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9-20仇美蓉

时代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仇美蓉

【摘要】对文化特色的挖掘是传统村落研究学者持续关注的,但是挖掘之后的传输及传输率却很少被提及;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政府极度重视的,但是培育之后的人才发展动向、价值发挥取向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就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一、研究背景

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自2012年为突显传统村落的传承与保护价值,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决议修改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指的是村落形成于早期,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能够对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民居建筑、风俗习性等提供参考意义的村落。桂林作为广西自治区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城市,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建设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但是在探索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学者对此也作出了不少研究和声明,本文将就桂林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桂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作出理论上的一些指导。

二、面临的问题

(一)古建损与形式补

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以及各有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高度重视并且持续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多重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多且分布散落、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大部分传统村落没有被传统村落国家名录或者历史文化名村收录,也就无法享受国家政府给予的直接财政支持。经济上的困难加上村民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很多乡土建筑正在自然性损毁的道路上加速消亡。还有部分收到中央财政补贴的传统村落,虽然已经着手修复有残缺的村落建筑,但是往往修复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修复的形式主义。

(二)生搬旅游模式

旅游带动整个村落经济甚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例子不在少数,部分传统村落负责人企图复制他村成功的经验,但是没有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盲目跟风,将别的地区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优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照搬照套进来。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每个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的村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切不可依样复制。

(三)条例硬套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颁布了多条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和条例,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来切实调整与反馈信息,只是照搬上级条例,这样实行下去的结果可预见并不理想。

(四)产业依赖性强

多数传统村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化,依赖性强,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能力弱,产业结构等级低,动力驱动机制不足,生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弱后的传统村落地区,政府部门的引导力度不够,在本土资源优势卓越、传统特点突出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对于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培养重心支撑不足。

(五)与自媒体结合度不够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新媒体媒介的结合力度不够,线上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在如今这个流量横行的时代,电影、电视、自媒体广播等线上传播媒介飞速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推广与宣传应该追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推广与宣传模式已经被淘汰。

(六)忽略村落原住民意愿

1.外来引进资本力量过于庞大,村民被边缘化。这是大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都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往往引进外来资本企业进驻本地,通过政府与外来资本的合作挖掘传统村落的本地特色,进而打造旅游卖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资本集团往往规模庞大、体制化官僚化现象严重,村民处于三者之间最低端群体,没有实质的话语权。2部分传统村落村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村落建设的规划和未来没有实质性的概念。3.存在部分传统村落的原住村民被利益驱使,盲目追求旅游模式化,最终导致传统村落不再传统的现象。

(七)劳动力流失

为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现代化生活,传统村落的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滞守的老人和儿童,传统村落劳动力缺失、就业机会少也是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之一。

(八)同质化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传统村落出产的旅游纪念品、民族特色产品、手工艺产品都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邻近村落之间的旅游卖点也大同小异,差异化战略布局不足,大部分传统村落缺乏对自身文化特色的认识与思考。

三、建议及思考

(一)关于商业化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旅游发展给传统村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村落不再“纯粹”,不再是以前那“青山绿水怡人绕,姹紫嫣红踏香来”的迷人小村,很多传统村落因为旅游发展慢慢变得商业化、利益化、世俗化。因此很多学者研究员对于旅游给传统村落带来的商业化口诛笔伐、深恶痛绝,觉得旅游给古老宁静的传统村落蒙上了一层铜臭味。但试想一下,如果将某个传统村落完全隔绝于旅游要素之外,让传统村落依照自身的发展条件和速度自行运转下去,这样难道就是对传统村落最好的保护吗?这样难道传统村落的下一步就不是商业化世俗化了吗?未必见得吧。該村落能否依靠自身的条件存活下去本身还是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并不是旅游给传统村落带来商业化,而是我们将商业化的定义下得太宽泛、将商业化这个词贬义化了,商业化并非充满铜臭毫无可取,正视商业化为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摆正商业化的位置才是正道。世界本身就在不断运作不断发展的,没有一个村落是隔绝世界单独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完全阻隔外界的一切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纯粹的保护离开了发展无法生存,纯粹的发展离开了保护无法长久生存。既然商业化无可避免,那么如何在商业化驱赶的情况下找到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才是最关键的。商业化虽然无可避免,但是商业机械化却是可以合理规避的。照搬不适合的商业模式只会让传统村落束手束脚,寸步难行。结合村落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才是传统村落发展的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区域发展篇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图说共享发展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