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绿色乡村建设探讨

2019-09-19李红海夏梦雨冯德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李红海 夏梦雨 冯德金

[摘要]“绿满襄阳”行动以来,襄阳市针对不同村庄类型,探索创新“尧治河、堰河、姚庵、张庄”四种模式,全面推进村庄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分析了绿色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绿色乡村建设成果。

[关键词]绿色乡村建设实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现辖3市、3县、3区,有行政村2391个。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多姿,村庄类型多样,既有西部的山区村、东南部的丘陵村,又有北部的平原村、中部的城郊村。2014年以来,全市建设绿色乡村1719个,其中省级绿色示范乡村504个(2018年125个),呈现出“村庄成荫、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景观,村庄绿化走出了一条绿色蝶变之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襄阳市绿色乡村建设的实践

1.1 创新绿化理念,提升和丰富绿色乡村建设内涵

一是以园林化为引领规划绿色乡村。遵循“把农村当作城镇建,把山水当作园林建,把庭院当作花园建”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努力把村庄建在森林里,大力营造立体绿化、森林式公园、公共绿地和环村林带,注重森林景观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以乔木树种、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发展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彩叶树种,丰富绿化景观,着力打造“房在园中、园在村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优美乡村景观。二是以乡土文化为内涵打造绿色乡村。突出村落的自然特色和社会特色,反映地方风情民俗,注重挖掘传承乡土文化,拓展提升乡愁的人文内涵品质,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注重保护古民居、古村落和古树名木,融合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着力传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彰显人文特色。三是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建设绿色乡村。实行整村推进,不留死角,力求形成基调相近、风格相异、各具特色的整村自然景观。各自然村因地制宜制定林特产业发展、经济增收方案,建设一村一品,一塆一品;坚持“干部服务、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改变了以往乡村绿化模式,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融入”、从“政府帮”到“自己来”、从“要我种”到“我要种”的根本性转变。

1.2 创新“四种模式”,引領和提升绿色乡村建设成效

针对“山区村、丘陵村、城郊村、平原村”等不同村庄类型,以及绿色乡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襄阳市创新探索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应用,得到省级的肯定和推广。一是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的生态型——尧治河模式。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发挥山场优势,修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受损山体17处,先后建起了珍稀植物园、腊梅园、猕猴桃园、牡丹园、木瓜园等,建成滴水岩生态广场、龙门广场、地质公园、梨花山博物馆门前广场、老龙洞村级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5%增加到现在的92%,获得国家生态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称号。二是以弘扬森林文化为主的文化型——堰河模式。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注重以乡土文化为内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建成茶园、香椿、竹林等各类森林文化主题园866.67hm2,形成“庭院皆竹影,两岸为垂柳,河岸映青莲,茶山飘桂香,山中桃花源”的原生态、优美画卷,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三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的林特产业型——姚庵模式。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围绕观光农业和观光林业做文章,突出“抓点连线成片”,先后引进了荷塘月色、葡萄酒庄、清香核桃、佛手湖生态农场、桃花岭林果种植、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基地7个农林产业项目,建设以花卉苗木、乡村林果、油用牡丹为主的绿色基地266.67hm2。先后获得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宜居村庄、襄阳十大最美丽村落等称号。四是以“小三园”建设为主的庭院经济型——张庄模式。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利用宅基地的边角废地,适度整合房前屋后闲散地,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拆围植绿、拆围透绿,围篱笆,植花草,栽果树,种蔬菜,大力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美化农村环境、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平原村过去脏、乱、差的现象,达到了一举多得之功效。

1.3 做好“三个结合”,巩固和提高绿色乡村建设成果

一是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建设重点村、示范村和精品村。采取分类指导,分村施策的方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村庄绿化规划、树种选择和长效管护等多方面探索群众参与机制和奖补机制,认真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让村庄绿化更接地气,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绿色乡村。二是政策扶持和社会帮扶相结合,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把村庄增绿、群众增收作为绿色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把绿色乡村建设与林业项目建设、林业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涉农、涉林项目资金,引导各类主体、集体经济组织、返乡群众参与村庄绿化,扩大投资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破解了村庄绿化资金难题。三是植绿与养绿护绿相结合,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对建设达标的绿色乡村,参照城区绿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和市场化管护机制,将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的管护都落实到村民人头,形成“庭院群众管护,集体专人管护,技术统一指导”的长效管理机制。制订村规民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护绿爱绿,共建共享绿色乡村建设成果。尧治河村常年活跃在村落的20人的园林队,为每一棵树、每一片草提供“保姆式”服务,成为该村一道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线。

2 襄阳市绿色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进展不平衡

县市区之间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乡镇之间、山区、丘陵和平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地方虽然完成了绿化任务,但苗木规格小、植树排数少、建设标准低。

2.2 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乡村道路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责任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2.3 创建工作压力大

通过近几年的生态建设,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创建工作相对容易,但基础条件差的村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特别是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难度大。

2.4 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生态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资金的投入及落实是关键性因素,需要有政府财务作保障。由于各地财力有限,对绿色示范乡村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苗木规格不高、质量不好,病虫害防治经费无着落,管护机制很难落实等。

3 襄阳市绿色乡村建设的建议

3.1 进一步提高建设成效

乡村绿化建设不易,巩固管理更难,根本举措在于落实乡村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切实做到建设与管护并举、发展与保护并重,及时指导帮助乡村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制定落实村规民约和绿化管护制度,村委会要与村民或其他责任主体签订栽植和经营管护合同,落实栽植责任、所有权和管护权,将每一片林、每一棵树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加强日常养护管理。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对乡村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现有绿地的保护,严厉打击、有效制止各类毁绿行为,保护绿化成果。

3.2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林业部门要积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支持和鼓励林业生态示范县和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示范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创建水平,确保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建议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对绿色示范村建设都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3 加强检查,落实考评措施

做到每年组织专班对市级绿色示范乡村进行检查、评比,配合省局对我市省级绿色示范乡村进行核查打分,每年公布名次,形成强力推进气场。

3.4 继续开展奖补活动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继續开展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的奖补工作,争取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补标准,推动全市绿色示范乡村的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施政飞.建设绿色生态 构建和谐新农村[J].上海农业科技,2008(2):4-5.

[2] 宋红远.中国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康豪.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J].未来英才,2015(6):318-319。

[4] 郝胜男.我国绿色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研究 [J].中国市场,2015(17): 175-176.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