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食堂市场化运作和服务公益的模式探究

2019-09-21张娟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订餐市场化食堂

张娟娟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食堂正从改革开放时的传统大食堂向到透明化食堂转变,并一步一步地向互联网食堂靠拢。高校食堂有着教育和经济两个特殊属性,公益性是高校食堂的本质属性,要求高校食堂工作不能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经济组织又必须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效准确处理“经营性”以及“公益性”的关系,是高校食堂在管理运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高校食堂市场化运作面临的问题

部分高校通过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的方式,改变了固守自主经营的旧格局。既将食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又本着勤俭办学的方针,实现了食堂经营权的市场化,吸收社会资本搞活食堂经营。

高校食堂采用市场化经营模式也出现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管理混乱的状况。第一,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尽量降低总成本、提高售价,出现物价上涨,饭价上涨,物价下降,饭价仍然保持不动的现象。第二,社会企业承包食堂可以将食堂随意出租,食堂经营者的素质、职业素养等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第三,企业雇佣的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给学生的饮食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3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食堂特色订餐模式的优势

采用传统经营模式的高校食堂难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高校食堂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订餐与统一配送服务,充分地利用地理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保证其消费群体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效应,从而在市场化经营中脱颖而出。

高校基于“互联网+”的特色订餐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高校食堂雇佣在校大学生作为送餐工作人员,他们熟悉校园地理环境,可以提高送餐效率。②高校食堂可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后勤建设,这样既方便学生就餐,又能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创造校内实践机会。③基于“互联网+”的高校食堂送餐模式刚刚兴起,市场空间巨大,便于扩大营销规模,逐步建立高校餐饮配送网络。④高校大学生热衷于“宅文化”,无形中促进了外卖、快递行业的发展。

4 高校食堂经营模式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某市七所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查,这七所高校的食堂既有学校经营的,也有社会经营的,详见表1。七所高校共29 个食堂,学校经营的食堂12 家,占比41%,社会企业承包的17 家,占比58%。七所高校共有262 个商家,116家提供网络外卖服务,占比44%。由此可见,高校基于“互联网+”的特色订餐模式发展潜力巨大。

表1 某市的七所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

5 发展对策

高校饮食服务是一块重要的市场,需要社会承包企业和高校共同协作。一方面,社会承包企业需充分利用互联网外卖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开发智慧食堂,共同保证高校食堂兼顾市场化和公益性双向原则。

①高校必须建立健全食堂准入制度。对于高校食堂的承包工作,要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引入雄厚实力、较好信誉、乐于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企业。②高校大力开发智慧食堂的点餐模式。智慧食堂是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网上订餐的新型互联网食堂。高校食堂通过应用零点校园餐饮管理系统,开展食堂移动订餐、快捷就餐、食堂外卖和高效管理,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控,打造学生喜欢的掌上食堂。不仅为高校学生老师提供了更好的就餐体验,对处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也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③高校建立“互联网+”食堂监管新模式。高校应利用互联网模式,建立“食堂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在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中,连接师生与学校间信任的纽带,利用全新的对话窗口,激发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监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热情,最终达到食品卫生安全零事故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订餐市场化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三千食堂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动车订餐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