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20张莉
张莉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比较法的应用,先对比较法作基本概述,随后从物理概念、课堂小结和演示实验方面总结应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比较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DF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096-01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比较法的本质便是对照事物,避免视角、主观原因等引起的误差,从而更好地分析、总结事物的异同点。物理学科多是对事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比较法与物理研究极为契合,如果能够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合理应用,那么便可以更好地辨析各种概念,为强化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一、比较法基本概述
比较法涉及对象较为广泛,物理概念、规律或者是公式等均可包含在内。不论是同类对象还是异类对象均可通过比较法展开分析,同时比较法还可针对相同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比较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其应用并不是没有原则。应用比较法首先便需要以同一关系为前提。其次,比较法的标准也需要足够准确和稳定。第三,比较法必须针对概念或者是规律等本质性的内容进行比较。物理教学只有秉持上述原则才能得到灵活地应用比较法。物理教学推进比较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地接纳新概念,促进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拓宽思维,强化学生相应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推进比较法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比较法导入、深化和区分新概念
1.导入概念
比如对“势能”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时,因为重力、弹力等较为常见,因此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学生较易接受,但是对于分子势能或者是电势能等却无法较快理解。此时教师便可借助比较法引入上述概念,在讲授“重力势能”相关内容后便可引入电势能。可以对不同势能展开对比,从而引导学生以重力势能为基础来把握电势能,同时对势能所具有的共同性质进行点拨。此外,教师还应就势能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比如电荷可以分成正、负电荷,因此其受力方向可以和电场相同,也可不同。因此电荷如果沿着电场方向运动,那么其电势能不一定会增加。但是重力方向却始终保持竖直向下的情况,所以若物理沿着重力方向运动其重力势能便会降低。
2.深化概念
由于物理课程很多概念较为分散,因此复习时教师需要依靠比较法来连接不同知识点,从而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比如对“功和能”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时,便可借助比较法来深化概念。“动能”表示的是一种状态量,其与质量、速度等相关。而“功”则表示的是力相对于位移所产生累计效应的一种过程量。再如对电势或者是电场强度等复习时也可利用该方式。同时,讲授部分公式时,教师同样可借助比较法进行。
3.区分概念
若物理概念之间具有相对性或者相反性质,同样可借助比较法来降解,并且要侧重于讲授其相异之处,从而达到区分概念的目的。比如,教师对“压强、液体压强”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学生面对不同问题一般很难辨析到底应用P=F/S还是 。上述公式不同点较为明显,前者是对压强进行定义的公式,对固、液、气均适用,能够反映压力对应的效果,可将其理解成物体所受压力与其面积的比值。而后一公式则仅仅和液体压强相关,是从液体内部压强出发进行计算的公式。因此两类公式应用范围存有较大差异,教师便可通过比较法引导学生辨析概念,增强其印象。
(二)借助比较法进行课堂小结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很难通过一次教学让学生深度掌握不同知识,学习过程具有重复性,单元、章节的小结对于教学而言不可或缺。若想提升“小结”的质量便需要应用比较法。比如当学生了解重力、摩擦力、压力等多种力之后,教师便可从定义、方向、单位等方面展开比较,确保学生明确上述力的不同特点及其存在范围。再如学完“电”相关知识后,教师便可针对串联、并联方式中所包含的电流、功率、电阻等内容从规律、如何测量以及计算公式等方面展开比较,可以通过列表等方式进行,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物理知识间横向、纵向关系。
(三)将比较法应用到演示实验当中
实验对于物理教学而言极为关键,教师可以将比较法应用到演示实验当中,通过各类对比实验来调动学生兴趣。例如,教師可以依据实验内容设置不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明确问题。例如,对流压压强、流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便可设计如下实验:教师提前准备长颈漏斗、乒乓球等器材,随后将漏斗翻转,让其大口朝下,并将乒乓球放置在漏口当中。随后教师便可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若放手以后乒乓球会不会下落?如果在另一端用嘴吸气又会如何?用嘴向下呼气呢?这种问题能够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促使学生依靠各类对比实验来探究问题结果,从而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三、总结
总之,物理概念是对现象本质特征的总结,只有依靠多重比较才能明确其本质概念。初中物理教学应积极推动比较法融入课堂当中,从物理概念、课堂小结与演示实验等多方面总结应用策略,确保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现象以及过程的异同点,为强化课堂效率、学生相应的物理素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巫亚珍.初步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