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农业院校中职和普高起点学生特点分析及差别化人才培养探索

2019-09-22董斌陈晓兰赖巧晖梁春辉陶正平张惟朱培娣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董斌 陈晓兰 赖巧晖 梁春辉 陶正平 张惟 朱培娣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推进,高职农业院校中中职起点学生的比重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中中职起点和普高起点学生的差别化教学,本文对2类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期为2类学生的差别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中职起点学生;普高起点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249-03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iated  Talent  Training  of  Medium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DONG Bin 1    CHEN Xiao-lan 2 *    LAI Qiao-hui 1    LIANG Chun-hui 1    TAO Zheng-ping 1    ZHANG Wei 3    ZHU Pei-di 1

(1 Guangd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Busines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2 Guangdong Eco-Engineering Polytechnic College; 3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rad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s,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um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ncreasing.To further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of the medium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of students and proposed different ways of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ifferentiated talent training of the two types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edium vocational graduate;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talent training

近年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 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再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2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使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2]。

随着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推进,招生途径也日趋多样化,现已逐步形成了统考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中高职融通招生、注册入学、免试入学6种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样态[3]。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按照分类型、分层次进行,招生对象主要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个类型[4]。相应地,高职院校中中职起点学生的比重不断加大,未来中职起点学生人数可能会占主要比重[5-6]。中职起点学生和普高起点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这是由于2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了2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针对这2类学生仍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同样的课程、执行同样的课程教学标准、开展同样的课堂组织模式,这种单一无差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7]。如何采用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大2类学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因此,本文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职起点和普高起点的学生进行差别化人才培养探索,以期为2类学生的差别化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时间和对象

研究期限为2013—2019年,研究对象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涵盖作物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畜牧兽医等专业。

1.2    研究方法

结合问卷调查、日常统计、教师交流、教学改革、课程实践等多种方式,归纳总结出涉农类专业中职起点学生和普高起点学生的显著特性,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差别化的培养方式,对其中的成功或者成效显著的培养方式进行科学总结和推广。

2    中职起点学生和普高起点学生特点分析

2.1    2类学生的相同点

2.1.1    专业满意度低,后续逐步提高。据调查结果显示,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较低,超6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超10%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从转专业统计数据发现,涉农类专业转出的学生数量较转入的学生数量多,表明传统的农科专业在学生中的认同度仍较低。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在不断提高,决定从事涉农类相关行业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超过2/3的三年级学生表示愿意从事农业或农业相关行业。

2.1.2    学习动力较足,学习目的明确。根据学生来源地发现,涉农专业学生多来自农村,比其他学科专业高20%,而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学生来自乡镇农村的比例在涉农专业中较高,园林技术、宠物医学专业则较低。近1/2涉农专业学生表示家里经济条件相对紧张,基本学费和生活费已经给家庭带来一定压力且大部分学生具有进行勤工俭学的意愿。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技能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超90%的学生表示在高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日后工作做准备以及实现个人价值,这表明其学习目的性和动力较强。

2.1.3    基础课压力大,学习信心不足。高职院校普高起点学生和中职起点学生均表示基础课压力较大,这个结果与陈晓兰[8]的研究结果一致。普高起点学生中成绩相对较好群体被本科院校录取,而中职起点学生考上高职的人群虽然在同类学生中成绩较优秀,但是其职高3年文化课程比重相对较少,导致基础课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2类学生中均有1/2的学生表现出基础课学习信心不足,该指标在中职起点学生中比普高起点学生高约20%,2类学生均提出希望进一步减少基础课课程数量和学时。

2.1.4    专业课信心强,学习热情高涨。针对2类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状态、课程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较高,能配合教师完成课程内容且知识点掌握整体较好。与基础课相比,学生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度和热情,课程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对专业课学习的信心明显较基础课学习信心强,需求度和主动性也明显提高,专业课的班级平均分一般比基础课高5分以上。

2.1.5    现状满意度低,努力改变现状。对学生调查发现,涉农专业学生对现状综合满意度整体较低,较多学生对现状不满或者基本滿意。其中,普高起点学生的满意度较中职起点学生高。学生的综合满意度较低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对所处学校不满、对所学专业的不满或者对生活条件的不满[9]。因此,作为校方需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防范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超过2/3的学生希望且有信心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改变现有环境,提高对现状的满意度。

2.2    2类学生的不同点

2.2.1    职业背景差异,技能水平参差。中职起点学生经过职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已具备一定的职业基础和技能意识。涉农专业中职起点学生的专业背景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和趋同性,由于招生采取“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招生模式,大多数院校涉农类专业招生要求证书类型宽泛,除密切相关的化学证书、生物技术基础证书外,还包括英语证书、会计证书、电工证书、教育基础综合证书、美术基础证书等,因而导致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各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高学生高中3年专注基础教育,2类学生专业基础和学习习惯也存在差异。

