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甘薯优良品种筛选评价

2019-09-20

耕作与栽培 2019年2期
关键词:薯率结薯紫薯

(1.清镇市麦格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清镇 551401;2.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3.紫云县紫香源农林科技公司,贵州 紫云 550800)

甘薯(Ipomoeabatatas)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是国内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的第五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甘薯生产中,品种选择十分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近年来年均种植面积在450万hm2左右,约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45.0%,总产约1.0亿t,约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1-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甘薯也因其具有的抗癌[3]、增强血小板、修复肝损伤[4]、增强免疫[5]等保健和药用功能而受到大众喜爱。

推广利用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6]。清镇市作为贵阳市重要粮食与蔬菜生产基地,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这就意味着单一保守的地方品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特选择原产地不同的15个甘薯品种进行筛选,从中选出适于清镇市的优质甘薯品种,为清镇建成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基地,提高结构调整整体规模效益提供有力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全国各地引进15个甘薯品种,即黔薯1号、苏薯24、鄂薯6号、苏薯16、黔薯14-8-1、黔薯11、渝薯27号、湛薯12号、黔薯13-3-2、宁薯2-2、黔薯14-3-9、渝薯50号、苏薯29、渝紫薯7号、广薯87。

1.2 试验方式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重复间距0.5 m,保护区1 m[7]。试验在清镇市麦格乡腊脚村进行,于2018年6月3日整地,6月7日起垄栽培。

1.3 性状观察

根据国家区试记载标准,全生育期随机抽取典型性状的植株5~10株进行各性状的测定记录[8]。记载项目包括:顶叶型、顶叶色、叶型、叶色、叶脉色、茎色、基部分枝、最长蔓长、产量、结薯数、薯皮色、薯肉色、薯型、鲜重等[9]。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软件统计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茎叶特征

从表1可知,在蔓长方面,蔓长<80 cm的品种有湛薯12、黔薯14-3-9、渝薯50、黔薯1号、苏薯24、苏薯16、广薯87;蔓长在80~100 cm之间的品种有渝薯27号、黔薯13-3-2、鄂薯6号、宁薯2-2;蔓长>100 cm的品种有黔薯11、苏薯29、渝紫薯7号、黔薯14-8-1。

在蔓基分枝数方面,蔓基分枝数均大于5个的品种有渝薯27、湛薯12、黔薯14-3-9;蔓基部分枝少于5个的品种有黔薯11、黔薯13-3-2、鄂薯6号、宁薯2-2和渝薯50号、苏薯29、渝紫薯7号、黔薯14-8-1、黔薯1号、苏薯24、苏薯16、广薯87。

在15个甘薯品种中,其叶形、顶叶色、叶色、叶脉色、茎色等性状各有特色,不同品种的性状相同或存在差异,这与其遗传亲缘关系的远近有一定的关系。

表1 不同品种的茎叶特征

表2 不同品种的薯块特征

2.2 不同品种的薯块特征

从表2看出,在15个甘薯品种中,薯形、薯皮色、薯肉色、结薯习性等性状各有特色,不同品种相同、相近或存在差异,这与其遗传的亲缘关系、栽培环境和栽培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关系。

薯形:薯形多为纺锤形,包括黔薯11号、湛薯12号、鄂薯6号、苏薯29号、黔薯14-8-1,占1/3;薯形呈短纺锤形的品种有渝薯27号、黔薯14-3-9、宁薯2-2、黔薯1号;长纺锤形有2个种,分别为渝薯50及渝紫薯7号;呈球形的有3个种,分别为黔薯13-3-2、苏薯24、苏薯16。

薯皮色:除黔薯14-3-9、宁薯2-2、渝紫薯7号薯皮色为紫色,黔薯18-8-1薯皮色为粉红色外,其余品种薯皮色皆为红色。

薯肉色:薯肉色呈白色的品种有7个种,包括黔薯11、渝薯27、黔薯13-3-2、鄂薯6号、渝薯50、苏薯24、苏薯16;呈淡黄色的有3个种,包括湛薯12、苏薯29、黔薯1号。呈紫色有3个种,包括黔薯14-3-9、宁薯2-2、渝紫薯7号;薯肉色呈黄色的有黔薯14-8-1;呈桔红的有广薯87。

表3 不同品种的商品薯率

结薯习性:因品种差异、栽培环境和栽培方法等原因,15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均不高,最多的为广薯87,平均数为4.9个,平均数超过3个的品种有湛薯12号、宁薯2-2、苏薯24,最少的为黔薯1号,平均数为1个。结薯比较集中的品种有8种,包括渝薯27、黔薯13-3-2、黔薯14-3-9、宁薯2-2、渝薯50、苏薯29、苏薯24、广薯87,其余品种结薯均较分散。结薯较整齐的品种有4个种,包括宁薯2-2、渝薯50、苏薯29、广薯87,其余品种较凌乱。

