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20郭彩霞
郭彩霞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急诊科2018年1—6月、2018年7—12月分两批参加护理实习的实习护生,各50名,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观察组在护理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情况、护理教学认可情况、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综合护理技能等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对护理教学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认可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对护理教学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士对护理教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还可提高实习护生对急诊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素养。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教学;PDCA循环法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148-02
急诊科护理教学是提高急诊科实习护生护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其护理教学质量是急诊科护理教学中难题[1]。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近年来,该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逐渐展开应用,其应用进展良好。该研究为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该院急诊科在2018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分批次参加护理实习的实习护生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急诊科2018年1—6月、2018年7—12月分两批参加护理实习的实习护生各50名,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习护生年龄为18~23岁,平均年龄为(20.34±1.02)岁,均为女性;观察组实习护生年龄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20.17±0.93)岁,均为女性。两组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且两组护生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入科后,由急诊科护士长对实习护生进行入科教育和分配,将其分配给高年资的急诊科护士进行带教学习,實习护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护理查房。
观察组在护理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具体如下:①计划(Plan):根据规范化培训指南,结合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护理教学计划,并组成由护士长与高年资护士为主的带教教师团队,组织带教教师团队开展教学会议,再将实习护生分配给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带一的带教学习。②执行(do):每月月初按计划为实习护生讲解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操作至少3项,讲解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监督和指导实习护生进行操作练习,务必要求实习护生做到动作规范、熟练、速度到位;与实习护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由带教老师扮演患者,由实习护生负责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情景模拟演练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护理操作进行点评,纠正其不当操作。③检查(check):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每月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即可开展下一阶段的护理教学,如考核不合格,还需进行加强教学。④处理(action):总结、评价实习护生的现阶段考核情况,分析护理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对策,并落实于下一阶段护理教学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实习护生:①综合能力考核情况,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综合护理技能,采取百分制,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即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掌握越好;②护理教学认可情况,由实习护生根据自身是否能在护理教学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判断,回答“是”即表示认可;③教学满意度,将自制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实习护生,问卷总分0~100分,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对应>80分、60~80分、<60分,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能力考核情况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综合护理技能等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 护理教学认可情况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对护理教学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认可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对护理教学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向正式护理人员转变的重要阶段[2],由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要求较高,其护理程序复杂,提高护理教学工作不仅关系到实习护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是否能够顺利上岗,还关系到急诊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进度[3-5],故做好急诊科护理教学十分重要。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由高年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带来实习护生进行护理学习,其教学方法较刻板,缺乏针对性。而在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模式被逐渐用于医院管理中,该管理方法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步骤,即针对以往管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计划,将管理计划落实到位,再对管理计划的落实情况、管理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检查,再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处理,其管理环节环环相扣,主张对已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在不断循环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6-7]。
该研究中观察组实习护生的护理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制定护理教学计划,再根據护理教学计划对实习护生开展护理教学,可循序渐进地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可针对性地发现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带教问题予以解决,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教学质量[8]。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各方面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对护理教学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认可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对护理教学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充分肯定了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士对护理教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还可提高实习护生对急诊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瑞,徐莎莎,张银玲,等.新时期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困境剖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19-121.
[2] 薛金梁,于占营.PBL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急诊带教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66-168.
[3] 唐莉,李贞贞,冯健兰,等.临床路径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840-843.
[4] 王香,马小香,王鲁娟,等.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195-196.
[5] 刘金恒,傅若蓝,陈丽霞,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当代护士,2017,24(12下旬刊):144-145.
[6] 顾玉香,陈雪飞.运用PDCA循环对门急诊护生实施教学管理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6,23(2下旬刊):169-170.
[7] 王玉华,赵静静.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53-455.
[8] 单世君,张艳,许华,等.PDCA循环法在E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5):1293-1294.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