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探析

2019-09-19高会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环境应对策略

高会贤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对网络舆情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遵循网络舆情的处置原则,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可以有效推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0-001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4G、5G、VR等技术得到飞速普及和发展,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也在不断进步和壮大,进而使得网络舆论场更加宽松。用户不再仅仅充当“受众”的角色,还可以成为参与者。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参与舆论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冲动、盲目、偏执等一系列非理性表现,致使个人意见转化成多数人的集合意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舆情。因此,高职院校展开积极理性的网络舆情应对十分必要,这不仅关系到学校声誉还关系到校园内部的正常秩序。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他们所关注的各方面话题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聚集在一起的总和。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形成的模式与规律,通常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公开表达的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立场和观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内含于一般公众网络舆情,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对某一公共事件、社会或校园问题所表达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的总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分为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网络舆情和学生网络舆情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学生网络舆情。

3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新媒体使用率很高, 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依赖性较强,但是具备的媒介素养尤其是网络素养并不高。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或者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留意并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政治观点、社会焦点等问题,但是他们更注重校园内的一些热点问题或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利益事件。作为一个群体认知和群体目标共性强的群体,由于缺乏良好的阅历,容易出现冲动、盲从的问题,如果他们的情绪、态度或者是意见被引导、利用,很容易形成汹涌的网络舆情。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随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迎来了重要发展期,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不断开放,其自身也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壮大,使得高职院校在当前舆论生态下面临的舆情形势更严峻,承担的预期压力也更沉重。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已经引起了高职院校的关注,但是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认识不足;二是对预警性、倾向性、苗头性舆情缺乏很好地引导处置;三是存在观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致使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不足;四是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不够。

从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改革任务的纵深推进,网上伴生出各种杂音噪音。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和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互联网很容易成为冲突与碰撞的情感宣泄地。别有用心之人往往通过网络造势,造成谣言和虚假信息广泛迅速传播,进而引发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导致突发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西方从未停止从思想上对我国西化分化,他们更是通过互联网推销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对我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侵害,进而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处世态度,致使大学生很容易被煽动起来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4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4.1 健全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和研判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要防患于未然,就要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监测和研判。互联网舆情信息种类繁多、信息量大,更新快,传播迅速,仅仅依靠人工手动监测效率偏低,需要依托信息技術手段进行收集、分析和分级分类管理,进而实现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舆情分析要重点对舆情的波及范围、舆情所处的阶段、师生的相关诉求及关注度、对校园产生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学校还可以发挥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干部等群体的作用,及时掌握大学生利益诉求和思想动态,了解校园的“敏感点”“热点”和“爆发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期,从而有效减少由于校园内部矛盾累积激化而引发的网络突发事件。

4.2 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应急处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力量和储备资源。第一,高职院校要做到网络舆情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应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对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信息监控、信息反馈、信息处理等流程进行系统梳理,确保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第二,高职院校要适应舆情事件的多元动态演变特点,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直面事件和问题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地回应舆情并引导舆论。第三,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作用。第四,要引入“互联网+”的治理思维,提升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五,要善于梳理和反思在网络舆情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组织专家学者对舆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4.3 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是公众话语权的一种实现方式,要强化过程引导。一是应对舆情的重大决策出台时,要及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解读,满足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知情权。以此来争取第一时间化解学生疑惑,防止因拖延造成信息的不良误读和负面情绪积累。二是处理网络舆情时,要变堵为疏,建立宽松的话语环境,充分尊重学生利益诉求与对话。三是建立平等对话协商机制。要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意见,在互动沟通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四是引导路径可多条,对外口径要统一。在舆情引导过程中,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既不能不发声,更不能乱发声。

4.4 建立高效网络舆情协同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时,高职院校除了加强校内各部门间的协同外,往往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是公安部门等在内的政府职能部门和机构彼此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应对。学校要将网络舆情工作纳入各处室、各系部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发现舆情苗头技术进行研判分析,初步确定事件级别,然后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必要时要快速上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公安和新闻媒体配合的,要及时主动与他们联系沟通,形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合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还需要线上线下联动导控,进而加强舆情风险控制。线上要主动发声,正确引导,掌握话语主导权,尽量避免网络舆情的发生使学校陷入被动局面。线下学校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好问题,及时将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发布,避免猜测和谣言乘虚而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教育,采取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5 健全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

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提供和支持的制度、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内容,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一是要制定规范和管理网络舆情工作的相应制度。二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一方面要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等人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学生干部的作用,组建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舆情工作团队。三是要使用先进信息技术作为保障,提高舆情管理工作的效率。四是高职院校要将网络舆情应对所需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每年拨付一定资金用于日常开支和应急支出。

在当前舆论生态下,高职院校面临的舆情形势很严峻,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和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引导工作责任重大。平时要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监测、评估研判和预警反馈机制;当网络舆情发生时,要开启联动应急机制,在做好線下应对处置工作的同时,线上要主动发声,主动引导,掌握话语主导权,及时理性回应。

参考文献:

[1]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 曾长秋,吴仁喜,代海云.近五年国内学者网络舆情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4):126-128.

[3] 王燕.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76-79.

[4] 李煜婕.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5):203-205.

[5] 谢晓娟,石新宇.网络舆情与网络话语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1.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新媒体环境应对策略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