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龙县农牧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9-19苟才明文万春张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现状对策

苟才明 文万春 张德银

摘要 依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综合新龙县农牧产业特色资源、环境、市场、人才、体制机制等要素,分析了農牧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育主体、健全机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相应发展对策,为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产业扶贫;现状;对策;新龙县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6-0263-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6.07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atus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Xinlong County

GOU Cai ming1,2,WEN Wan chun2,3,ZHANGDe yin1(1.Yi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bin, Sichuan624000;2.Yibin Fourth Installment of Aid Xinlong County Task Force, Xinlong, Sichuan626800;3.Yibin General Union, Yibin, Sichuan624000)

Abstract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ference of the relevant data, and integrated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market, talen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etc.,we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Xinlong County. Then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cientific planning, cultivating the main body,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talent training, exerting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other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industries in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Key word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Actuality;Countermeasures;Xinlong County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新龙县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新龙县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工业薄弱,农牧民知识文化水平低,“不杀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产业发展几乎全部依赖第一产业[1]。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是贫困户脱贫摘帽的重要举措[2]。为充分发挥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宜宾市第四批援建新龙县工作队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调研,对全县农牧产业现状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及从事脱贫攻坚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新龙县农牧产业基本状况

1.1 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新龙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不与任何省外县接壤,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全县幅员面积9 182.74 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8.5万hm2,耕地面积4 266.7 hm2。境内平均海拔3 500 m,地貌特征为高原峡谷、山原地带、丘状高原三大类型,土壤以褐色土、棕壤土和沙砾土为主,土层瘠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3]。全年日照时数2 160.8 h,无霜期115 d,平均气温7.4 ℃,降水量 603.5 mm,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常有冰雹、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4]。目前,全县总人口5.1万,有贫困村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 316户、 10 773人,2016年农牧民可支配收入8 978元,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1.2 农牧产业及扶贫工作现状

1.2.1 种植业发展现状。全县种植业主要以青稞、马铃薯、油菜为主,青稞和马铃薯是藏民的主食[5]。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污染源少,所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绿色纯天然,深受内地人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6年,通过“四新、六粮”配套技术,在全县20个贫困村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基地206.3 hm2,粮食总产量达12 105 t,蔬菜产量达 4 510 t,油菜产量达731 t,解决了脱贫攻坚中“两不愁”的问题,2017年在20个脱贫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438.7 hm2。在种植基地建设中,通过培训致富能手示范引领扩大产业,抽派农技人员按照“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思路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加强无公害种植技术引进与推广,体现绿色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6]。

1.2.2

养殖业发展现状。畜牧业是新龙县的传统产业,以牦牛、犏母牛和藏猪养殖为主,是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产业[7]。2016年,全县成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建設牲畜暖棚55座,建藏猪良种繁育场1座,在20个脱贫村发展养殖犏母牛553头、藏鸡5 400只、藏猪540头、奶牛12头和绵羊86只,壮大形成集体经济组织14个,共为贫困户人均增收 1 122元,解决了脱贫攻坚中“可持续增收奔康”的问题。2017年,在20个脱贫村发展养殖犏母牛2 141头、西门塔尔牛30头、藏猪190头、藏鸡7 700只。在养殖业项目建设中,采取集中养殖和分户联合养殖的方式,以村为单位建集体牧场,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户户参与、户户发力”的脱贫奔康合力[8]。

1.2.3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新龙县境内复杂多样地貌地形和立体气候,为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9]。特色资源产品主要有芫根、洋葱、冬虫夏草、川贝母、红景天、羊肚菌、獐子菌、青冈木耳、藏木香、藏雪菊、人参果、俄色茶等独特高原蔬菜和食用菌及名贵中藏药材。2016年全县种植芫根2 hm2,洋葱200 hm2,新建蔬菜大棚17个,种植中藏药材13.3 hm2,总产值达0.61 亿元,成功开展羊肚菌试种和完成新龙牦牛地理标识注册,全年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 万元。2017年种植青杠黑木耳0.67 hm2,新建蔬菜大棚20个,示范种植紫皮紫心和红皮黄心马铃薯 13.3 hm2,全年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50万元。

