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靖和:这个“所长”不好当
2019-09-19李晓光石丹
李晓光 石丹
2016年10月6月,Bigger研究所发布了第一条微博,“研究所开张了,希望能做到”。配图是来自Papi酱的签名祝福,“勿忘初心,自由自在”。
那一年的4月,凭借短视频走红的Papi酱,与泰洋川禾创始人杨铭联合成立了一家名为papitube MCN机构,主要帮助签约作者进行有效推广、垂直化运营以及商业变现。作为Papi酱旗下公司的一名编导,由于看好短视频赛,郎靖和拉上好朋友孙天一,成立了Bigger研究所,签约在papitube旗下。
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郎靖和透露,其实做“科普类”内容的想法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2016年短视频的火爆,使得郎靖和又了将想法落地的冲动。
如今,Bigger研究所已经在微博上拥有360万的粉丝,抖音平台粉丝达到548.3万,主要生产“科普种草”类的内容,郎靖和经常以所长的身份出现在视频中。
一个IP的四个阶段
郎靖和把一个IP的成长发展归结为四个阶段,即磨合调整期、稳定生产期、快速增长期,以及再次的稳定生产期。
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磨合调整期,内容创作的大多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不知道该生产怎样的内容。因此,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尝试。
Bigger研究所早期的视频有民谣、电视剧……郎靖和尝试过各种内容,但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最终,一条关于星巴克“科普”的火了。在那条时长只有2分29秒的视频中,郎靖和一人分饰两角,讲述了关于星巴克一些大家平常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比如星巴克是有小杯的,只是没有写出来而已等。
凭借这条视频,Bigger涨粉也超过5万。这让郎靖和和产生了将内容聚焦在消费品“科普”的打算。
“其实主要是聚焦在美食、美妆这两块”,郎靖和说道,因为一是利于进行变现,第二这是粉丝关注度比较高的领域。
有了明确的赛道,Bigger研究所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稳定生产期。此时,最重要的莫过于持续稳定的生产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标签。
郎靖和表示,这一阶段其实没有持续多久。2017年6月,在有了更充足的人手之后,Bigger研究所由一周一更变为一周两更,甚至四更。更新频次的上升,再加上运营手段的日益成熟,Bigger研究所的粉丝从80万涨到了200多万,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郎靖和看来,Bigger研究所已经进入到第四阶段,即再次的稳定生产期。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IP已经进入瓶颈期。
“这个阶段是需要对内容做一些调整的,而且是持续的调整”。郎靖和说道。否则,一个账号很难维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他也清楚地知道一个IP是有生命周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慢慢地衰落。但在他看来,能不能延缓衰落期的到来,最终还是和内容的更新迭代能力有关系。
改进运营手段、减少广告内容,其实对于短视频账号走出瓶颈期都是没用的,最核心的还是要依赖内容。
“其实你会发现,改进运营手段、减少广告内容,其实对于短视频账号走出瓶颈期都是没用的,最核心的还是要依赖内容。” 郎靖和说道。
据他透露,Bigger研究所也在尝试进行一些突破,当然这是在聚焦“科普评测”赛道的前提之下。
比如,做一些经典消费品的系列内容、推出时长为一分钟的新品速报栏目,甚至聚集旗下的博主一起做主题类的内容等。
微博依旧是主战场
2018年7月,Bigger研究所在抖音上更新了第一条视频,内容是推荐一款所谓的“微信运动神器”,教人每天走出10万步。
尽管那只是一款可以使手机来回摆动的支架,这条短视频却在抖音大受欢迎,获得了将近30万的点赞,2700多条评论,3000多条的转发。
第一枪打响之后,Bigger研究所在抖音上迎来粉丝的爆炸性增长。“粉丝从0到500多万,只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郎靖和说道。
Bigger研究所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增长呢?郎靖和将其归结为选题策划能力。换而言之,Bigger研究所不是靠人设、剧情、颜值取胜,而是精准地找到了用户喜欢的选题。但不久后,郎靖和发现抖音在不同时间内流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一旦风潮过去,要想实现快速的增长就难上加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内容进行大的调整话,现有粉丝会成为负资产,他们容易取关。”郎靖和無奈地说道。
如今,Bigger研究所就在抖音上陷入瓶颈期,点赞和评论大幅度下降,最近有两条视频点赞量甚至只有数百个。但郎靖和依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调整抖音上的内容。在他看来,尽管抖音无论日活还是月活都远高于微博,但其粉丝价值比较低。
在郎靖和的逻辑中,抖音的分发逻辑更多是公域流量,由此导致粉丝对内容创作者的忠诚度比较低,广告价值受限。
另一方面,他表示抖音在广告领域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短视频广告,缺乏图文,以及线下活动直播等场景。
在另一个短视频平台快手上,Bigger研究所只有3.4万的粉丝的,第一条视频是在2017年12月就已经发布。
郎靖和解释道,快手虽然也会上传短视频,但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去运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快手的“刻板印象”。在很多人的逻辑认知里,会将起步于下沉市场的快手,贴上低俗的标签。在这种刻板印象下,一些内容创作者没有选择在快手上进行运营。
郎靖和坦言,现在对快手的印象已经发生改变。“因为我们发现快手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很多,视频的清晰度可以做到更高。”他进一步向《商学院》记者说道。但郎靖和依然有他的担心,快手更倾向于普通人展示、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入局的话很可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
郎靖和依旧把微博视为Bigger研究所的主战场,尽管近两年,抖音和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内容创作者的应许之地。
在他看来,微博是一个非常重视私域流量的平台,内容的流量是和粉丝的关注度成正比的,尤其是微博近期推出的铁粉、超话等一系列功,更有助于粉丝黏性和忠诚度的提高。
Bigger研究所的下一步
根據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超8.2亿,同比增速超32%,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2小时,同比上涨8.6%。尽管增长的态势依旧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行业已经走过了高速增长期,整体用户规模逐渐接近天花板。
据此,郎靖和向《商学院》记者指出,现在入局MCN赛道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了,整个行业会进入到赢家通吃的阶段。在他的叙述中,赢家通吃是指某个MCN会在一个平台上形成绝对的影响力,但如果想进入到另一个平台,就很难形成大的影响力。
因此,现阶段MCN需要去深耕细做,精品化的内容价值会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逻辑指导下,Bigger研究所开始了矩阵式的布局,这也是今年Bigger研究所发展的重点。
其中,美食类评测博主“杨三金”已经在微博上取得了73万的粉丝;美妆类博主有“吴哈哈小姐姐”和“一只大毛毛”,前者在微博有110万的粉丝。
在有了更多的内容创作之后,郎靖和尝试加强不同博主的内容联动。“大家可以一起来拍一些内容,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账号进行导流”,这才是郎靖和想要的形态。
现在Bigger研究所的70% 营收主要来自广告。对于自营电商品牌,郎靖和表示Bigger研究所未来不会涉猎,因为供应链太复杂了。
创办Bigger所两年多来,郎靖和也意识到了MCN机构的天花板有限,但他直言现在对这一问题依旧没有好的解决方式。
“现在大家要么去做更多的平台,要么去打造更多的账号。”在采访的最后,他向《商学院》记者说道。然而,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天花板”的问题吗?现在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