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2019-09-20熊春蕾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熊春蕾

[摘要] 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该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对比质量控制前(2016年1月—2017年1月)、控制后院内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质量控制后院内感染率低于质量控制前,无菌区、物品、环境管理评分高于质量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预防院内感染,改善器材消毒不彻底、灭菌不规范等现象,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036-02

院内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清洗、消毒、发放医疗器械,涉及众多科室[1]。且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好坏严重影响医护质量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加强重视。近年相关报道显示,院内感染率明显升高,且院内各科室均已做多方排查。故该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以质量控制手段预防院内感染,观察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31名工作人员参与本次试验,且中途无人员流动。男11名,女20名,工龄2~13年,平均工龄(7.9±5.7)年,学历:专科19名,本科12名。该次护理质量控制前后基础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如下:(1)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素质。①更新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因消毒供应室设备引入、理念升级等问题影响消毒供应效果。故加强工作人员工作重视度及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新理念的学习中,规范标准操作流程,提升院内消毒灭菌工作质量。②科学护理安排工作人员。依照工作人员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做好人员编排。当前消毒供应中心大部分工作人员均具有护士学历及中级职称,故需积极鼓励新人继续学习参与职称评定。③加强对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要求等,针对不同物品的质量标准,清洗消毒及报错措施进行了解。鼓励工作人员参与考核、竞赛中,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更好适应本职岗位[1]。

(2)完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体系。①依照国家、省制定的消毒管理规范、消毒管理标准健全医院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分工,落实员工奖惩条例,完善相关标准,力求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相关标准。②建立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度制定、工作监督及消毒质量控制[2]。如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解决措施。

(3)做好清洗、灭菌质量管理工作。①工作人员清洗器械时应传代相应防护用品。清洗器械过程中依照器械材质、污染情况确定清洗剂及清洗方法。如遇精密仪器或表面难以清洗的仪器设备可借助超声清洗机清洗[3]。对于污染严重的仪器可浸泡在碱性酶清洗液浸泡10 min后以自动清洗机或手动清洗。管腔设备可借助高压气枪或高压水枪清洗。若遇无机物污染仪器设备可将其浸泡在除锈剂、酸性清洗剂中清洗。②灭菌人员需严格检查包外灭菌标识及有效期。灭菌工作需依照说明书进行。不同物品包及敷料包分层存放,间隔距离应为2.5 cm以上,确保蒸气可顺利穿透。③严格依照院内规章制度及相关标准约束灭菌行为。熟识《医疗机械消毒技术规范》具体内容及要求,于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身工作[4]。

(4)加强消毒供应监管。①定期检测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环境,温湿度是否合宜。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细菌含量需低于200 cfh/m3,物品包装及检查区空气细菌含量需低于500 cfh/m3,物品表面细菌含量需低于10 cfh/cm2。②定期对灭菌包行细菌学检测,并相应检测压力锅。每周以生物指标反应灭菌效果,每日清晨灭菌前对空锅行B-D试验并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保证灭菌质量。

(5)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硬件设施。及时对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灭菌时设备进行校验维修。如机器老化严重需及时更换设备。及时购进封闭式无菌送物车降低运送污染率。及时添置符合包装要求的包装材料。

1.3  评价指标

对比质量控制前、后院内感染率、护理質量评分差异。①无菌区管理评分[2]:量表含灭菌器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空气消毒、人员着装、标识五项。百分制,分数愈高效果愈好。②物品管理评分[3]:量表含无菌物品存放、物品转运、不合格物品处理、物品储存四项。评分同上。③环境管理评分:量表含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三项。评分同上。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连续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比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率

质量管理前,院内器械消毒不彻底致院内感染3例,灭菌不规范致院内感染3例,发生率为19.35%;质量管理后,院内器械消毒不彻底致院内感染1例,无灭菌不规范致院内感染者,发生率为3.23%。质量管理后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质量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差异

质量管理前无菌区管理评分为(70.1±10.3)分,物品管理评分为(75.3±6.9)分,环境管理评分为(79.1±7.3)分;质量管理后无菌区管理评分为(89.9±10.1)分,物品管理评分为(90.3±7.3)分,环境管理评分为(90.1±7.7)分。两组质量管理前后无菌区、物品、环境管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1<0.05;t=8.314,P=0.001<0.05;t=5.772,P=0.001<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医疗器械需直接或间接被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需严格依照无菌要求操作。但因院内人流量大,工作任务繁重,院内感染事件频发。故该院消毒供应中心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该院消毒供应中心拟行护理质量控制措施以提升消毒供应工作效率[5]。该文提及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共五项,即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完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做好清洗、灭菌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消毒供应监管,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硬件设施。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可改善消毒供应效率;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可提升员工约束力度;清洗、灭菌质量管理可保证工作合规;消毒供应监管可实现消毒供应质量持续提升;硬件设施完善可减少消毒不合规物品的产生[6]。上述五点用于消毒、灭菌工作中,可纠正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消毒灭菌不规范现象,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此外,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提升还需注重以下几点[7]。①加强护理人员清洁卫生意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洗手操作,避免未经洗手致二次污染。②不允许护理人员多次在無菌间病房及公共区走动。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也需注重合理布局,明确安全区和污染区[8]。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控制措施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升器材消毒质量,规范灭菌行为,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菁华,张继英,徐虹.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诊疗器械采用追溯系统集中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246-5248.

[2]  雷君,庞俊,雎林,等.医院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1):1137-1138.

[3]  秦年,黄浩,何小燕,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电子化信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505-507.

[4]  黄梦然.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消毒供应中心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74.

[5]  井艳,于霞.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3):150-152.

[6]  龚文红,夏朝君,唐小敏,等.全程质量控制联合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J].循证护理,2017,3(2):158-160.

[7]  李文梅,付琴.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6):174-175.

[8]  谢齐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300-1301.

(收稿日期:2019-03-24)

猜你喜欢

消毒供应中心
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不同医疗器械的洗涤效果分析
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实践
质量监测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效
质量监测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效
消毒供应中心工勤人员岗位准入培训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二次绩效分配方式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