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张掖

2019-09-20南国生

读者欣赏 2019年9期
关键词:张掖市张掖黑河

南国生

翻开中国地形图,被古匈奴称为“天山”的祁连山横亘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高耸挺拔,绵延起伏。对整个中国来说,无论是在流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人类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抑或是在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里,祁连山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季风的吹拂下,身居内陆、远离海洋的祁连山,如同伸进干旱的西北地区的一座湿岛,滋润了河西走廊的一个个绿洲,构筑起中国西北地区不可替代的生态安全屏障。

如果說身躯伟岸的祁连山是庇护河西走廊万物的“父亲山”,那么对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张掖人民来说,奔流不息的黑河就是哺育张掖大地的“母亲河”。

全长810千米的黑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从雪峰之上一路奔涌而下的黑河,流过鹰落峡,依次接纳山丹河、梨园河、摆浪河、洪水河等支流后,源源不断地流进张掖大地,在戈壁深处点化出大片湿地奇景,也造就了张掖“塞上江南”的美誉。

上天仿佛对张掖特别厚爱,有意将这座城市镶嵌在祁连山和黑河的怀抱之中。在这片绿洲之上,正因为有了祁连山的庇护和黑河的润泽,人类文明的足迹不断延伸,绿色和文明始终相伴同行。

回望历史,一碧万顷的大马营草原之上,骠骑将军霍去病创建了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山丹军马场;葱郁青翠的马蹄山上,隐士郭瑀带着弟子凿刻出佛教造像的圣地;草木葱茏的焉支山下,隋炀帝杨广开启了史无前例、令人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之先河;水草丰美的夏日塔拉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裕固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环顾当下,生态建设早已成为张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00年起,张掖掀起了一场农业节水的“自我革命”;2002年,张掖成为中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2008年,张掖将城郊湿地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继建设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高台黑河湿地公园等系列工程,有效促进了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张掖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和全域生态旅游业,走出一条思考、探索、创新并取得实效的生态发展之路、文旅转型之路。

珍视、呵护这片绿色,是今天张掖人的选择和坚守。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祁连山的一草一木。”作为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与修复的主战场,近年来,张掖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祁连山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紧抓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机遇,谋划实施了总规模1300余平方千米、总投资55亿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造林绿化示范工程,以保护山水、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构建乔灌草结合、多色彩组合的森林结构和绿化景观;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体的“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保信息监测系统;组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举全市之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努力构建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协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有这样一组数据,或许能直观反映出张掖人民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2017年,祁连山核心区149户484人已全部搬出并妥善安置,636.7平方千米草原实施禁牧,3.06万头(只)牲畜被出售或转移到保护区外舍饲养殖;2018年,“一园三带”完成人工造林207.3平方千米,带动全市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面积338.7平方千米,是前3年人工造林总面积的1.16倍;2019年,张掖市落实大规模国土绿化营造林总面积373平方千米。截至目前,黑河湿地保护区范围内334项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销号,179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现场整治任务,117项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77项矿业权全部退出,26座水电站全面完成现场整治,7座水电站关停退出,3项旅游项目全部拆除设施……曾经受伤的祁连山,正在重现美丽的风姿。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如今,中国已经迈向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张掖的生态屏障作用愈加显现,“一山一水一古城”的城市名片,正在为这片古老的绿洲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的张掖,已是坐落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依托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张掖市不断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一片、两轴、两环、四楔、五廊、多节点”的绿化空间格局。与此同时,围绕水、土、光、热等资源优势,张掖市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全力打造彰显生态特色的“窗口”和现代化文明成果的“会客厅”。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行走在张掖城区,就是行走在绿色生态里。街道旁草木悠然,花团锦簇;公园里湖光秀美,生机盎然;广场上歌声不断,笑声连连。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景一物都在生动地诠释着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水韵本色,也辉映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秀神采,更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居民,都被这里“水在城中流,城在景中建,人在绿中行”的城市环境深深吸引,张掖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也在节节升高。

如今的张掖,高速通达、铁路纵横、航班往返,纵横交错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构筑起张掖的筋骨,也让张掖与世界紧密连接。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滨河集团酒文化产业园、张掖智能终端产业园……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张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生态产业资源,成为中国西北最具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地区之一。

祁连山下,各路赛车英雄齐聚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国际赛车城,演绎飞驰人生。自2011年以来,连续8届“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张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也让张掖赢得了“赛车之都”的殊荣;张掖临泽丹霞景区,首届“中国·张掖七彩丹霞热气球节”隆重举办,壮丽美景一览无余;张掖国际会展中心,以“开放开发、绿色生态、互利共赢”为主题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业(张掖)交易会”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团参展,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搭建了立体平台,也阐释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崭新意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乐站)、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一场场高端、大气、亲民的盛大节会,既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为这座历史厚重的城市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和光彩,也提升了张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让“金张掖”的文化名片在世界面前熠熠生辉。

2015年,張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黑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球视野;2017年,张掖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张掖是甘肃省唯一入围城市,同年,张掖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此外,张掖市在近几年还陆续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单位,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天,深居内陆腹地的张掖,因为绿色生态的自然之美而充满生机和灵气,越发蓬勃美丽。祁连山下,弱水河畔,绿色发展中的张掖,一幅生态文明的美丽长卷正在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张掖市张掖黑河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张掖大沙河
甘肃省张掖市:反差强烈 春日现冰挂美景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