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
2019-09-22冯瑾蔡静静任和平李瑞缑宏亮
冯瑾 蔡静静 任和平 李瑞 缑宏亮
摘要 通过分析延安市市区自然概况及道路现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延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延安各类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思路,以期为延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类型;道路绿化;设计;陕西延安
中图分类号 S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172-02
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位于城市形象的五大要素之首,以线条或网格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之中或城市之间[1]。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城市中的“点”和“面”上的所有绿地,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实现城市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噪和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达到改善道路周围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和方便交通的目的。
1 延安市市区自然概况
1.1 自然区位
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和陕西省北部,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在中生代的沉积岩系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
1.2 地形地貌
延安市区位于“陕西地貌区划系统”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延安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亚区。在长期的地壳运动堆积、水蚀、风蚀和重力作用下,加之人类活动,形成了梁峁连绵、沟壑纵横的丘陵沟壑侵蚀地貌。
1.3 气候概况
延安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快,降水量占年总量的17%;夏季炎热多雨,阵性天气,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7%;秋季降温迅速,阴雨连绵,11月土壤冰结;冬季雨雪稀少,干冷多风,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4%。
2 延安市城市道路概况
2.1 道路总体概况
在城市及道路建设过程中,延安人民依靠我国先进的道路施工技术和设备,逐步将原来由中心街向东、南、北3个方向延伸的“三岔口式线状道路”,改造成了由中心街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放射并相互连通的网状道路系统。由于受丘陵沟壑地形的限制,延安市城市空间狭小、道路用地紧缺,道路建设旨在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市通行问题,因而道路等级和道路绿地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受到直接影响和制约。
2.2 道路类型划分
延安市城区道路总体分为以下四大类型。一是由中心街向外连通东、南、西、北4个方向并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主干道。特点是路面相对宽阔,道路由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组成,多为三板四带式或一板两带式道路,运输能力居延安市城市道路首位。二是总体方向与主干道并行或连通城市主干道的环形道路,功能以集散和兼顾服务为主,属于城市次干道。由于道路功能有异,道路等级差异较大,多为三板四带式或一板两带式道路。三是分布在主干道(或次干道)与社区(或居住区)等之间的交通连接线。这部分道路主要功能为城市服务功能,因交通用地紧张,所以道路多为一板两带式。四是市内快速通道,道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管理,旨在通过提高车速打通城市与市郊的快速通道。这部分道路等级高、交通能力强,多为四板五带式道路。
3 道路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从属于园林设计范畴,所以“适用、经济、美观”的园林绿化原则同样适用于道路绿化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应坚持以下4个原则:一是服从道路功能和行车安全的原则;二是具备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原则;三是尊重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四是结合地上地下设施和设置的原则。
3.2 技术要求
依据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结合道路绿化实际,提出如下6点技术要求[2]:一是在城市主干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特点;二是在同一条道路的绿化设计中应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的路段绿化形式可适当变化;三是在同一路段上的各类道路绿带植物配置应互相配合,并协调空间层次、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景观关系;四是在通过城市景观的路段,设计中应注意与街景结合,从辅助和配合的角度合理配置植物;五是在商业和居住区路段,路侧绿带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六是各类城市道路绿带的宽度应该控制在1.5 m以上。
3.3 設计思路
