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19-09-20黄伟

行政与法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攻坚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摸索阶段,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习近平在早年的知青生活中饱尝贫困滋味,在后来的领导岗位上逐步对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如何扶贫、怎样扶贫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深刻领会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化和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扶贫开发;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9)08-0009-08

收稿日期:2019-05-29

作者简介:黄伟(1983—),男,湖南麻阳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使共产党人不敢懈怠,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消除贫困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加大扶贫力度,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2]

一、建国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短时间内使新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扶贫工作虽处于摸索阶段,但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工作。

纵观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到,毛泽东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改革,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发展了生产力,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邓小平提出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东部发达地区帮助西部落后地区,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改变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进入21世纪以来,胡锦涛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在帮助农民脱贫过程中,扶贫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个时期或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个阶段,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都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一)体制改革推进扶贫时期(1978—1985年)

邓小平曾经指出:“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开放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3]同时还指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怎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4]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關键,也是扶贫的关键。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达到97.55%,然而,1978—1985年,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扶贫机构,扶贫工作主要是通过局部打破旧体制、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从而实现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的。因此,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各省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从事此项工作。1978年9月,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规划扶贫是帮助困难户改变贫困面貌的正确途径,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5]

(二)开发式扶贫时期(1986—1993年)

经过前期扶贫工作经验的积累,1986年5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在随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救济的扶贫办法”,[6]实行新的扶贫方式。同年,我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划定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并改变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确定开发式扶贫方针。简单地说,开发式扶贫是指从单纯依靠资金输入向资金、技术、物资、培训相结合输入和配套服务转变,从而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方针”,[7]而在具体的开发式扶贫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攻坚扶贫时期(1994—2000年)

在攻坚扶贫时期,江泽民反复强调:“我们党和国家开展扶贫开发,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8]“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这个愿望,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实际的体现。”[9]199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目标和对象明确、措施和期限具体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其方针是依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力量,在国家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即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巩固和发展现有扶贫成果,减少返贫人口。

(四)强化扶贫时期(2001—2013年)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地区绝对贫困难以完全消除;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相交织;区域贫困仍然存在;结构贫困日趋扩大。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改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将东部地区33个重点县指标全部调到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确定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时再次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调整,调出38个县,调进38个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仍为592个。

(五)精准扶贫时期(201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鉴于以往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无法确定具体的扶贫对象,无法使资金、技术和责任人具体到户,驻村帮扶职责不清,资金管理存在各种漏洞等问题,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0]的重要指示。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同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机制,提出应注重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11]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将发展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努力减少贫困人口,使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扶贫工作仍然很艰巨。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在总结自己工作经历时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12]实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而“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精准”,习近平在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进行部署的同时,也对扶贫工作的“精准”进行了擘画。可以说,精准扶贫是利用我国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采取集中资源、瞄准对象、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脱贫的一整套战略安排,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脱贫。[13]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精准扶贫关键点在于党的领导

在扶贫工作中,党的领导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精准扶贫就难以有的放矢。习近平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4]在具体扶贫工作最前沿的村级层面,习近平高度重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除继续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模范带头作用外,还要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15]以便为扶贫工作带去新力量、输入新血液。此外,习近平还重视加强对贫困地区本地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以促使他们掌握精准脱贫方法,培养他们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正是如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注重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最后的成果;党组织的作用也始终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家庭,帮助群众致富。为激发村级党组织的活力,相关组织部门更是先后出台多部驻村扶贫管理和考核办法文件,从而真正确保“家家有干部、户户有计划”。[16]

(二)精准扶贫着力点在于“精准”

我国以往的扶贫工作未能较好地解决“扶什么”的问题,使得扶贫工作存在一些漏洞。精准扶贫要求必须精准掌握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收入来源、就业渠道和致贫原因等情况。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建冊帮扶对象时,要深入基层,考察每一位扶贫对象的实际生活情况,严格按照政策筛查扶贫对象。然而,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因此,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17]在实施“怎么扶”的问题上,针对我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致贫原因不尽一致的问题,习近平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通过“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措施和“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实施扶贫工作。如生态补偿脱贫就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在一些贫困地区建立国家公园或各类型生态保护区,从而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破坏的同时又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从生态补偿和保护工程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他们保护生态的报酬。据统计,我国自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以来,全国已有37万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通过转成生态护林员的方式上岗就业;在生态补偿脱贫政策的推动下,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按照习近平强调的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18]做到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才能促进我国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精准扶贫注重精神脱贫

扶贫工作不仅要帮助农民摆脱表面的物质贫困,而且还要帮助农民摆脱内在的精神贫困,即“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如果贫困地区农民对自身贫困原因没有充分认识,而是一味地靠上级政策和资金脱贫,不开动脑筋、不掌握先进生产技术,那么就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问题。贫困地区的发展如果一味地依靠外部力量,对自身贫困的成因认识不足,对改变自身贫困现状缺乏信心,那么,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即使得到了暂时解决,时间一长或外部扶植力量消失,贫困问题就又会重复出现。因此,脱贫致富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要注重精神层面。习近平指出:“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19]因此,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注重精神脱贫,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精神面貌来改变落后局面;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丰富贫困地区文化生活,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风貌。基于此,在专项精准扶贫方面,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扶贫,帮助农村贫困地区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掌握增收致富技能。教育是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在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精神脱贫的同时,习近平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20]

