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教学中

2019-09-20田洪卫陈春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工匠少数民族

田洪卫 陈春花

[摘           要]  中职学生在中职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在中职学习之后,中职学生利用自身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知识进入各个企业的岗位中去,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工匠精神逐渐被各大中职院校所普及,也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教学中得到实际应用。对工匠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希望对今后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少数民族;中职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36-02

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使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完美的理念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精心打造的追求极致的精神。工匠喜欢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持续的完善,对自己的生产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在自己的产品日趋完美、自己的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的超脱。概括地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对卓越不断追求的创造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突出,同时在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中职生又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还必将在国家的基础建设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故此对中职生实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在此我们以凤凰县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职学生为例,探究怎样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教学中。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凤凰县2016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4000余,进入普通高中继续深造的约有2000人,占比5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约有1800人,占比45%,数量较为庞大。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良好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的现象,尤其需要注重的是德育。从凤凰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及学生就业方面来看,2015年全校毕业生共计347人,实际就业数336。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后,学校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约有70%的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现象,所得待遇和自身的实际技术水平匹配度不高;约有13%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有抱怨心理产生;约有12%的学生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缺乏必要的恒心和毅力,不能从本职岗位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有5%左右的学生不能良好处理人际关系,感觉在单位上难以生存。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少数民族中职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在学习成绩方面相对落后,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尤其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存在较大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必须进行更大强度、更深程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策略

(一)重视德育,渗透工匠精神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培养与强化,通过德育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己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岗位要求、做出工作业绩的重要性,认识到工匠精神是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因素,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提起足够的重视,推动工匠精神的深度贯彻落实。

例如,在教学中,我校就把那些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开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人生理想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毕业生邀请回来,让这些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报告、讲人生,用优秀毕业生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并不遥远,只要自己能够“踮踮脚”“抬抬手”就能够“够到”,也能够做到精益求精。这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进而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扬起生命的船帆,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学的稳定开展。

(二)重视智育,渗透工匠精神

智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实现渗透工匠精神的目标,就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机遇,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教学的发展,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形成重视细节的理念,养成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譬如进行电工专业实验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要把导线顺直,尤其是要将导线线头处的铜丝捻紧,在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把固定螺丝拧牢,实验完成后要将导线整理好后放归原处,要按照相关规定整理实验台;如汽车维修专业组织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在拆卸汽车零配件的时候,将取下的螺丝必须妥善放置,使用的工具使用完成后必须放归原处,学习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避免工具、器械的丟落。这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改变学生不注重细节、马虎粗心的不良状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实现工匠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学中的深度渗透。

(三)重视实践创新,渗透工匠精神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学徒制来组织开展实践、实训活动。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堂学习,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技能培训,这样半工半读、教学做统一,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深度统一,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渗透。

例如,我校的烹饪专业就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交错进行,让学生进入和学校联合办学的酒店、宾馆等单位,直接进入厨房,按照酒店的要求参加工作,按照酒店的管理机制进行生活,每天和其他员工一起打卡上班、打卡下班,一起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进行了无缝对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岗位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已经适应了岗位,了解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工匠精神也已经形成,所以毕业的时候就是学生上岗的时候,也是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员工的时候。

(四)重视心理教育,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持之以恒、坚持不辍的坚韧毅力,而这一方面正是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所缺少的。中职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工作中拈轻怕重,遇难退缩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中职生进行精神、毅力等方面的培养,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和疏浚,保证中职生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不弃不馁、勇敢面对,奋力拼搏、精益求精,实现工匠精神在自己身上的完美体现。

例如,在汽车电路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排除故障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疏忽微小细节的情况,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学生垂头丧气,失去了斗志。于是教师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并指导学生逐步分析电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进行逐一排查,最终让学生顺利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细致、细心、精细、精致的心理教育,实现了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总而言之,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是一个空白,这对研究者来说可以有更加广泛的研究空间,可以在少数民族中职学校教学中从任何角度入手,从多个层面开展。但是因为缺少理论、实践方面的指导,所以一切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摸索与总结。所以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把握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实行改革创新,开拓出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之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的更大进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藏曉鑫.“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现代交际,2018,491(21):216-217.

[2]陈锡平.如何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J].职业,2018(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工匠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90后大工匠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少数民族的服装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致敬!老工匠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