3.3.1 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化。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的绿化主体有行道树绿带(2条)和分车带(2条或无)。
(1)行道树绿带。行道树是供交通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重要道路绿化树种。行道树代表了城市的特色,其挺拔的形态、顽强的生命、树龄的沉淀、沁人的花色、浓郁的色叶体现和记载着城市的历史积淀、城市的景观风貌。因此,行道树的选择应以乡土树种或城市特色树种为宜,紧紧抓住道路特点和规划定位。树种以高大的落叶乔木为主,以国槐、银杏、垂柳(雄株)、复叶槭或白蜡等乔木类为主。采用树带式和树池式整地栽植的方式,树干定干高度3~4 m,设计株距为5 m。在一板两带式的路段,为了分阻人行道与车行道,可以在行道树下种植下层绿带,植物选择以灌木类的金叶女贞、雀舌黄杨、紫叶小檗、丛式红叶李为主,辅以刺柏、侧柏和小云杉作为色块来栽植。栽植密度应以覆盖地面、形成块状色带为标准,绿带宽度控制在1.2~1.5 m之间,下层绿带以20~50 m一段为宜[3]。
(2)分车绿带。在三板四带式的路段,为了有效分开人流、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设置宽度为1.5~3.0 m的分车绿带。绿化时,采用带式整地栽植的措施,采用复层植物配置的方式,上层配置树干通直的小乔木树种,下层栽植花灌木或色带,以形成带状分割绿带。在树种选择上,上层的乔木树种宜选用樱花、紫叶李或青海云杉,株距10 m;下层结合路侧建筑用途、人流数量等因素灵活布置搭配,选择金叶女贞、刺柏、紫叶小檗、小龙柏、丛式红叶李和草坪植物等分段绿化[4]。
注意事项:一是分车绿带要适当分段,每段设计以50~100 m长度为宜,并与人行横道、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二是分车带绿地绿化时重视交通功能,应以组织交通和保障行车安全为宗旨。
3.3.2 支线道路的绿化。支线道路也称交通连接线,其绿化主体仅有行道树绿带(2条)。
支线道路一般在道路建设时就预留出了行道树栽植池,绿化较为简单,只需要在树池内栽植行道树即可。栽植前要开挖足够大树坑,一般以80 cm×80 cm~100 cm×100 cm为宜。整地时,应取出建筑垃圾、体形较大的石块等,并客土回填熟化的栽植土。在树种选择上,结合该类道路的城市服务功能,并考虑到道路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应选择1~2种中小乔木,并且以树干优美、花色艳丽、色叶斑斓、抗性强、耐修剪的树种为主,如樱花、红叶李、垂柳、香花槐和丝棉木等,树干定干高度在2~3 m。
3.3.3 市内快速通道绿化。市内快速通绿化主体有行道树绿带(2条)、路侧分车带(2条)和中央分车带(1条或无)。
(1)行道树绿带。市内快速通道在道路建设时也会预留行道树栽植池,只需要在树池内栽植行道树即可。这类道路绿化从垂直断面上讲,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高度最高,因为其除了遮荫、美化等绿化功能外,还肩负着除尘、减噪和防风固沙的重任,因而树干高大、树冠茂密、生长迅速是行道树选择的主要条件。
栽植前开挖80~100 cm×80~100 cm的栽植穴,挖出并拉走建筑垃圾进行客土栽植,回填肥力充足的熟化土壤。在树种选择上,以高大的新疆杨、垂柳、国槐和白蜡等乔木类为主,株距以2~4 m为宜。具备条件的地段再结合路侧边坡多行或片状栽植路侧绿带,以提高除尘、减噪和防风固沙的能力。
(2)路侧分车带。市内快速通道的路侧分车带一般在道路建设时预留了2.0~3.0 m宽度的分车带绿化池,目的在于分割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道路绿化时,应采取全面整地的方式,采用层次分明的立体配置。上层植物根据绿化带宽度合理配置大乔木或小乔木树种,要求针阔结合、高低搭配;下层栽植花灌木或色带,采用流畅欢快的飘带波纹色带图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色块景观。在树种选择上,上层的乔木树种宜选用金叶复叶槭、国槐、樱花、丝棉木、紫叶李、白皮松、青海云杉和桧柏等高低不同的乔木树种,栽植株距为10 m;下层宜选择金叶女贞、刺柏、紫叶小檗、小龙柏、丛式红叶李、球状植物、景天、鸢尾和草坪植物等,形成色带色块造型。
(3)中央分车带。市内快速通道的中央分车带以分割和遮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灯光为目的。栽植时采用带状密植的方式,以形成绿篱为标准。在树种选择上,以常绿树种为主,高度应该在1.5 m以上,树种多以刺柏、桧柏、侧柏和云杉等为主。
4 结语
道路绿地是人们对一条道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良好印象的第一道风景。优秀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其优美的姿态组合、恬静的意境感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成分,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所在区域现代化程度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道路綠化不仅仅是一种绿化景观,更重要的是一项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通过营造植物群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循环发展,是道路和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根本出路。
5 参考文献
[1] 毕伟.构成城市肌体骨架道路绿地设计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6):316-3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 75-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芦志红.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计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9(10):153-154.
[4] 高阳.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评价与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