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角形”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17-04-10位志强
位志强
摘要:数学是物理学的根基,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和途径,很多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和物理思维的巧妙结合来解决。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也是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五种能力之一,《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具备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活、恰当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是数学中重要的几何知识,同时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梳理用“三角形”知识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时的应用题型。
关键词: 动态矢量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正弦定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动态矢量三角形:高中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时,一般都能掌握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了利于学生解题,高中教师也都还补充了矢量的三角形法则,虽然两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学生对于矢量的三角形法则应用能力普遍比较弱。但是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如果利用矢量三角形法则却能比较方便地解决此类问题。这种方法其实和所有解题方法一样,就是利用已知量、不变量及约束关系去求出未知量、变化量。该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关键还是利用好已知量和变化量及约束关系,并作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定的技巧问题。如下面例题:
例1: 竖直光滑墙壁上固定一条绳子,一小球用绳子系住并靠于墙上,如图(1-1)所示,当系小球的绳子在变长的过程中,繩子受到的拉力和球对墙的压力是如何变化的?
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学生做题时出现错误的概率往往是比较高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找出条件中的不变量及约束,再辅助于作图。在分析此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整个过程中,分析得出墙对球的支持力的方向不变,总是水平向右方向(此为约束),而且小球重力是不变的(此为不变量)。可先作出小球的–G(与重力等大反向),再作墙对球的支持力N1和绳对球的拉力N2的瞬时矢量图,如图(1-2)所示;三力的关系是N1和N2的矢量和应该等于–G。依题意可以知道,绳子在伸长的过程,实际上是–G和N2之间的夹角在变小的过程,由于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且N1的方向不变,所以整个过程很容易知道两力均是变小的过程。
再如题目,
二、相似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指的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尤其是准平衡态,即动态平衡过程)时找到两个相似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表示长度,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表示力的大小。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可以判断某些力的变化情况。如以下题目:
例2:一个半径为 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的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 的距离为 ,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2-1)所示,现缓慢地拉绳,使小球沿球面缓慢上升,在小球由 到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 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 变大, 变小 、 变小, 变大
、 变小, 先变小后变大 、 不变, 变小
解析:如图(2-2)所示,对小球:受力平衡,由于缓慢地拉绳,所以小球运动缓慢视为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其中重力 不变,支持力 ,绳子的拉力 一直在改变,但是总形成封闭的动态三角形(图2-2中小阴影三角形)。由于在这个三角形中有四个变量:支持力 的大小和方向、绳子的拉力 的大小和方向,所以还要利用其它条件。实物(小球、绳、球面的球心)形成的三角形也是一个动态的封闭三角形(图2-2中大阴影三角形),并且始终与三力形成的封闭三角形相似,则有如下比例式:
可得: 运动过程中 变小, 变小。
运动中各量均为定值,支持力 不变。正确答案D。
三、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拉密定理)内容: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长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例3: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固定在轻质细杆两端,将其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3-1)所示。己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 :1,细杆长度与球面半径之比为 :1。则两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 )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知道,abO三点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故三角形两底角都为 。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球面光滑,所以a、b两球都只受到3个力,如图(3-2)所示:两球各受重力、球面的支持力、 刚性细杆的弹力。由于是活动杆,所以杆对a、b两球的弹力都沿杆方向,并且对两球的弹力大小相等。a、b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两球受到的合力都为零。a、b两球受到的三个力都各自组成一个力的矢量三角形,然后由正弦定理列出等式。
对 球: ,对 球: ,所以: ,即 ,所以 。
所以答案D正确。
数学“三角形”在解中学物理习题时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能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形象、直观,求解过程简洁明了,而且还具有创新意识,对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求异思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陈庆威 《相似三角形在高中物理试题中的应用》
吴学红 《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