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轴水泥搅拌桩深层短桩质量控制及治理措施

2019-09-20刘宏伟郑建璐刘爱民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试桩成桩喷浆

刘宏伟,郑建璐,刘爱民

(1.天津临港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2.天津市渤海海洋监测监视管理中心,天津 300450;3.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0 引言

深层水泥土短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粉喷桩等[1-2]。水泥土搅拌桩又分为单轴、双轴和三轴等形式,其中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具有相邻桩搭接良好、经济效益高、成桩垂直度有保证、工艺简单、工期较短等优点[3-8]。在公路工程的明挖或暗埋段的基坑底部的地基加固工程中常被采用。在深层短桩施工中,特别是黏性土层中,由于水泥用量受限、黏性土不易搅拌均匀、留浆困难、返浆严重等因素,常遇到成桩困难、强度低、不均匀、桩底标高不足等问题,制约和困扰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本文以孟加拉国某工程为依托,分析了三轴搅拌桩短桩施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控制成桩质量、减少水泥用量、优化施工工艺和解决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为目的,通过调整施工工艺、改变水泥掺量等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现场验证性试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工程简介

1.1 地质条件

工程位于孟加拉国吉大港入海口冲积三角洲区域,地层平缓,地层土体为第四系冲积覆盖层。表层有4.1 m厚度新填筑的松散粉砂层,下部依次为粉质黏土、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细砂、淤泥质粉质黏土、细砂(见表1)。其中主要加固土层为第6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状态以软塑为主,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其上下紧邻土层为细砂层,且为富含水层,均是承压水水层。

表1 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1.2 加固要求

明挖暗埋段基坑底板处于顶板深度15 m处,两侧为地连墙,此处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下部为密实细砂层。为给地连墙提供更好的侧向受力条件和防止坑底土体隆起,基坑坑底拟采用裙边+条状的水泥搅拌桩加固方式,成桩深度3 m,坑底深度14~16 m,采用准850@600 mm三轴搅拌水泥土桩,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土水泥掺量不小于20%,搭接250 mm,14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 MPa。桩位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桩位布置图(m)Fig.1 Pile layout(m)

2 试桩试验

2.1 试桩方案及结果

试验用三轴桩基设备的施工能力深度为28 m,最大桩径1 000 mm,步履式桩架,三轴动力头功率为3伊75 kW=225 kW。

搅拌方法、水泥掺量、水灰比、工艺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调控等因素对成桩质量的影响较大,为选择出一组既满足加固要求又经济、快捷的施工参数,通过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为变量,进行试桩。不同影响因素下选取1~3根试桩进行试验,以现场14 d芯样试验强度进行分析,来判定三轴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找出最优的成桩方案。试桩方案和结果如表2所示。

2.2 试桩结果分析

2.2.1 水泥掺量

水泥掺量与成桩质量关系密切,参照《型钢水泥搅拌墙技术规程》的条文说明和文献经验,黏性土为主的地区,多采用20%的水泥掺量,以此为依据增减水泥掺量进行试验。深层短桩由于水泥流失、搅拌不均匀、地层及地下水、施工工艺等因素对其成桩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水泥用量有很大差别,25%以下的水泥掺量成桩质量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25%到31%的水泥掺量与成桩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工艺有直接关系,31%以上的水泥掺量基本上能满足设计要求。

表2 试桩方案和结果Table 2 Scheme and result of test piles

2.2.2 搅拌方法

从表2试桩方案和结果可以看出,水泥掺量为25.4%及以上时,四喷四搅的成桩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而同等水泥掺量两喷两搅的工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在水泥掺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喷搅次数的增加,搅拌桩的成桩质量显著增加,从现场取芯看,成桩均匀、桩体强度均显著提高。

2.2.3 施工时桩底、桩顶标高

通过现场取芯试验验证(图2),实际施工底标高以上约有0.5 m左右的成桩质量较差,无法保证成桩质量,因此为保证有效的桩底标高和桩顶标高,施工时,在距桩顶标高50 cm时开始喷浆,在距桩底设计标高以下50 cm最终施工进尺。因此,现场实际搅拌桩进尺约比设计桩长多出1 m,设计桩身内的桩体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图2 四喷四搅工艺25.4%的水泥掺量的取芯试验Fig.2 Core test of 25.4%cement content of four-spray four-stirring process

2.2.4 水灰比

常用三轴搅拌桩的水灰比为1.2或1.5,按经验根据注浆泵喷浆能力要求,最小的水灰比值为1.0。搅拌时水灰比减小会增大浆液密度和黏稠度,减小竖向的翻浆量,同时会减少向周边土体的渗入流失量,因此,有助于减少搅拌时溢出浆量。通过同掺量同工艺的搅拌桩取芯状态来判别,水灰比小的工艺成桩质量要好于水灰比大的,也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2.2.5 工艺控制

正转喷浆搅拌下沉,反转喷浆复搅提升,搅拌时间越长搅拌次数越多,搅拌均匀性越好。主要控制因素为下沉速度、上升速度和静喷时间。试验过程中下沉速度控制在0.8~1.2 m/min,上升速度控制在0.5~1.6 m/min,从试验结果来看,上升速度越小,搅拌次数越多,成桩质量越好,同时为了保证桩底的浆量充足,建议静喷时间60 s。

2.2.6 空压机的调控

空压机喷出的高压气体与浆液混合后,在涡流的作用下穿透力更强,但也有负面的影响,受气压的影响,短桩的部分浆液会向上翻浆,因此,为更多地留住浆液,试桩过程中选择了在最后上拔搅拌和喷浆过程中,停止空压机喷气,并进行了比对试验验证,从所取芯的状态来判别,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同时需要重复性的关停空压机,给施工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后期未被考虑。

2.2.7 土质对成桩质量的影响

在同一根试桩取芯检测的条件下,粉质黏土中的搅拌桩要比粉土、粉砂中的搅拌桩易出现含泥块、搅拌不均、强度低等成桩质量不好的现象,而且粉质黏土中的搅拌桩无侧限抗压强度比粉土、粉砂中的搅拌桩无侧限抗压强度要低。

2.3 施工工艺确定

综合考虑成桩质量,水泥掺量,搅拌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工程桩为四喷四搅施工工艺,在非成桩进尺区,钻杆在下沉和提升时均需注入水泥浆液或清水。在成桩进尺区,下沉过程中,在距桩顶标高50 cm时开始喷浆,下沉到桩底标高下50 cm后,向上提升2.5 m,再次下沉至桩底标高下50 cm后,静喷60 s,然后再提升至桩顶标高并结束喷浆。水泥掺量25.4%,水灰比1.0,下沉速度控制在1.0 m/min,上升速度控制在0.9 m/min,静喷时间60 s。

工后对大量工程桩进行了取芯试验检测,短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都大于1.0 MPa,桩底、桩顶成桩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3 结语

本文对某三轴水泥搅拌桩坑底3 m短桩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的试桩试验,总结了施工过程的关键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短桩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流失量,如本工程3 m的短桩,水泥强度为42.5,水泥掺量应不少于25.4%,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才能达到不少于1.0 MPa的要求。

2)本工程的施工工艺确定为:四喷四搅,下沉速度1 m/min、提升速度0.5 m/min,桩底标高处静喷60 s,水灰比为1.0。

3)为了满足桩底标高成桩质量要求,需超深进尺0.5 m。

猜你喜欢

试桩成桩喷浆
一种互联网+皮革喷浆机的研发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研究
深厚杂填土地层中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
喷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喷浆台车技术改造及在边坡和洞室喷护中的应用
海湾滩地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控制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