2 农牧产业扶贫的优势

2.1 自然环境优越,适宜发展绿色产品

新龙县位于北亚热气候带,受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影响,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春秋连季、冬长无夏,日照充足,干雨季分明,雨季集中,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地方性大风明显,垂直气候变化显著[10]。因此,该地区生态条件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赋予形成独特多样的农牧产品资源,便于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加之,新龙县远离污染,良好的光热条件、立体的气候分布、纯净的水土资源和仅施有机肥的耕作习惯,使发展现代绿色农牧业具有先天优势,所生产的农牧产品具有“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显著特征,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也是未来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劳动力充足,利于发展密集型产业

新龙县属老、少、边、穷地区,全县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受民族生活习惯和宗教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因此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11]。农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新龙县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一定技术和资金帮扶下,利于发展农牧产业。目前,由全县中高级职称专家、省级定点帮扶单位的相关专家和派出技术人才、高校指派的帮扶技术专家、各乡镇农技人员和各驻村帮扶队共同构成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力量,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在充足的联动整合产业扶贫资金扶持下,必将助力新龙县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3 旅游资源丰富,助推农牧产业发展

新龙县具有历史悠久的“粱茹”文化,境内有甘孜藏区齐全的宗教教派与寺庙,有雅砻江上仅剩的一座藏式伸臂桥,有雅砻江大峡谷、银多红山、拉日马大草原、雄龙扎呷神山、卡瓦洛日雪山、措卡湖、格日溶洞等景点[12]。近年来,县委围绕打造“康巴红·新龙”旅游品牌,对国道227沿线和拉日马、银多、麻日3个旅游资源富集区,实施以“旅游扶贫新村”为主题的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貌改造和“乡村酒店”示范户建设,倾力打造藏乡田园风情村寨,积极推出“瞻对节庆文化特色小镇”“瞻对空中花园、高原心灵度假地”“雅砻江旅游廊道重要加油站”“高原峡谷果蔬乐园、汽车一站式服务地”等特色旅游精品项目,以旅游带动农牧产业同步发展。

3 农牧产业扶贫的劣势及存在问题

3.1 农牧业基础脆弱,设施建设滞后 新龙县种养殖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3],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频繁,有“十年九灾”之说;二是水浇地面积逐年减少,灌溉能力下降;三是低产地、跑水地、漏沙地比重较大;四是耕地重用轻养,用养失调,广种薄收,科学种地含量低;五是草场退化、沙化、鼠虫害化面积逐年扩展;六是超载放牧现象未全面遏制,从而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安全和质量[14]。以灌溉水渠为例(图1),农牧民随意破坏、弃之不用,自作主张地改为旱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县共有水渠 17.3 km,灌溉面积为117.3 hm2,90年代降为10.5 km,到2003年全县仅有水渠6.5 km,灌溉面积为49.3 hm2,目前仅宜新农业科技园区有2.0 km左右水渠。随着灌溉设施破坏,相应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商品外观性差,曾经灌溉设施良好的和平乡麻西村青稞基地单产高达6 000 kg/hm2,创下全州青稞单产记录,改成如今的旱地后,单产仅为3 000 kg/hm2,且品质下降,籽粒不圆润饱满[15]。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条件较差,导致产品与市场衔接不紧密,运输成本高,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比偏低,从而影响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甚至产生畏难抵触情绪。

