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漂浮岛”上的印第安人家
2019-09-20李婷
本报赴秘鲁特约记者 李婷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归两国所共同拥有,是印第安人心目中的圣湖。在秘鲁境内一侧的的喀喀湖上,漂浮着120多个由芦苇编织成的小岛,目前有大约2000个印第安最古老民族之一的乌鲁人生活在这些“漂浮岛”上,沿袭着从印第安祖先那里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随着秘鲁旅游的开放和发展,“漂浮岛”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乌鲁人部落的神秘面纱也由此被逐渐揭开。
在自己创造的岛上安家
乌鲁人是古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传说中乌鲁人在太阳诞生前、地球还是一片黑暗时就存在了,他们的血是黑色的,不畏惧寒冷,是掌管湖水的主人。由于乌鲁人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遭受了印第安大部族的迫害和追杀,500年前,为了逃避印加帝国的统治,不想成为奴隶的乌鲁人逃到的的喀喀湖中的芦苇丛中隐居,靠吃芦苇嫩芽生存了下来。在的的喀喀湖上,生长着一种类似芦苇的香蒲草,叶子修长,高达三四米,茂盛地挺立在湖面上,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漂浮性能,乌鲁人就地取材,将厚厚的香蒲草一层层的叠起来,形成很大的浮力,建立起一个个“漂浮岛”,并安家落户,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来。
在靠近边境的秘鲁普诺小镇,几十个“漂浮岛”散布在的的喀喀湖面上,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漂浮岛”部落。从1978年开始,漂浮岛成为的的喀喀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最大的漂浮岛也只能容纳10家住户,而最小的岛面积不过100平方米左右,只有两到三户人家居住。为了让漂浮岛更稳固,乌鲁人利用芦苇编织的绳子将小岛和湖底的固定物扎在一起,随着香蒲草的生长,其浓密的根部交织形成一个大约1到2米厚的天然底座,支撑着整个岛屿。但在湖水长期浸泡下,岛屿底层的香蒲草会渐渐霉烂和下沉,每隔几周,乌鲁人就需要在“地面”铺设新的香蒲草。由于雨水的侵蚀,茅草屋也需要经常拆掉翻修,并不断在屋顶添加新草。
通常一座浮岛的寿命只有十几年,最多不超过30年,一旦它的底部接触到了湖底,就会因为不能再漂浮而被遗弃。
用草编织成的“家”
笔者乘船来到其中一个漂浮岛上,一踏上小岛就被浓浓的芦苇味道所包围,在小岛上漫步,难免会心惊胆战,因为脚底像踩棉花一般,又担心会有水渗出来,5分钟走完整个小岛,发现“草地板”其实很稳固,走的时候有点晃,但没有像船那样“漂浮”的感觉。
这个岛上只有4户人家,大大小小的茅屋全都是用香蒲草编织的,墙壁和屋顶是用一张张香蒲编好的席子联结而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用于进出的门。只有用来睡觉的屋子,没有厨房和厕所,做饭的时候,用的是在户外石头堆砌起来的“灶台”,需要把四周的芦苇草弄湿以免引发火灾。乌鲁人的服饰和其他民族的秘鲁人没有太大差异,未婚的女性通常戴两个大粗辫子的色彩明快的帽子,用以吸引异性,已婚女性则可以选择暗色调的礼帽。穿着花布蓬蓬长裙的小姑娘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家”,我们4个参观者蜷缩着坐下来已经挤满了整个小屋,里面有一张草编的床、几件衣服,一个草编的小桌,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应该是靠电池发电的,这就是她和父母的所有家当。
香蒲草在乌鲁人眼中全身都是宝,根部白色的肉是乌鲁人的“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丰富的碘元素。当人们中暑发烧生病时,把香蒲草叶从中间破开摊成薄片,放在额头上可以用来降温。小岛旁停泊着岛民通勤用的小船,当然也是香蒲草编织的,黄色的小船两头翘起来,看上去十分像香蕉。岛上有两个小孩子在嬉戏玩闹,显然他们没有电子设备也没有互联网,他们的玩具是由香蒲草编织的娃娃和小船。
古老又现代的生活方式
乌鲁人是否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实不完全是。漂浮岛居民依然保留着原始的物物交换贸易模式,但也会使用秘鲁的货币。他们主要以渔业为生,也会捕捉水鸭、海鸥等鸟类并搜集鸭蛋。每周一次,岛民带上新鲜打捞的海产品、鱼干以及水鸭等,去当地市场跟陆地的居民进行交易,换取藜麦等食品或其他所需的生活日用品。现在许多会说西语的岛民开始从事旅游业,积极地对外联系旅行社,热情地接待游客,并贩卖他们的手工制品,这也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然,随着与外界文明社会的接触,许多新一代的乌鲁人离开了漂浮岛,选择去陆地开始新生活。尽管和现代工业社会相比,漂浮岛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其简陋,但是能够在印第安人心目中最圣洁的的的喀喀湖上生活,许多乌鲁人表示内心感到无比幸运。
每天清晨,孩子们会乘船离开漂浮岛去城里上学,男人们划着香蕉船去捕鱼,女人们做家务和手工活。傍晚时分,男人们和孩子们回到岛上,女人放下手工活迎接家人。生活在同一个漂浮岛上的3至10户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起做饭享用晚餐。伴随着的的喀喀湖的落日余晖,热爱唱歌跳舞的印第安人围坐一圈,翩翩起舞,在歌声中感谢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