2.3 不同品种的商品薯率

每个品种取样10株,分别测其大薯、中薯、小薯的个数及重量,测定15个品种的商品薯率。以250 g以上为大薯,100~250 g为中薯,100 g以下为小薯。商品薯率即以大、中薯占总薯重的百分数表示。

从表3看出,15个品种的结薯差距较大,其中大薯率超过30%有1个品种,即黔薯13-3-2,大薯数为11个,大薯率占42.31%,重量为9.775 kg,占总抽样的75.51%。大薯个数为5~10个的品种有渝薯50、渝紫薯7号,分别为7个(占比29.17)、5个(占比17.24)。大薯数1~5个的品种有黔薯11(2个,占比11.11%)、渝薯27(3个,占比13.64%)、黔薯14-3-9(1个,占比4.55%)、苏薯29(3个,占比13.04%)、黔薯1号(1个,占比10%)。中薯块数及重量均超过50%的品种有7个,分别为黔薯14-3-9(11个,50%、3.545 kg,65.23%)、鄂薯6号(18个,69.23%、5.825 kg,91.59%)、苏薯29(13个,56.52%、4.5 kg,57.62%)、黔薯14-8-1(11个,52.38、5.42 kg,88.71%)、黔薯1号(9个,90%、2.535 kg,78.12%)、苏薯24(23个,67.65%、6.89 kg,91.93%)、苏薯16(13个,86.67%、5.16 kg,96.99%)。结果表明,15个品种中,商品薯率最高的为黔薯1号,商品薯占比100%,第二为黔薯13-3-2,商品薯占比98.84%,第三为渝薯50,商品薯占比96.36%。湛薯12的商品薯率最低,商品薯占比为58.48%;在3个紫薯品种当中,黔薯14-3-9商品薯占54.55%,重量占比83.81%,商品薯率较高。宁薯2-2商品薯块数占比44.12%,重量占比79.91%。商品薯率排第二。渝紫薯7号排第三。

2.4 不同品种的小区产量和单产

不同品种的单株产量构成不同,其产量也不同[10]。从表4看出,在15个甘薯品种中,薯块产量为1 688.75~2 838.74 kg/667 m2。与广薯87产量2 526.22 kg/667 m2相比较,有5个品种甘薯产量较高,包括渝薯50(2 838.74 kg)、渝薯27(2 768.24 kg)、苏薯16(2 706.00 kg)、苏薯29(2 674.17 kg)、黔薯13-3-2(2 527.40 kg)。在所有品种当中,产量最低的为湛薯12,产量为1 688.75 kg/667 m2。在紫薯品种中,渝紫薯7号(紫)产量最高,为2 330.69 kg/667 m2,其次为宁薯2-2,产量为2 278.30 kg/667 m2。

2.5 不同品种薯块干物率、薯干产量、淀粉率及口感

甘薯干物质重量与其淀粉含量呈正相关,通过甘薯干物质重量的测定可以推算出其淀粉含量[11]。测产后计算薯干产量,薯干产量=鲜薯产量×干物率[12]。

表4 鲜薯产量结果

表5 鲜薯产量、干物率、淀粉率、口感

从表5可知,在15个甘薯品种中,干物率最高的品种为苏薯24,干物率39.72%,其次为渝薯27,干物率39.07%;黔薯1号最低,为24.94%。紫色品种中,最高的是宁薯2-2,干物率为33.59%,最低的是黔薯14-3-9,干物率为25.99%。结合单产与干物率可知,薯干产量单产最高的为渝薯27,薯干达1 081.55 kg/667 m2,其次为苏薯29,薯干1 010.03 kg/667 m2。薯干产量最低的为黔薯14-3-9,薯干530.37 kg/667 m2。紫薯品种中,薯干产量最高的为宁薯2-2(765.28 kg/667 m2)。

甘薯的口感测评,即选取每个品种大小适中的正常薯块2个,蒸熟后,通过3人以上品尝,确定各个品种的薯块蒸煮后的口感。从表5看出,15个甘薯品种中,口感较好的有宁薯2-2、渝薯50及广薯87。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引进的甘薯品种进行综合鉴定分析,结合清镇市目前的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发现,食用品种更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在本次筛选的15个甘薯品种中,渝薯50综合表现较好,该品种结薯集中、整齐、薯皮光滑、薯形较好,商品薯率及产量均较高,口感较好,适宜作为食用品种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一些特色的甘薯品种,如药用和保健功能的、果蔬兼用等多功能甘薯品种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试验仅对15个甘薯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相对目前国内的品种多样的甘薯来说是凤毛麟角。下一步,清镇将计划引进更多的甘薯品种进行筛选评价,以选出更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优质品种。

猜你喜欢

薯率结薯紫薯
水稻育秧棚内稻壳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紫薯蒸米糕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紫薯变“红薯”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