3.2 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调研发现,新龙县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图2),农牧民文化水平偏低,全县贫困人口中文盲及小学占92.0%,大部分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的懒汉行为普遍存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现状,对种养业不重视、不愿意投入,自我发展意识不足,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种植业不能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浇灌,养殖业无法让牲畜科学越冬,耕作方式原始简单,机械化程度低,良种、良法推广难度大,病虫害防治难以接受,导致农牧产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16]。据统计,1990—1999年,新龙县青稞平均单产为 2 175 kg/hm2;2000—2009年,平均單产为2 640 kg/hm2;2010—2016年,平均单产反而降为2 475 kg/hm2;25年间增产13.8%,年均仅增产0.55%,明显低于我国粮食平均产量增产幅度。此外,在农技推广中,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目前全县共有90个贫困村,而能派驻懂专业的农技人员仅有65名,所以1名农技人员兼任2个贫困村的情况实属无奈之举,并且在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中,高、中级职称人员偏少,初级职称人员较多,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6.8%和89.8%。再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牧民深处藏区,与外界沟通联系少,不会汉语交流,而全县大部分农业专家团队和产业扶贫帮扶人员又不懂藏语,不能与村民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因此,以上这些情况对产业进村、科技入户、措施到人等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3.3 优势品牌打造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农牧业是新龙县主导产业,林下产业是特色产业。目前,针对这些产业,全县尽管成立了新龙县康巴红农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开发有高原菜籽油、高原芫根、高原牦牛奶、高原紫皮马铃薯、高原野生食用菌等21个特色产品,但这些产品长期处于“小而全”“零而散”的状态,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曾有客户戏称新龙县的产品是“一背篓背不完,一卡车装不满”。调研发现,除“新龙菜籽油”“新龙县牦牛”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外,其余产品均未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更未结合生产基地实际,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制订,所以招商引资开拓市场的难度大,优势品牌发展缓慢(表1)。在企业引进方面,由于土地分散经营,流转少,特色农牧产品规模小,从而对龙头企业的驻进带来了一定难度,制约了经营层次和经营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除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2016年引进的高原万象有限责任公司外,尚无畜产品加工企业,并且已进驻的企业反映:高额的土地流转费和“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让入驻企业投资额度超出预算,因建设问题与周边农牧民群众不断发生矛盾纠纷,因新龙县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满足不了企业投产后在当地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因素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而也影响了优势品牌的打造,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4 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主体带动力不强

新龙县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经济落后,社会发育滞后,没有明显的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农牧民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目前,全县已成立了17个专业合作社(表2),主要集中于种养殖业,且大部分经营范围选择面窄,成员构成偏少,许多是为了注册而注册。其中,共有13个专业合作社至今尚未运行,即使已经运营的4个专业合作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营状况差,仅仅停留在种植生产上,基本没有利润、分红可言;二是自主性差,由农牧和科技局扶持指导而成立,农牧民自主生产和经营意识没有完全形成,还比较依赖于政府扶持和指导;三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还处于示范带动阶段,自主生产和销售能力有限,虽然进行了相关任命、推选,但实际运营中,没有加大利益追寻。在种养大户培育上,贫困村中有极少部分知识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先进的农牧民,希望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摘掉贫穷的帽子,成为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但他们有“五缺”之忧:一缺信心,怕摊子铺得愈开,跟斗摔得愈重;二缺资金,怕融资困难;三缺技术,怕自己不懂,难以获得技术上的帮助;四缺信息,认为藏区信息闭塞,怕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五缺场地,担心扩大生产规模后,用地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全县种养大户很少,示范作用不足,开拓不了贫困户的眼界[17]。此外,在村级党组织中,党员普遍文化程度低,没有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头脑,缺少组织和带领农牧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18]。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出,新龙县农牧产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足,急需示范打造亮点经营主休,通过“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方式,方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5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规划有待优化

受地理气候因素制约,全县种植业属一年一熟旱作农业。从2016年全县农业生产种植面积可以看出(表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占84.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546.33 hm2,占13.6%,而经济作物中播种面积较大的是油菜和蔬菜,蔬菜中商品菜地 116.67 hm2,自食菜地83.33 hm2,利用大棚生产蔬菜的面积只有8.67 hm2,可见蔬菜生产设施偏少,商品蔬菜生产量明显不足,经济作物中附加产值高的中藏药材种植面积仅为 3.33 hm2,可见特色产品生产规模小;经济林木水果类也偏少,全县仅为61.00 hm2。因此,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为解决吃饭问题,农牧民只愿种植传统粮食作物,而对种植技术稍微复杂的经济作物,怕麻烦,难以接受,甚至抵触,产业扶持项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乏力。另一方面,在贫困村脱贫实施方案的编制上,因时间紧、任务重,少数村级规划亟待优化,个别乡镇因时间原因未能完全掌握各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对农牧民的实际诉求了解得不够全面,所编制的规划与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不符,一些扶贫方案需进一步调整。调研中,据一些贫困户反映,由于二半山区缺少牧场,饲草不足,发展犏母牛养殖需要增加劳动力专人饲养(担心牛羊吃农田作物),其成本高,且见效慢,让其左右为难。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与脱贫攻坚是一个整体,不能独立分开,仅靠农牧局和科技局来抓,很难奏效,需要县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目前全县扶贫相关部门协作力度不够,工作推进缓慢,形成的合力不强。

