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弦定理在一类解三角形问题中的“功”与“理”

2019-09-19杨亚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杨亚军

摘 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或学习中,掌握典型问题的解法很重要,但弄清楚每種解法的理论依据,真正体会到不同解法的优劣所在及其根源,特别是能大胆质疑一些貌似合理的“画蛇添足”之笔,对提高我们的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必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索余弦定理在解决已知“两边一对角”这类三角形中的“功”与“理”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关键词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解法依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有各自更适合使用的情境。解三角形的四类基本问题中,已知“两边及一对角”是学生感觉相对困难的一种类型。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初学者一般都用正弦定理,但这样处理的麻烦在于:必须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对该角取锐角或是钝角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但用余弦定理解决,就能回避这个麻烦。

下面就余弦定理在解决“两边及一对角”这类问题中的“功”(比较优势)和“理”(科学依据)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及一对角”的“功”:回避了判断该三角形有几解这一难点,只需根据余弦定理列出关于第三边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该方程即可。

笔者注意到,在有些资料中,在用余弦定理求解这类问题时,强调要对该三角形解的情形进行判断——这个要求就是貌似合理的“画蛇添足”之笔。下面具体探讨余弦定理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若已知边a,b及角A,求%=ABC的边c及角B,C。

若用正弦定理解决,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形解决:

①若b

②若b=a,A则%=ABC不存在,其无解;

③若b=a,A<,则%=ABC只有一种情形,其解唯一;

④若b>a,A,则%=ABC不存在,其无解;

⑤若b>a>bsinA,A<,则%=ABC有两种情形(锐角、钝角三角形各一),其有两解;

⑥若b>a=bsinA,A<,则%=ABC只有一种情形(必为直角三角形),其解唯一;

⑦若b>a

若用余弦定理解决,不妨设c=x(x>0),由余弦定理可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bxcosA+b2a2=0(※)。解此方程,若该方程无实数解或无正实数解,则该三角形不存在;若该方程有正实数解,则其正实数解就是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且该方程正实数解的个数对应该三角形可能情形的种数。

为了叙述的方便,不妨设方程x22bxcosA+b2a2=0的两个根为x1,x2,则x1+x2=2bcosA,x1·x2=b2a2,且该方程的判别式%==4(a2b2sin2A)。

对情形①若b0,x1I6x2=b2a2<0,故方程(※)一定有唯一正实数解。

对情形②若b=a,A,显然判别式%==4(a2b2sin2A)0,x1I6x2=b2a2=0,x1+x2=2bcosA0,故方程(※)一定没有正实数解。

对情形③若b=a,A<显然判别式%==4(a2b2sin2A)>0,x1I6x2=b2a2=0,x1+x2=2bcosA>0,故方程(※)一定有唯一正实数解。

对情形④若b>a,A,显然x1I6x2=b2a2>0,x1+x2=2bcosA0,故方程(※)要么没有实根,要么其有实根时,其根均非正,故方程(※)一定没有实数解或正实数解。

对情形⑤若b>a>bsinA,A<,显然判别式%==4(a2b2sin2A)>0,x1I6x2=b2a2>0,x1+x2=2bcosA>0,故方程(※)一定有两个不同的正实数解。

对情形⑥若b>a=bsinA,A<,显然判别式%==4(a2b2sin2A)=0,x1=x2=bcosA>0,故方程(※)一定有两个相等的正实数根。

对情形⑦若b>a

至此,我们对用余弦定理求解“两边及一对角”这类问题时,没必要“对该三角形解的可能情形进行判断”有了理性、深刻地认识。而这一点,恰恰也是使用余弦定理求解这类问题的优势所在:思路清晰,操作方面,方程正实数解的个数对应该三角形可能情形的种数,该正实数就是该三角形相应的边长。进而,在三角形中,由三边长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内角,不存在钝角、锐角的取舍问题;若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内角,关于钝角、锐角的判断是必须的,而这也是一个难点。

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使用余弦定理解决这类解三角形问题时的运算量偏大。正弦定理在解决这类三角形的优势在于:在熟悉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大小对应关系的前提下,特别是在掌握了判断这类三角形可能情形的方法后,其运算量更小,更快捷些。

比如,在%=ABC中,a=x,b=2,B=45叭魛%=ABC有两解,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象这类题目,用余弦定理,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也能解决,但显得关系较复杂而且运算量大。若用正弦定理,结合图形,可直接得到x>2>xI6sin45埃騲的取值范围为(2,2)。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王尚志.数学必修5[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7-55.

[2] 王彦文.(经典)最全余弦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A].高中教育,2017.

猜你喜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若干证明与思考
数学“三角形”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