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配合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20张丽张凤
张丽 张凤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接受术后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后对患者配合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配合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78±4.35)分、配合度(86.98±2.15)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8.79±5.33)分、社会功能评分(82.98±5.24)分、躯体功能评分(89.56±4.56)分、物质生活评分(81.24±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术后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宫颈癌;风险管理;化疗;患者配合度;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068-02
在临床上,宫颈癌术后化疗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宫颈癌治疗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1]。但是在进行化疗时,尤其是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若是药物出现渗漏现象,则有可能导致局部炎症的发生,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坏死现象,因为化疗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毒性。因而在化療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该文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旨在研究并分析对接受术后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后对患者配合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为(50.32±7.76)岁;宫颈癌临床分期:Ⅰ期患者28例,Ⅱ期患者2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为(50.15±7.54)岁;宫颈癌临床分期:Ⅰ期患者32例,Ⅱ期患者18例。对比两组宫颈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年龄35~65岁;②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宫颈癌的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了宫颈癌术和术后化疗治疗;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③存在既往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有:定期为患者分配药物、进行静脉穿刺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3]。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实施的同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安抚方案,为患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和化疗的相关知识,包括有化疗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②针对护理人员,应进行高级化疗给药资质培训,确保穿刺成功率,尤其较肥胖患者和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使用PICC或者输液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和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③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并帮助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识别,尤其是在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
④患者行化疗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年龄、过敏史、化疗次数、静脉血管、护理风险发生率、药物副作用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同时可依情况进行酌情调整[4]。
1.3 观测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宫颈癌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患者配合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配合度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满意度和配合度越高,反之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满意度和配合度越差。
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有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宫颈癌患者对比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3.78±4.35)分、配合度(86.98±2.15)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8.79±5.33)分、社会功能评分(82.98±5.24)分、躯体功能评分(89.56±4.56)分、物质生活评分(81.24±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多见于3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5]。而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和患者的性生活、多产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联。在临床中,宫颈癌的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切除患者体内的肿瘤并消除癌细胞,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在手术后,为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可有效消除残留的癌细胞[6]。但是化疗的临床效果,不仅会受到护理人员操作的影响,还会受到患者本身的影响。因此在化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尤其是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化疗效果[7]。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目的为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8]。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并有效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而和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沟通,可有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知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9]。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3.78±4.35)分、配合度(86.98±2.15)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8.79±5.33)分、社会功能评分(82.98±5.24)分、躯体功能评分(89.56±4.56)分、物质生活评分(81.24±4.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术后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芙蓉,李红.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及依從性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3):504-506.
[2] 文雯,王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4):494-497.
[3] 杨珍珍,金子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25-128.
[4] 杨赛.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4):23-25.
[5] 王春兰,汪和美,潘祯,等.风险管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化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10-12.
[6] 桑秀丽,刘国燕.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7, 40(8):1112-1116.
[7] 朱改变,李新燕,杨姗姗.术后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12):819-822.
[8] 任红英.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3):458-460.
[9] 陈雅琼.宫颈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17,17(6):40-42.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