3.6 政策牵引力不强,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产业扶贫的实质就是将扶贫项目与当地产业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探寻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形成一个产业扶贫的新机制,争取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具体的产业项目上[19]。中央、省、州就产业扶贫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考核办法,新龙县属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农牧产业发展也应根据实际,相应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调研发现,目前部分产业扶持政策牵引力不强。例如,在集体经济建设的资金扶持上,《甘孜州关于做好贫困村產业扶持基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为50万元,而新龙县不同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数量不同,对于贫困人口偏多的贫困村,其扶持资金明显不足,发挥牵引作用较小。在农牧产业招商引资上,新龙县虽然出台了财税扶持、用地保障、费用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与邻近县相比,其力度略显不足,例如2016年引进的高原万象有限责任公司得知邻近县的征地费明显低于新农县、政府承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优于新龙县后,对驻进新龙县产生了思想上的动摇。在农牧业生产保险上,《四川省财政厅关于2016年农业保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所用农牧业生产均要参保,以降低农牧业生产的风险,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农牧民参保意识差, 2017年全县16个农业乡镇仅有9个参加了生产保险,2018年和平乡青稞发生了不同程度倒伏,因农户未参保而无法减轻受灾损失;另一方面,因保险赔偿金兑付滞后,影响了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例如2017年孜拖西乡泥石流灾害和乐古乡冰雹灾害所造成的受灾损失,保险公司至今尚未赔付。所以,政府可制定农牧民生产参保金补偿机制、农牧民生产保险金赔偿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以提高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农牧业生产的风险。

4 农牧产业扶贫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4.1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立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这个制约新龙县农牧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实行资金向产业倾斜、项目向贫困村叠加,全面加大道路、电力、灌溉、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20]。一是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四通八达、城乡一体化的公路网络。二是在90个贫困村新建小型农田灌排工程,灌溉面积实现全覆盖。三是在拉日马镇、友谊乡和银多乡的贫困村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配套高效节水的喷灌系统设施。四是采取坡耕地治理、人工林草、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五是在麻日乡、雄龙西乡、甲拉西乡、如龙镇、拉日马乡等乡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开展本地民居接待室建设、农牧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建设、观光道建设、技术培训指导等,积极推动农旅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旅游+油菜花、旅游+传统农耕(牧业)文化、旅游+特色农畜产品等产业项目。六是将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积极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4.2 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主体,增加农牧产业发展动力

把农牧产业经营的主体培育作为产业扶贫的核心来抓,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1]。一是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22]。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草场)流转等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建立各类主体与贫困户紧密联结的利益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四是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科技人员到农牧区领办创办经营主体,以土地、“五荒”等资源流转为载体,大力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经济实体,从而增加农牧业发展动力。

4.3 全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优化农牧产业区域布局

立足高原特色、绿色生态的优势[23],利用“圣洁甘孜”的公共品牌,以“特色旅游乡镇”建设为契机,借助“梁茹”文化和“康巴红·新龙”旅游品牌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布局,突出特色,体现亮点,形成规模,开展“三品一标”的认证,打造高原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24]。每个村布局1~2个特色产业,各村的特色产业不低于该村总面积的60%,如博美乡德麦巴村试发展光伏大棚蔬菜种植,拉日马镇依托措卡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食宿接待等。在产业整体布局方面,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扩大优质青稞、优质豆薯、洋葱、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面积,加大名、特、优、新的农产品和野生菌类的开发和加工,以县城为“圈”,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生猪养殖和藏鸡养殖业;以上占、下占片区为“带”,分别发展紫皮马铃薯、青稞、食用菌、俄色茶、特色干果、油菜、川贝母等种植业;以拉日马、友谊、银多为“片”,发展以畜产品为主的畜牧业。在如龙镇、甲拉西乡、博美乡、通宵乡、友谊乡、皮擦乡继续扶持当地传统的菜籽油榨油、民族手工业和牦牛肉加工等产业,推进新兴牡丹籽榨油,花瓣、花蕊茶加工,蜂蜜加工,蘑菇加工等产业。同时,以旅游產业发展为基础,打造“一核两翼”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三村一园”乡村廊道经济,带动农林、畜牧产业,促进产品加工产业发展[25]。

