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杯咖啡引发的思考
2019-09-20陈万里
陈万里
凡事要三思而行,泡咖啡亦是如此。
昨日朋友给了我一包咖啡,我拆开包装袋后发现里面是一个类似茶包的东西。待要进一步拆开包装倒出里面的咖啡粉时,出于对这个新颖包装的陌生和疑虑,我停了下来,问朋友这个咖啡如何泡。果然没有白问,原来这款咖啡叫“挂耳咖啡”,既不能当成茶包泡,也不能当成速溶咖啡泡,而应将咖啡包的两只“耳朵”展开架在杯壁上,然后往咖啡粉中慢慢浇灌开水,待里面的水渗漏完毕,再抛弃剩余的咖啡残渣。如此,你就可以享用一杯比速溶咖啡更醇香、口感更好的咖啡了。由此,我联想到了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许多孩子学习往往是为了追求分数,做完题目坐等教师给答案,只要发现自己的答案对了,对于教师在讲解题目时给出的背景交代、思路梳理、举一反三等便都不感兴趣,从来不愿意深入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及解题思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课堂上常常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数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渗透人生哲理,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起数学道理和人生哲学之间的桥梁。
如果学生以追求分数为源动力,只是追求正确的答案而对于知识不求甚解,以功利的心态面对学习,那么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做事必然是功利性极强的。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明白分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却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是数学课堂教育的第一学习目标。
《统治与教育》一书中提到,美德有两种:“德行美德引导人的行为和秉性;智性美德帮助人懂得真理。”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也是数学课堂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目的,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实现智性美德和德行美德的双重发展。
做事先做人,读书学做人。这既是對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是教师的自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