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9-09-20李志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护理教学呼吸内科

李志琴

[摘要] 目的 探究角色扮演法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名呼吸内科实习护生,其中40名为2017届,40名为2018届,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取角色扮演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色扮演法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其可以在常规教学法提高理论成绩的基础上提升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好接轨。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呼吸内科;护理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146-02

模拟临床工作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与实际临床工作相同的训练的预体验,以直观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即为角色扮演法。呼吸内科的课程无论理论性还是实践性均比较强,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常规教学方法主要是被动的知识传授,虽然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对其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效果有限,而角色扮演法则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其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该文选取于呼吸内科实习的2017届、2018届实习护生各40名,分别给予传统教学与角色扮演法教学,试观察角色扮演法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呼吸内科实习的2017届的40名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具体资料为:性别:男2名,女38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2±1.08)岁。选取于呼吸内科实习的2018届的40名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具体资料为:性别:男1名,女39名;年龄20~22岁,平均(21.35±1.02)岁。将实习护生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获取知识点后进行思考,结合板书或多媒体展示临床实例了解相关理论,课后布置作业或练习。

研究组采取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具体措施为:①护理内科安排4名教师与临床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支气管肺癌、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五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典型病理,撰写脚本,内容务必真实、复杂、典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短小精悍且具有教学意义,时间5 min上下[2]。将实习护生分成4组,每组10人,护生出于自愿选择护士、患者、患者家属、观众等角色,每组依次上台表演脚本中的内容,观众进行点评。在所有小组的护生均表演完毕且观众点评完毕后,教师对情境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找出情景扮演中护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思与整体观念。需注意,为了确保每一名护生都能充分得到锻炼,每一组中的护生均应有不同的性格,且组内护生成绩兼有优等、中等、差等3个层次。此外,若条件允许,可由医务人员先行示教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再将护生分组进行学员的角色扮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实践考试可以分为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各项满分10分,得分越高则该项实践能力越强[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选择了80名呼吸内科实习护生,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现为(x±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成绩

研究组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践考试成绩

研究组护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呼吸内科的医院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示教+观摩典型病例,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实习护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但是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都具有季节性特征,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时间有限,呼吸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无法在实习带教期间全面接触,再加上患者存在隱私保护意识、不同患者在配合度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医院的模拟教学设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使得实习护生的参与受到了限制,主动性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的教学方法,其可以使实习护生主动学习,努力寻得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而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与劳动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仅进行知识理论传授和单纯病例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一点可以从结果中的数据对比得到证实,即采取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的研究组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组(P<0.05)。事实上,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主动进行思考,积极获取理论知识,努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呼吸内科而言,其涉及的疾病较为复杂,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繁多,内容较为抽象化,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板书展示临床案例,但是依然不够直观,不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而角色扮演法实际上是一种情景模拟教学法,其营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临床工作状况的护理情境,使呼吸内科护理中抽象的理论得以具体化,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印入学生的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深度;并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难点具体地突出出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参与扮演的过程中,其学习情趣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更加活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5]。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教学应该构建标准化的患者体系,原因是呼吸内科的传统见习模式是教师讲课,学生仔细看,其缺陷非常明显,虽然角色扮演法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可以由学员或患者直接扮演角色,但是实际上以当前的医务人员作为基本,辅以少量志愿者学员来完善教学过程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这种标准化的患者体系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但教学标准统一且扮演水平均比较高,而学员全部直接扮演则会出现扮演水平有高有低、教学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呼吸内科实习带教应优先选择医务人员先进行角色扮演教学,而不建议由学员直接进行角色扮演。

4  结语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法更加先进的护理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对理论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呼吸内科,其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加深护生对理论的了解,临床应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积极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展小燕.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67-68.

[2]  张良娣.角色扮演法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7):335-336.

[3]  祝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32.

[4]  张建欣,许燕,邵山红.基于网络平台案例基础上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3):1627-1629.

[4]  黄柳萍.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90-91.

[5]  周舫.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61-262.

[6]  李昆霖,康军,王玉波,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21(2):398-401.

[7]  张燕,王海霞.P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7,1(10):154-156.

[8]  荣晓磊.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90-291.

(收稿日期:2019-03-28)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法护理教学呼吸内科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