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石城堡
2019-09-19薛正昌
薛正昌
石城堡,又称大石城,位于西吉县火石寨乡境内。火石寨是丹霞地貌,大石城同属其貌,因其奇险,曾为历史不同时期所利用,尤其是明代初年的满俊暴动,在当时影响很大。
明《嘉靖固原州志》有记载:石城堡,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古有是堡,莫知所创。四壁削立,中有石井五,各阔丈余以贮水。唯一路可登,地甚险窄。成化四年,土达满四等据之以叛,次年遂毁其险隘,以绝后患焉。今为废城矣。
满俊暴动是明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和《西征石城记》(参与平定满俊暴动的朝廷大员马文升所著)均有记载。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固原军政建制的提升。所谓大石城,是丹霞地貌的自然生成,它不是人工修筑的“城堡”,却发挥了与人工筑城同样的军事作用。《嘉靖固原州志》里也以“石城堡”来记载。正是因此,后世也把它作为军事城堡来看待。
明代建立之后,故元平凉万户把丹率众归附朝廷,朱元璋授其官为平凉卫千户,其部落散居在固原一带。满俊为把丹之孙,有了这个背景,就有了成化四年(1468年)的满俊暴动,石城堡就成为其凭借的屏障。《西吉县文物志》称其为“大石城”,四周悬立,自然形成,呈椭圆形,底径200米,高约13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唯东南有人工开凿的石级可登。《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有石城堡,“山罅皆墙,高二三丈。城中有数石池可汲,池外设栈道,而栈道下则筑小城护之。前有小山高数仞,如拱壁状。山后悉筑墙,高二丈五六尺。各留小门,仅容单骑。”石城上筑墙,再加上各种防御性设施,可见其防御十分严密。
满俊暴动前,满俊常来这里射猎,熟知石城有险可据。另外,他曾掘地得到“前代行帅府印”。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他影响很大,某种程度决定了他的“心动”。他以“招贤王”入居石城,反叛朝廷,遂开始了长达近1年的拉据战。直到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指挥陕西三边5万军队进剿;同时,朝廷起用大理寺少卿马文升为都御史,以陕西巡抚身份协助项忠的军事推进,战事才有转机。《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贼自叛逆以来,前后大小三百余战,杀我一伯、三指挥,官军死者数千人。”明朝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围剿石城的战役结束后,最高军事统帅马文升对项忠说:“石城之险,非尽毁前后所筑墙垣,恐后有叛者,必据此为巢窟。”遂令“万人悉平之”,并勒碑纪事立于石城,“以示永久”。《嘉靖固原州志》所记“遂毁其险隘,以绝后患焉”,即指马文升要项忠拆毁石城城垣一事。
第一次去石城,是20年前的事。此后还去过几趟,但都是走马观花。最近这趟来石城是认真地看了,也由东南唯一的石阶爬上石城山顶。《嘉靖固原州志》里记载,石城“唯一路可登”就是指这条人工开凿的石台阶。实际上,战后拆毁石城上所修筑的城垣时,石台阶可能也是被摧毁的对象。现在看到的只有台阶的印痕,没有台阶可言。由于山体垂直陡峭,约有三分之二的路段只能侧身而过,是十分惊险的。大约爬过了三分之二地段后,石城墙体略显平缓,脚下的台阶亦随之平缓,可容两人并行。但防御的措施加强了,一是在靠墙体一面开凿了一个凹进去的掩体,在这里防守,可拦截想要上城的人;二是修建了防御性建筑。留在崖体上直径六七寸见方的开凿洞孔,还有石台阶沿边开凿的圆形洞孔,都表明这里曾经有过相应的建筑防御设施。
石阶路走完,就是陡峭的斜坡山体。前行不远,依陡坡凿有一处石房,一門两窗户。当地陪同人员苏同事介绍这是灶房,我觉得更像上到山顶的最后一道防线。
登上山顶平台上能看到的一是建筑洞孔。洞孔大小不一,既有直径约30多公分的圆形洞孔,也有略小的洞孔,沿山体外围分布。山顶上开凿的孔洞,是山上建筑的遗迹,也是明朝军队毁城之后的遗迹。二是水井。开凿有6眼水井,由东往西一字摆开,其中4个方形,2个圆形。《嘉靖固原州志》里记载:“中有石井五”,看来是不准确的。山上的水井储水是为备用,平时用水在山下沟谷里取。石城之前的炮架山,也是四面峭立,极为险峻。满俊的指挥中枢就在大石城对面的炮架山上。照壁山,与炮架山相连。《嘉靖固原州志·古迹》里记载了这两座石城。由此看来,满俊与明朝军队对峙时,占有相连的数个山体,而不仅是大石城一处。
初夏的火石寨,绿意盎然;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伫立在大石城上,俯瞰四周各种造型的丹霞地貌,想起5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刀光箭影,依旧让人惊心动魄。从历史回到现实,这里平静得像世外桃源;而旅游旺季,这里又成为游人纷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