(四)精准扶贫强调多方参与

在我国以往的扶贫工作中,政府扶贫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使得社会力量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而精准扶贫除了依靠政府的帮扶外,还要求企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作为精准扶贫的参与方加入到其中。从某种角度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集中力量办大事,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于多方参与能有效地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同时又能发挥市场在扶贫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习近平对“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进行了重点部署,即建立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相互支持,各方力量尽其所长的扶贫机制。此外,精准扶贫强调的多方参与还包括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动员东部地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要把握好供需关系,让市场说话,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21]东西部扶贫协作特别重视利用全国扶贫日和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组织东部社会各界到西部地区开展捐资助学、慈善公益医疗救助、支医支教、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等扶贫活动。如“产业脱贫”模式就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过程中,坚持多方参与、各种手段并举的精准扶贫模式。它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发展乡村经济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引入各种市场机制,由贫困农民选择通过何种方式发家致富。如今,这些精准扶贫模式正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局面。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涵非常丰富,是立足于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而提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对于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而言,只要政府部门积极进行引导,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的面貌就一定会改变。

三、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效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22]从2013年底开始,以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至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作出了全新部署,使扶贫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按照国家对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就各省实际情况来看,2018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6%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23个。[23]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降到2017年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5.7%,偏远地区的贫困村减贫人数更为明显。同样,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贫困人口也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4.7%下降到2018年的0.93%;该省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的贫困农民数量不断减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金寨县大湾村,通过发展相关产业,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而处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岳西县,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全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由2014年的110473人减少到2018年初的354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8%,已经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24]

(二)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方努力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0%。2013年至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0%,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1.0%,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元,比贫困地区增速高0.1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5]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传统农业依赖下降,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更高的期待,乡村旅游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而且乡村旅游对于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地通过宣传推介和景点打造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如湖南省沅陵县借母溪村,一直以来该村远离城市,物流、信息不畅,资金缺乏。然而该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当地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2017年,借母溪景区接待游客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00多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53人。为了让游客深度体验农耕文化,中远集团近年累计投资400万元,并修建洪水坪生态文化园。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借母溪村整体脱贫出列,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三)农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方面,党和政府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公路建设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道路建设补助标准,着重实施贫困地区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社会保障方面,针对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有2000多万人的现实,各地各部门先后投入巨额财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在此基础上,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贫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此外,我國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往贫困地区农民住土坯或者木结构房的户数较多,通过精准扶贫,党和政府实施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目前,贫困地区通电和通电话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有线电视信号的自然村比重不断提高,仅截止到2016年,贫困地区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为77.9%,比2013年提高18个百分点。[26]

总之,通过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我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贫困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四、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根植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实践,是建国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指南针,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扶贫工作的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将发展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解答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情怀。在吸收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精准”手段,为有效帮助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如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提供了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农村贫困地区。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来源于中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现实,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更来源于对建国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深邃思考。因此,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我国扶贫工作的理论创新。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丰富了治国理政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7]中国能够有信心解决人类一直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脱贫难题,主要在于治国理政水平的不断提升。2015年,按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中央与中西部贫困地区省份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实现了责任层层落实。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国动员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加入其中,从单一扶贫模式向综合扶贫模式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单靠政府扶贫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扶贫工作向纵深领域推进,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党组织弱化和不健全的现实,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强化贫困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开展党员干部再培训和再教育,特别是在派遣扶贫工作队的同时,要求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年轻化,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为大力推动精准扶贫,还要求政府扶贫工作人员注意工作方式的转变,突出责任意识,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满足农村贫困户的真实诉求,并积极组织贫困户学习先进技术。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强调改善民生,注重把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其中的一部分。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针对目前我国扶贫工作仍然艰巨的现实,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创新了我国扶贫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模式和组织方式,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精准扶贫是一项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举措,是一项促进民生共享发展的事业,在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指导下,我国的扶贫工作正朝着更具创造力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其不仅正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解决了脱贫攻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

(四)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仍有许多贫苦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全球减贫任重道远。实践表明,科学的扶贫战略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是完全可能实现整体脱贫的。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扶”等重大问题,而这一科学方法论对于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不仅是中国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诚然,对于世界上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众多而且经济不发达,如果没有好的扶贫政策,贫富之间的差距就会不断加大,中国的精准扶贫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扶贫政策体系,脱贫攻坚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8]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2]习近平.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17-11-11.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60,469.

[5]程子华.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努力做好民政工作 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N].人民日报,1978-11-08.

[6]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划经济工作文件汇编(一九八六)[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1,38.

[7]人民论坛网.精准扶贫“富口袋” 更要“富脑袋”[J].乡村科技,2017,(24):1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29.

[9]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49.

[10]王辉.论习近平扶贫观[N].贵州民族报,2015-12-09.

[11]绍其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N].兰州日报,2015-03-19.

[12]习近平.我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N].北京青年报,2015-10-17.

[13]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N].中华工商时报,2017-01-03.

[14][15][19]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報,2015-11-29.

[16]湖南省怀化市精准扶贫纪实:希望之火在湘西大地熊熊燃起[EB/OL].http://www.sohu.com/a/168411070157267.

[17][22]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3-09.

[18]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

[20]习近平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10.

[21]习近平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22.

[23]王芸.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N].新民晚报,2019-02-15.

[24]安徽:尽锐出战全面发力 岳西向脱贫摘帽发起最后“冲刺”[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8/6/13/art585344.html.

[25]国家统计局:去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8.3%[N].新京报,2019-02-15.

[26]精准脱贫成效卓著 小康短板加速补齐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六[EB/OL].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7-07/05/content-15121767.htm.

[2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

[28]靳昊.迈向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8-09-20.

(责任编辑:高  静)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攻坚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攻坚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