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2019-09-20苏弼仕
苏弼仕
摘 要 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以教为主的格局,反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006-01
多媒体技术犹如一股清泉已悄然浸入了小学数学课堂,拓展了教学资源,极大的改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使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生机勃勃。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新课的导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加上教师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生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
(二)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造成概念难于辨析清楚,从而不易掌握这些知识。如果用“活”教材,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执教《线段、射线、直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暗中出现一个手电筒,然后按亮手电筒,在抽象成: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孩子就清楚“射线”是怎样形成的了,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射线的特性,区别线段、射线、直线。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三)以“音乐”为纽带,渲染情境
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学规律和学习特点,我们知道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紧张,容易造成疲倦。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气氛进行调节。其中,音乐在优化教学情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感觉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品味数学中的美。思维很容易被激活,由原来的“必须学”变成了“我想学”。音乐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美妙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选准使用的时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使概念变得清晰化
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让学生明白“相遇”的概念,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如下情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两人走过的路程让其发光、闪烁,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从而让学生体验“相遇”情景,为下一步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内涵做好铺垫,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二)使抽象变得形象化
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活动全过程:屏幕上画出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展开圆形,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反复演示几遍,电脑闪烁圆的半径、二分之一周长和组合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充分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的教学环境。但在多媒体教学应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教与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谐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参与进来,真正做到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之,如果滥用多媒体,把學生当成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知识的袋子,那么,学生就处于消极接受地位,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
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激发了孩子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想学、乐学。多媒体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生机勃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