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2019-09-20李晓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李晓琴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应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加强。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7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产生毛泽东思想,再到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根本逻辑上来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严密的科学体系。每一时代积极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结合社会实践和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培养人的重要环节,并且坚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因此,我们要把传播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并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学习,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青年大学生无论专业、无论学科、无论学段和年级,都要认真学习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科学理论,为将来自身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打好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因此,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其指导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如果不能指导具体实践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理论。因此,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就要对全体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全体人民深刻领会、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由马克思主义者借鉴、吸收和不断传播,很快转化成了革命的力量,成为革命的理论指南。同样,马克思主义的系列理论和具体论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大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和内化,并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也成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棒和强大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智慧资源,成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从各类社会思潮和理论的批判到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挑战,直到被无产阶级接受,无不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而由青年大学生在1919年掀起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开始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向知识青年灌输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理论,作为革命义务宣传员的青年再向社会各个阶层扩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1921年建立了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最终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说明了青年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历史的渊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帮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运用其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论,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分析社会思潮和当代社会的矛盾,提高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传播至关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价值的主要渠道。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地位

的途径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主,在一定理论灌输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作用,通过多种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理论传授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实际中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真懂、真信,深入人心。(1)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热点問题和时事政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和完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3)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趣味性和说服力。教师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抽象的原理和生硬的书面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明白,通过教师的传授转化为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通俗、生动的语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强大的吸引力和语言魅力吸引学生。(4)要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具体生活实践的应用相结合,实现理论教育向实践指导的转化,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理论研究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各类资源和载体,注重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发掘社会实践活动的涵养作用,是与显性教育互相结合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形成学校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心理咨询、成长成才、就业指导、行为养成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在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中,要发挥隐性教育的陶冶功能、自我教育功能和浸润功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深受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真切地感受文化的精神力量,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校歌的传扬,在学校大小活动中,齐唱校歌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还比如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场表演,更能切身体会文化对人心灵的滋养和精神力量的提升。(2)抢占网络环境的教育阵地。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当前最活跃的空间,随着网络社交、学习、资讯等的影响,同时一些不良思潮也悄无声息地涌向了今天的大学生。抢占网络环境的教育阵地,就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网络论坛、资讯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个人空间等用动画、图片、微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3)优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成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校园里的环境,比如校训石、教学楼里的宣传标语、橱窗文化、电子显示屏、校园里文化指示牌等,都可以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關键是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乐意接受。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地位

的方法

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大学生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使大学生从理论学习认知到情感认同的转化,从接受到内化,再升华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并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理论认知上升到具体实践的方法,主要通过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来实现。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等学校一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我们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武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各种多元价值观念前经受住各种考验,使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不良思潮;要通过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思想理论阵地,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正确看待社会现象;要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勇敢地回应种种攻击和挑战,牢牢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不动摇,帮助高校学生解除思想困扰,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社会凝聚力的工作,同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鲜明的时代性是爱国主义的特点。当代的爱国主义在继承以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即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前,我们更要准确地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明白当代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需要培育出什么样的公民,在这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个人层面最重要的内容,爱国主义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是关键。(2)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行为和情感,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主题演讲、爱国主义诗歌朗诵、大合唱等课内的主旋律实践活动,结合志愿服务、法治宣传、义务演出等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真切的活动体验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赢得最终胜利的法宝。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汇聚民心、催人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但是当前,一些人理想渺茫、信仰不坚定、做“两面人”、阳奉阴违、摇摆不定,其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缺失,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具有正确坚定的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理想信念,这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诉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入脑入心,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共同时代理想,将国家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滋养,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周围世界。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将学生的个人价值需要同社会的价值需要结合起来,只有将理想信念内化为个体的坚定信念,才能把社会的、集体的主张和目标变成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目标。其次,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不自觉地受到教育者的影响,认同和接纳受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要把理念信念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准则,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修养。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充实的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必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只有在高等教育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坚持其指导地位,才能牢固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为大学生所内化和掌握,并转化为自觉的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汇集各方力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锡辉.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0.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3]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

[4]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及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