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司令”和他的“劳模工作室”

2019-09-20尹文争

银潮 2019年9期
关键词:凤头镇江市劳模

文>>>尹文争

沈晓昆手举乌嘴白羽白凤头鸭

聊起退休后从事农业援助和参与打造的农业专业技术“发酵床养殖”“稻鸭共作”,71岁的沈晓昆自豪、自信中透着执着:“退休不退志,银发再生辉,乡村来振兴,再献一份力。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为着这份初心,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下乡青年成“老农”

1968年,刚满20岁的沈晓昆来到丹阳市延陵镇插队。他有高中文化加上干活用心,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懂农业知识的熟手。1978年,知识青年纷纷返城,但沈晓昆留了下来。他被县种子站派到万顷洋农场担任农业技术员。

“那时候种田要交粮,而上交一斤种子能抵10斤粮食,我就带着农民繁种。”沈晓昆说,通过手把手示范,成效十分明显,“七八个生产队轮流繁种,农民们忙得都很带劲。在不适合繁种的冬季,我们也组织农户前往海南作业。这样农民交粮的负担减轻了。”

业务出色又吃苦耐劳,沈晓昆颇受农民欢迎,1984年被破格提拔为万顷洋农场场长。他1986年考入江苏农学院现代农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至镇江市科技局农村处。

“2008年退休后,我舍不得丢下农业,更不想将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闲置了。所以我坚持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和实践,为镇江的生态农业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沈晓昆说。

乘公交车、蹬自行车,他每周至少4次来到田间地头、农民身边,调研和推广农业技术。他发现,一到夏天,菜农的农药使用量猛增。“这样种出来的菜难免会造成农药污染,能吃吗?”沈晓昆感慨。当时有菜农告诉他,把虫子捉来泡在治虫的药水里,照样活蹦乱跳,根本没办法弄死,除了多打药,没其他办法。

“要想办法解决蔬菜农药污染的问题。”正在沈晓昆为此焦虑之际,台湾地区一名农业专家给他送来了“良方”。“怕蔬菜长虫子,就用网把虫子隔在外面。”沈晓昆介绍,台湾地区已使用蔬菜防虫网,这个专家还专门寄了张网过来试验,效果确实好。试验成功后,镇江市菜篮子公司专门开始进行蔬菜防虫网的生产和销售,一张小网顿时风靡镇江蔬菜圈。蔬菜防虫网的成功推广,让沈晓昆在省内农业科技圈声名大噪,他也因此获得了江苏省农业成果推广三等奖和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沈晓昆在“银发人才工作站”授牌现场

“猪司令”“鸭司令”

几十年来,沈晓昆一头“扎”在农业科技创新里。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被人褒称为“猪司令”“鸭司令”。别人问他怎么不歇歇,他说:“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为农业科技发展添一份力。”

畜牧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了肉、蛋、奶来源,但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粪便污染问题。沈晓昆利用自己与日本农业界常年联系的便利,从日本引进环保、生态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并实现了多项创新,使发酵床养猪技术成为我国养猪生态、环保养殖的新亮点,推广到河南、黑龙江、四川、山东、湖南、陕西等地。以发酵床技术为题材的《发酵床环保养猪新法》荣获第十三届华表奖科教片奖,成为镇江农业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亟须多方“输血”,已经退休在家的沈晓昆怀着服务的初心,以农业专家的身份加入镇江市援建绵竹的队伍,一去就是两年。

为让灾区群众用生态的方式恢复生产,沈晓昆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酵床养猪、养鸡。白天,忙着建猪圈、鸡舍,冒着余震危险,上山为发酵床采集本地菌种;晚上,总结推广经验。猪舍、发酵床建好后,养上了猪。一天晚上,发生剧烈余震,房响床晃,他顾不得自身安危,跳起来跑到猪舍查看小猪仔,棚舍安好、小猪安好,他才放下心来。两年时间,这种生态养殖技术在绵竹大地开花结果。

稻鸭共作是一项生态农业新技术,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巧妙利用鸭子的生物学特性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开创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1999年,一位日本友人给沈晓昆寄来一本《1998日本农业书总目录》,其中关于稻鸭共作技术的介绍,引起他的兴趣。他从日本“要来”技术,来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找到老朋友谢桐洲进行“稻鸭共作”技术试点……经过多年研究和推广,全新的稻鸭共作技术与成果现已推广到多个省、市。日本鹿儿岛大学副校长万田正治教授曾对镇江市一位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说:“我要研究沈晓昆,为什么他对稻鸭共作如此痴迷,而且创新发展。”日本稻鸭共作协会会长岸田芳朗回国后撰文:沈晓昆与他的团队,是中国稻鸭共作的开拓者。有一次,沈晓昆带团到日本鹿儿岛大学考察日本稻鸭共作时,鹿儿岛大学特意为中国代表团升起中国国旗。

一群退休劳模的科技创新梦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2011年,沈晓昆成立“沈晓昆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吸引10名志同道合的老同志共同参与,他们都获得过省市劳模称号,都拥有专业特长,都是退休干部。

“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上曰:‘人传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不知其味。’臣士奇曰:‘皇上仁心,推恩万物,无微不至。’”这是清代高士奇撰著的《蓬山密记》记载的康熙四十年,高士奇与康熙皇帝在皇家园林北京畅春园的一番君臣对话。据记载,我国早在元代至明清,就选育出乌嘴白羽白凤头鸭,作为药食和观赏家禽,可惜后来一度失传。

沈晓昆劳模工作室选育鸭种时,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凤头鸭”变异品种。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从最初的红毛凤头鸭起,一代代选育,成功培育出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的乌嘴白羽白凤头鸭,填补了我国观赏鸭的空白。

该工作室2013年获得“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8年被镇江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命名为市级“银发人才工作站”。沈晓昆本人也被评为镇江市百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之一,并获评“十佳标兵”。

“我总觉得生态农业的道路还要走得再快些,为此,奉献自己的一辈子都值。”沈晓昆说。

猜你喜欢

凤头镇江市劳模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榜样的力量!致敬水产劳模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吃虾记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艺林雅苑
小仙鹤
凤头蜂鹰:“闻蜂而至”的猛禽
寻临界 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