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大车坪
2019-09-19农云海
农云海
夏至未至。
6月16日,清晨的雨露还未消散,早上7时,我们就从南宁出发。一路上阳光不算强烈,偶尔有几片乌云遮住天空,仿佛一场暴雨就要来临,天气有些闷热。但我们久居城市樊笼想要释放的心,早已雀跃向那个不远的山村。我们将要前往的,是一个叫大车坪的村庄,那是广西著名诗人、作家冯三四的故乡。
从浦北出口下了高速公路后,走的是国道,几十公里后就进入乡镇道路,然后继续走村道。一路上山峦叠翠,各种自然生长的乔木、灌木、藤蔓交错在山脚,绵延生长至山顶。空气清新舒畅。路上有时穿过乡镇集市,有时从村庄横穿而过,朴素而热闹的乡村集市,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活的土鸡土鸭,鲜嫩翠绿的绿叶蔬菜,肥嫩的豆角,还有长得跟甘蔗一样长的空心菜,都在当街摆卖,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随着沿途景致的变化,我们感觉离大车坪越来越近了。
【风景】画中的村庄
在一个村道的岔路口,我们向左走。冯家大哥指着前面不远的道路说,走完这条小路,就看见大车坪了。车缓慢行走在村道上,转过几个弯,小路的尽头连接的,就是大车坪。
大车坪隶属博白县永安镇新祥村,是一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庄坐落在高山环抱之中,三面都是山,山上茂林密布。进入大车坪,我们就进入了山的腹地。抬头看,绵延起伏的山丘一座连着一座,山上绿树葱翠,高的乔木,矮的灌木,和肆意生长的藤蔓植物,把群山遮得严严实实。大车坪的民居以红砖外墙为主,红砖建起的楼房,高的三四层,矮的也有两层。红色的民居在青山的掩映下,显得分外的出挑和抢眼。在层峦叠嶂的群山环抱中,大车坪像是一朵莲花的花蕊,与绿色群山形成一朵莲花,那么宁静祥和,富有禅意。
我们到达时,这里刚下过一场雨。山上云雾缭绕,洁白如丝绸棉絮,在和风的带动下,云雾慢慢地飘移,像是洁白的丝带缠绕在山的头顶,随风飞舞;又像是神仙腾云驾雾的驾撵,不停游走。雨水洗过的山林,是带着油亮的深绿色。超高的森林覆盖率,带来常年流淌的山泉,泉水从山顶流向村庄,经过村中石砌的水道,流向下一个村庄。人们在水道上搭小桥、设栈道,行走在村里,一路都能听到山泉流淌的声音,那么欢快动听。
雨后的山村空气清新,带着丝丝清凉。对着狮子头山顶,深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感觉到一股清凉通过肺部,直达丹田,让人神清气爽。放眼望去,深绿的青山、洁白的雾气、潺潺流淌的泉水与红白相间的居民楼房,构成了一幅隽美的雨后山居图,让人仿佛置身画中,美不胜收。眼和心就这样定格在大车坪,腿也不听使唤地迈也迈不开,只想在这画中停留。
【民风】淳朴的乡情
我们的汽笛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随之,锣鼓声,鞭炮声响起,村民早已在村口守候我们的到来。看见我们的车缓缓驶入,村民欢呼雀跃,敲锣打鼓,舞狮放炮,好不热闹。人们簇拥着,把我们迎进村里,迎进屋里。
这里的人们在山的呵护下,在水的环绕下,经营着乡村特有的美好生活。青山孕育了村民朴实敦厚的品格和勇敢善良的品格,流水赋予了村民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友善的品质。我们见到的每个村民,脸上都是纯真朴实的笑容。
冯三四兄弟姐妹几个均在南宁发展安家,是村民们的榜样。冯三四老家的这座两层小楼房,平时并无人居住,但在我们到来之前的一两天,居住在村里的叔叔辈们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提前开了门窗通风,并把家里打扫一新。我们到达冯三四家时,远的近的邻居都来热情接待,给我们端茶倒水,有的在厨房煮饭炒菜,有的陪我们聊天,有的只是坐在一旁陪着。不一会儿的功夫,热腾腾的菜肴就端上了桌,隔壁邻居送来一锅自家新煮的粥,接着又来一户邻居,送来了本地特色的土制油豆腐(油果)。我们正吃得欢喜时,几个年轻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地拎着一件啤酒走进来,二话不说就把酒摆上了桌。
本地土鸡、自家养的草鱼、特色牛筋、博白空心菜、大车坪特色油果、鱼头豆腐汤、南瓜花,一桌丰盛的美食,飘散着诱人的味道。菜上齐了,我们一行人及当地村民,坐满了四桌。大家共同举杯,喝了酒,分了汤,然后互相劝说着吃各种美味的菜肴。淳朴的民风,浓浓的乡情,真挚的关爱,在每个人的心里荡漾开去。
冯氏祖宗在180多年前来到大车坪定居时,最初只有几户人家,但却早早立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十六字家训,包含了居家经营、为人处世的圣贤道理,孝顺、善良、和睦、互助、传承,是冯氏十六字家训的精髓,一代代流传至今。家训中明确“子弟之行不谨,皆父兄教不严也”,这一教训也作为家训的一部分。大车坪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从小就受父兄严加管教,继承祖宗遗训,传承良民衣钵品德。人人勤劳淳朴、勇敢善良,家家户户团结友善、互助互爱。
【历史】冯子材的旧居
说到大车坪,总有一段绕不开的历史故事,与冯子材有关。
冯子材是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因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1818年8月17日,冯子材出生。他童年生活坎坷,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四处飘零,朝不保夕。冯子材15岁那年,祖母撒手人寰,从此无依无靠,流浪街头。
据博白冯氏家族族谱记载,冯子材四处流浪时,遇到了以武功闻名于乡里的博白第四代冯氏始祖的分支同包兄弟冯锦芯,冯锦芯当年45岁,见到流浪的冯子材,心生怜悯,又见冯子材好学武功,并已自学基础功夫,甚是喜爱,遂收养冯子材,将冯子材过继为子,带回大车坪同住。冯锦芯教冯子材习武,两人既是师徒,也是父子。冯子材在大车坪居住了七八年,其间娶妻生子。
冯子材是练武的好苗子,武功高强。他为人仗义,正气凛然,有勇有谋,除暴安良,闻名乡里,深得民心。后来几经磨难和锤炼,成为著名的抗法名将,民族英雄。
沿着冯氏老屋门前的石阶缓步向上,就来到冯氏老屋。这是有着180多年历史的老宅,其間几经重建和休憩,但仍保持着祖上修建时的大体样貌。冯氏老屋是泥砖和木结构混合建筑的砖瓦房,共有五进,六道门。每一进有天井,回廊,厢房。老屋黄褐色的泥砖上虽依稀可见岁月斑驳的痕迹,但依然稳固,屋顶的横梁木依然笔直,支撑着代表冯氏家族根祖和血脉的脊梁,老屋的每一片瓦砾,都记录着180多年来冯氏家族经历的苍苍巨变和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