4.4 全面实施脱贫扶智工程,激发全民创造活力

把“干部干,群众干,共同围绕脱贫转”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激发全行业全民众创业、创新、创造活力[26]。一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大庸、懒、散、浮、拖治理力度,建立激励导向,严格目标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全面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大培训,拓展视野,把全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思路上去。二是革除等靠要观念,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宣讲、外出参观考察等有效形式,使广大农牧民认识到与外地的差距,明白“要过上好生活就得靠自己劳动创造”“等靠要没前途”“要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逐步将思想引导到“实干为本、劳动致富”上来。三是实施优惠政策帮扶,对藏区想致富、肯实干、愿创业的农牧民,从精神上鼓励、政策上扶持、项目上倾斜、技术上服务,让其既得发展,又得实惠,在全社会形成“苦干得实惠、政府有支持,不干无实惠、等靠就守穷”的引领性导向。四是要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对群众中实干致富的先进典型,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奖励,让其有面子、有名声、有地位,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实干光荣、致富光荣、懒惰可耻、等靠可耻”的共识,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4.5 建立健全各项扶贫机制,强化农牧产业扶贫支撑

立足产业扶贫“部分政策不完善、不切合民族地区实际、创新活力不够”的现实性困境,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制定脱贫攻坚考核、企业引进、农牧业生产参保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27]。一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干部执行力这个关键,花大力整治“不想干、敷衍干、推诿干”的问题,建立健全责任分解、任务落实、督查督办、定期点评、目标考核、结果运用、曝光问责、奖惩逗硬等工作机制,以机制建设根治沉疴痼疾,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二是完善投融资平台机制,针对产业扶贫建设面宽量大、资金需求巨大、经费缺口大的问题,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多路径参与,充实建设资金。三是完善合作共赢招商机制,确立“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共赢”理念,深化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机制建设,通过“走出去”,把藏区的绿色、生态优势介绍出去;通过“引进来”,使藏区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使特色产业得到着实培育,进而全面增强藏区“造血”功能,为繁荣稳定、长治久安奠定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德洪,沈晓波,代金里,等.新龙年鉴2016[M].成都:开明出版社,2017.

[2] 罗光琼,周奇,况用全.正安县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55-256.

[3] 邓林,杨海真.高原牧区自然生态价值的测算: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为例[J].四川环境,2010,29(2):89-94.

[4] 陈艳琴,黄永军,杨光银,等.新龙县农牧产业扶贫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7(8):75-78.

[5] 丁凡,余韩开宗,马春芳,等.新龙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8(11):68-69.

[6] 冯波,王永剑,黄喜军.新龙县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2):15-16.

[7] 陈政,田忠明.新龙县 乡镇组织员、第一书记述职评议出实招[J].四川党的建设,2018(2):59.

[8] 邹国军.新龙县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四川统一战线,2014(5):33

[9] 张剑,钟琪.甘孜州贫困地区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新龙县德麦巴村为例[J].美术大观,2017(9):94-95.

[10] 金小琴.城乡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甘孜新龙县实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222-223,175.

[11] 高树英.对新龙县加速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4(12):51-52.

[12] 拥金.新龙县香顶斯郎神山考察[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1):13-17.

[13] 叶华芬.新龙县洋葱生产可持续性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0(6):58.

[14] 柴成秋.新龙县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措施效益分析[J].草业与畜牧,2013(3):58-60.

[15] 杜慧玲.浅析新龙县青稞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5):10-11.

[16] 杜琪,龙云安,肖祥梅.浅析偏远山区精准脱贫: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54-55.

[17] 劉聪颖.涪陵区农村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4-6.

[18] 陈才华.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9(1):4-8.

[19] 欧志文.贫困人群视角下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粗放执行情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4):12-15,41.

[20] 四川省农业厅.抓好“五落实” 夯实产业扶贫攻坚基础[J].四川农业科技,2016(2):25.

[21] 魏佳慧. 兰西县精准扶贫对策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22] 李庆.发展特色农业促农民增收——省农科院产业帮扶贫困村的做法与思考[J].江西农业,2017(10):42-43.

[23] 刘晓星.诞生在高原上的绿色生态产业战略[J].青海科技,2015(3): 6-9.

[24] 石治鹏,黄爱民,鲁元,等.枝江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9(2):53-54.

[25] 杨建容.精准扶贫背景下甘孜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6):295-296.

[26] 滕德银.仁和区 健全“四项机制” 激发干部“三争”活力[J].四川党的建设,2019(1):57.

[27] 石淑华,王曦.江苏省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徐州市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4):132-136.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