2.2.2    参与度有差异,需要差别化组织。无论理论课程或者实操课程,普高起点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职高起点学生的参与度高。普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的参与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中职起点学生更倾向于参与实操课程或者理实一体化课程。中职起点学生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实操课程中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普高起点学生的整体团结力更强。

2.2.3    主动自觉存异,需要强化监管。实际课程调查显示,普高起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均较高,能够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课堂预习和课外拓展,对非强制性要求提交的作业完成度较高;而中职起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预习、复习比例较低,非强制性作业完成度很低,需要强化监督监管。普高起点学生有近2/3的学生能自觉进行专业拓展,而中职起点学生不足50%,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促使中职起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4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耐性不同。中职起点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耐性明显较普高起点学生低,这个现象与李  燕等[10]的调查结果一致。中职起点学生对理论知识较难理解且容易放弃,需要加以引导;普高起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通过统计发现,2类学生均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教师计划开展专业学习,普高起点学生学习热情稍低,但相对持久;中职起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容易被激发,但持久度较差。中职起点学生需要采取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丰富课程的组织形式,才能维持其上课的热情和专注度。

3    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    制定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

实现差别化的人才培养,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等宏观层面构建培养思路,从顶层设计方面给予明确的方向指引。在保持人才培养规格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微调人才培养方案,平行执行2套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执行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标准和差别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调整课程内容,普高起点学生可以稍侧重职业迁移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而中职起点学生可以侧重实际操作能力。

3.2   安排不同比重的理论学时

由于2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需要进行差别化课程设计和管理。针对中职起点学生,适当减少基础课程数量和学时量,减少大量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程,避免打击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此外,同一门课程也建议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课时量和难度;将理论教学充分融入实际案例或者实操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彻底掌握理论知识。而针对普高起点学生,建议相对加大基础课程的学习深度,重视基本原理的讲解,注重理论和应用的迁移,增强其在工作的延伸度。

3.3    采取差别化的学习引导和激励方式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类型学生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11]。经过调查发现,2类学生心理和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以“专插本”的升学模式为例,更多高职起点学生愿意课后主动向教师咨询升学方式,最终成功考上本科的学生会比中职起点班级多 2~3倍;而在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方面,以“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介绍为例,中职起点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较多学生想了解相关的制度和考试。

3.4    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3.4.1    探索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更多的建设经费将投入到职业院校中,职业院校中的师资队伍、教学基本条件等将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行学分制,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来挑选课程,可以打破原有固定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约束。该模式响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号召,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个性化发展[12]。此外,教育部推行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将打破学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且有较强的职业导向,对于个性化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

3.4.2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育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文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13]。未来,高职院校和企业将整合资源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如产业学院的组建和“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政校行企多方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以现代学徒制为例,学生一方面是企业的员工,一方面是在校学生,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切换。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定岗育人,师资来源多元化,有利于打破原有的相对固化的模式。此外,学生在岗工作还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能够缓解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的经济压力。

3.4.3    打通衔接通道,拓宽升学途径。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教学理念符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14]。积极打通中高本衔接通道,应该继续丰富招生途径和开展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各类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上升空间和通道,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例如三二分段、高本衔接、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针对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和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合作育人模式,使学生进一步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和深造。

4    结语

當前,各省在不断开展省级优质院校建设项目、省级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等,这表明国家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15]。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将不断深化和推进,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将有更多的担当,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起点学生和普高起点学生采取差别化培养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此外,针对社会和行业开展的培训正在逐步加大,如新型职业农民、企业一线员工、农民工等面向社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必将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对象将更复杂。本研究针对涉农高职院校中职起点和普高起点学生的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这在未来高职教育培养对象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必将是一个有益探索。

5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

[2] 马树超,郭文富.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3-18.

[3] 陈江.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样态:问题与策略[J].高教探索,2019(2):97-102.

[4] 袁潇,高松.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研究[J].高教探索,2018(10):72-78.

[5] 高凡修.中职毕业生能否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生源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5):31-38.

[6] 董照星,袁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9.

[7] 董斌,赖巧晖,岳海林,等.高职农业院校中职和普高起点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调查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07-112.

[8] 陈晓兰.融合创新视角下中高职英语教学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学习现状和学习策略的调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0):17-20.

[9] 陈晓兰,董斌.农林中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3(2):26-31.

[10] 李燕,刘敏,杨国利.高职院校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与“不同”: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水利类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27):29-32.

[11] 夏晓飞.分类招生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供给侧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8(21):57-61.

[12] 李玲.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职教学管理系统[J].教育与职业,2017(8):68-71.

[13] 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8-102.

[14] 张红蕊,唐志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9):31-35.

[15] 姜大源,董刚,胡正明,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6):98-1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