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9-09-20李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评价教学模式课程

李欧

[摘           要]  时下,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教育的变革,教学模式逐渐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O2O”新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目前中职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优势,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设计新型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具体应用对所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效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应用;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74-02

当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模式的全面变革:教学环境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O2O”环境;教学资源也由传统的黑板、书籍转变为视频、电子教材与在线资源融合的立体化资源库;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微课、慕课、云班课和翻转课堂等形式目前尚在不断演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以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课堂正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交互讨论的新型课堂。混合式教学是伴随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多重特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将网络自主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师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地位又强调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作用,其核心就是把数字化、网络化手段科学、客观地整合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

(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学习增强,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教师课堂教授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桥梁。

首先,改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预习相关课程内容,课后学生仍然可以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反复揣摩知识重难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将教师课堂面授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学,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时间使用效率,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同时学生也能更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的云班课、微信形成共同学习的小组,在保持独立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作为一种将线下班级授课和网络线上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教学模式,并不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组合,而是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革新和发展。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既克服了在线教学中片面追求网络学习以及学习效果考评困难和以学生为中心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呆板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信息技术的线上教学手段和教师课堂面授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由课前线上学习和课堂面授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堂线上学习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探为主,教师负责布置教学任务、提供相关教学视频,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自主学习。课上部分,教师负责听取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协作交流、答疑解惑、简单测评和总结反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交流和评价,在课前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课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如图所示。

(一)课前设计模块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资源到学习平台。在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课前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视频可以是教师自录的公开课、视频、微课等。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例如,中职资源网、中国国家精品课程、慕课网等。其次,教师课前布置针对性练习。在学生完成线上视频学习之后,要及时详细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收获,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练习。同时,在课前利用网上交流平台教师要承担在线答疑与指导工作,学生需要积极与老师或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的收获和疑问,并就疑问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初步交流解决或者在课堂中提出,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课上活动设计模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的内化。首先是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即教师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其次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设计课堂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是协商合作学习的设计,即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探究的问题,在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是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反馈评价。学生可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体验, 分享学习的收获。反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课上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听取学生成果汇报、问题交流、师生讨论、答疑解惑,并通过简单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监管学生的学习。

三、电子技术应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课程教授对象为中职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36人, 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学校具备基本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可以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教师安排课前线上学习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即把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模块, 每个模块再细分为若干个小的知识节点,注意每个知识节点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提供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制作微课程或利用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随时记录问题并做好课堂发言的准备。教师则要做好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準备,特别是要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面对面教学部分

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每个模块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提问、讨论发言、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主要起指导促进作用。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作探究,即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和小组同学讨论合作完成。个性化指导,即教师针对每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因材施教,巩固练习,在教师个性化指导之后,小组学生或组间学生互相交流收获,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和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与他人分享,加深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内化,总结强化,教师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研讨问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归纳总结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简要评价,教师主要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激励性和公平性,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以及交流协作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评价部分

传统教学中对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以作业和出勤为主)和期末卷面成绩,两种成绩加权得到最终成绩。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作业拷贝抄袭的现象,很难对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评价方式上,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考查,将平时考核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比重增大,以避免学生在考前搞突击、临时抱佛脚。在保险学课程考核环节,将平时考核的比重提升到50%,加入个人专题PPT演示汇报、口试、写小论文、小组讨论等考查形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准确。

四、结论与反思

这种新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需要反思和改进。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一方面,教师要对实施的课程进行恰当选择。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有足够探究和讨论空间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布置的任务和问题选择恰当的线上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或者在教学内容上与本课程目标契合度较低等问题。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并推荐适合授课对象的视频课程,以免降低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并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把控互动的节奏和质量,这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学本领。

参考文献:

[1]李莹.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

[2]高东怀,裴立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3]何克抗.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猜你喜欢

评价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