第1季度,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4%,日本下降4.7%,韩国下降7.7%。在全球外贸走下坡路的情势下,我国外贸逆势增长,弥足珍贵。
结构优化,表现为市场布局和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1)国际市场布局日趋优化。市场布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前7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0.2%,拉动整体进出口额增长2.8%;与传统贸易伙伴欧盟、东盟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0.8%、11.3%。2019年半年,与25个签订自贸协定的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增长3.8%。
(2)国内市场布局更加均衡。2019年前7个月,中西部地区出口发挥后发优势,一马当先,增长13.8%,高于整体增速7.1个百分点,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至17.5%。
(3)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2019年前7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比2018年1—6月加快0.8%。其中,集成电路、金属加工机床、挖掘机、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均保持2位数增长。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竞争优势,增长7.8%,高于整体增速1.1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
(4)一般贸易对出口拉动作用更加显著。2019年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增长10.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5.8%。
活力增强,反映为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加强,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主力军”地位继续得以巩固
市场主体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贸易主体方面,2019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占外贸总值的42%,比2018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已替代外商投资成为拉动中国外贸的“主力军”。2019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33.6万家,增长8.5%,占比近80%。2019年前7个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增长14.2%,占比达到50.9%,拉动出口增长6.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升降对比,体现出我国外贸内生性动力的增强。民营企业出口“主力军”地位更加牢固。
有韧性、动力大、底气足
用“有惊无险”这4个字来形容2019年以来的外贸形势是比较恰当的。回想2018年年末、2019年年初,市场对2019年我国外贸形势的预测还是悲观论占上风。可事实上,从目前的表现看,由于有韧性、动力大、底气足,我国外贸不仅顺利地渡过了难关,还创造了新的业绩。
有韧性,主要看市场黏性
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短时间内很难被其他国产品替代。我国生产的商品在全世界受到欢迎,靠的是综合性价比。同一种商品,在欧盟生产就比在我国生产成本高很多,而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替代产品与我国商品相比在质量和性能上也存在差距。
2018年,在欧盟28国进口的电动自行车中,来自我国的比重为78%,高达93.2万辆。在手机、电脑、彩电、音响等主要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我国的产业配套、技术应用和产业服务能力全球领先。离开了中国出口,很难想象有哪个国家能填补这个巨大的市场份额。
动力大,主要看贸易多元化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有230多个贸易伙伴,是130个贸易伙伴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61个贸易伙伴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处长闫敏表示,贸易多元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2019年上半年,即使在对美国贸易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依然稳健上涨。其中,新兴市场的外贸贡献重大,特别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持续释放。开拓新市场、创造新需求,使我国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有了更大的空间。
底气足,主要看营商环境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通关便利化及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外贸企业迎来众多政策“利好”。
世界银行所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参与评选的全球161个国家中,我国排在第46位,比2018年上升32个位次,是历年来获得的最高位次。在营商环境逐渐优化的趋势下,企业切身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改善给日常经营带来的方便,提升了进出口贸易的意愿与信心。
201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证件由86种减少到46种,货物通关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与25个部委的信息共享,业务覆盖了全国所有口岸。
防风险、抗摩擦、树信心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眼前的困难,美国对我国外贸极限施压,大搞“两面派”小动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破7”对进口不利。因此,我们要防范风险,抵抗贸易摩擦,同时树立必胜的信心。
风险在哪里?
外贸面临的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说外贸是政治的“晴雨表”,一点也不为过。国际关系紧张势必拖累两国之间的贸易。贸易摩擦加剧以来,中美两国进出口额锐减。其次是地缘风险。贸易国发生战乱、经济危机等将极度影响贸易往来。再次是汇率风险。结算货币汇率的波动将直接传递给外贸企业。最后是信誉风险。有些贸易企业不讲信用,使订单落空。
面对这些风险,外贸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应对,特别是汇率风险。人民币贬值短期内利好出口企业,到账的货款结汇会增加收入。但是现在销售的货物未必会增加收入,因为这部分账款大约2个月后再到账,到时人民币汇率也可能已升值。
央行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要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要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使用外汇衍生品应以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为目的,而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为目的。
如何抗摩擦?
(1)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应对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行为,关键是不受对方干扰,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尤其是要“以变应变”。谈,我们愿意;打,我们奉陪。要及时做好反制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要千方百计拉长外贸价值链。我国要从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需要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贸易附加值,拉长外贸价值链。以前是以价取胜、以量取胜,今后更多的是以质取胜,增加品牌竞争力。要通过优化结构带动增长,不能为增长而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同时注重结构调整和附加值的提升,从而找出新的增长点。
(3)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我国要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信心从哪里来?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保持稳定增长仍具有力支撑。
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进出口及国际收支预测》报告测算,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9%,其中,出口额约为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6%。在全球货物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稳定增长有助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成为全球贸易运行的“稳定器”。
就宏观经济而言,我国经济基本面很稳定,各地、各部门积极认真做好“六稳”工作,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取得积极进展。这些为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政策方面来看,多措并发,政策调控“左右逢源”。近期,我国密集推出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外贸企业迎来众多政策利好。大规模减税降费,为外贸企业减负担,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口按下“快进键”;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