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生成的制度向度

2019-09-19沈元军

西部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正义资本主义马克思

沈元军

摘要: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以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论为基础,既探讨了生态正义的一般内容,也论述了生态正义生成的社会制度根源问题。马克思对生态非正义表征的阐释是其生态正义思想生成的制度向度的立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其生态正义思想生成制度向度的主线,马克思对社会制度的变革论述是其生态正义思想生成制度向度的指向,而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生成制度向度的价值拓宽了中国生态文明领域。

关键字:马克思;生态正义;制度向度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019-03

生态正义是个人及群体在实践中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原则下,正确处理涉及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对生态正义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分配性、生产性正义维度,更应抓住生态正义的本质问题,即社会制度维度。马克思正是在关注社会制度的不同维度基础上,对其生态正义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制度向度的立场:对生态非正义表征的阐释

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系统阐释了生态非正义现象。这些生态非正义现象包括“生态异化”“新陈代谢断裂”“三个从属”等思想。

(一)生态异化

马克思的“生态异化”思想,揭示了阶层间的生态非正义和人与自然间的生态不平等现象。生态异化思想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压迫,尤其是对工人阶级生态权益的掠夺。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一方面自然界遭受着机器大工业的无限度地开发和掠夺,逐渐消耗殆尽;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工人阶级无限制的压迫和剥削,并让工人们工作和生活处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使其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拥挤的厂房内充满着生产原料的碎屑的空气,机器工作的声响充斥着厂房的每个角落,这也是工人们每天工作所必须承受的。[3]490马克思的生态异化思想中包含了对资本家剥夺无产者和自然的深切批判,也包含了对无产者受此劫难的同情,揭示了各阶级间环境非正义现象。

(二)新陈代谢断裂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思想,是马克思将生理学中的新陈代谢理论引入社会领域,指出人类通过劳动同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能量、信息循环交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和永续发展,而资本主义社会割裂了城市与自然关系,进而形成了新陈代谢的断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大生产使得人口越来越向各区域中心的城市聚集,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大生产一方面聚集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但同时又极大地破坏了人类与自然(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就造成了人类以衣食住行等形式消费或耗费掉的土地不能回归到土地原本。[3]579可见,资本主义大生产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变换,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使城市对乡村进行支配,使城乡生态非正义凸显。

(三)三个从属

马克思的“三个从属”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集中体现,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由于资本扩张本性,只是整个社会结构形成农村从属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及未开化民族从属于文明民族的形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36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在利用和分配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和财富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和乡村、东方和西方、开化和未开化地区和民族间的非正义状况。

二、制度向度的主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揭示了生态非正义现象的社会根源。马克思并未止步于对生态非正义现象的描述,而是进一步探究其社会根源,阐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生态非正义的本质根源。

(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自然及作为生产主体的无产阶级受到了严重的不公正待遇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只被看作为人类改造的对象,只作为资本家创造资本的有用之物。[7]90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被看作是人类作用的对象。基于此思维方式,资本家们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枯竭,土地贫瘠,而这一系列恶果却都要无产者来承担。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在于资本本性,而资本本性以实现资本的无限增殖为其唯一目的,以利己主义为原则,却蔑视任何其他人的利益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资本本性诉诸于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这使得资本家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不断推进新的技术,但每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加大了资产阶级对自然界和工人阶级的掠夺。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非正义和社会非正义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下生态非正义与社会非正义是并行存在的。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造成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

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发展就呈现迅猛态势,而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社会扩张和生态扩张,以阶级剥削和生态剥削为条件,会造成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为实现资本增殖擴大生产,将“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6]125,而作为生产原材料的自然资源,诸如矿山、土地、海洋、森林等,都不作为资本生产的价值要素;反而通过加强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并不需要增加预付资本的方式,就可从“外延”或“内涵”方面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8]394所以,资本主义将工人和自然看作是可无限被掠夺并可获得财富的手段,资本主义扩张将带来阶级剥削和生态剥削,造成无产阶级的悲惨命运和自然界的满目疮痍,造成社会非正义和生态非正义现象,而不承受任何代价。资本主义制度与之衍生出的市场机制、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等构成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为实现资本无限增殖服务,为资本家的非正义行为辩护,对无产阶级和自然界进行双重压迫,这将导致社会及生态“双重危机”的最终爆发。可见,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则是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被资本家呼唤出来就不受资本家控制的魔鬼。

三、制度向度的指向:社会制度的变革

(一)马克思的生态正义思想指出了實现生态正义的社会变革指向

马克思不像生态伦理学家一样仅从伦理的角度看待生态正义问题,而是将生态正义同社会正义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生态正义的实现须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基础,而社会正义的实现则须诉诸于社会革命。马克思提出了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诉求,并指出了实现双重正义的现实路径和革命指向。共产主义社会摒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无产阶级能够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实现其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劳动结果不受他人支配,实现生态及社会正义。在那里,阶级与阶级对立将不复存在,并且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作为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5]53

(二)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愿望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作为社会化的人,不仅作为生产者、劳动者,同时也作为自由者、发展者,他们将会合理调节生产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合理地将自然界控制于他们之下。这是共产主义所要实现的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可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够平等地劳动并合理地调节他们同自然的关系,与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实现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于是,在“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使得“存在”与“本质”、“个体”与“类”等对立关系得到了解决。[6]185总之,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而且会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愿望。

四、制度向度的价值:拓宽生态文明领域

(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将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联系,探讨了生态正义问题的制度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及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本质,使资本家将大量自然资源据为己有,为获取更多生态利益,而无视广大无产阶级的生态需求,剥夺无产阶级的生态权益,造成生态非正义。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就生态问题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了很大改善,但依旧摆脱不了利益的驱使,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生态问题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环境运动者们和政府的管理压力,进而将生态危机转嫁其他国家,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他国生态资源,其本质在于基于资本逻辑指导下的生态改造是不彻底的。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劳动者联合起来有计划、有节制地共同使用自然资源、共同分享生态利益、共同承担生态责任,实现生态正义。可见,马克思认为生态非正义问题的解决同社会制度紧密相关,而生态正义也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由此,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提出了理论和现实诉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完善和深入,这也体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正义的主动性与决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在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并严格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9]606。党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正义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正义的制度保障,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制度基础。

(二)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拓宽了领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马克思的生态正义思想从伦理和政治维度研究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就生态问题确立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及其实现的制度基础。由此,必须加快绿色生活方式的推进,实现“生活方式”及“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10]这就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上,关注生态正义问题,将生态利益纳入民生领域,保障人民生态权益,预防由生态利益冲突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处理地区间关系问题上,关注生态正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使各地区的生态权益得到保障;在处理国家间关系问题上,关注生态正义问题,坚持国家主权完整及国家生态安全,并在全球性问题上遵循共同承担但区别责任的原则,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使各国为解决生态问题共同努力实现生态问题的有效改善。总之,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指导,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三)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为我国就生态问题正确处理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原则

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论述了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东方大门并掠夺东方的物质财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造成东方长期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状态,带来社会和生态非正义。在当今发达国家为解决本国生态问题,转嫁生态危机,摆脱生态责任,走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应当予以强烈谴责和尖锐批判。在应对诸如生态危机等全球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讲,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运用先进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生态困境以实现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我国始终以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为指导,在资源整合与运用、环境治理与改造、“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为世界所瞩目,为解决国际生态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M].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0]习近平.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

猜你喜欢

正义资本主义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