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尧治河:从穷村到天堂

2019-09-19吕泳和袁俊耀熊水银

党员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治河磷矿景区

吕泳和 袁俊耀 熊水银

鄂西北大山深处,有一个3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美丽乡村。村内峡谷曲折幽长、群峰竞秀、水清谷幽,既是“山水画”,也是“田园诗”。

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它既是鄂西北的一颗明珠,也是襄阳人乐不思蜀的世外桃源,更是完成了由高山极贫村到“中国山区第一村”巨变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农村党的建设十面红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正在争创国家级5A景区的尧治河村身上的一道道光环,无不见证了其转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一次“牛棚会议”开始与“天”争

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1988年,尧治河人均粮食不足300斤,收入不到300元,既不通路,也不通电,穷出了名。

“在尧治河一穷二白、苦难深重的背景下,1988年10月23日,尧治河村17名党员聚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牛棚里召开了‘刨穷根、奔富路诸葛亮会议……”对于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牛棚会议”,在村里做了数十年村党委书记的孙开林记忆犹新。会上,大家提议修路开矿,尧治河人正式拉开向贫穷宣战的序幕。

之后的十几年,尧治河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四无外援的条件下,尧治河人凭着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在“直无三尺平、横无脚背宽”的悬崖峭壁上,硬是靠钢钎和铁锤,凿出130多公里的公路来,还靠人力把600多根电线杆抬上崇山峻岭,并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

艰苦创业之初,孙开林就带领村党委立下了“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那些年,党员干部冲在修路、架电、筑坝等工程建设最前面,其家庭分担的任务也最多、最险。尧治河第一条6公里的出山路,由于施工险峻,导致5人因公伤残、3人因公殉职,这其中就有2人是党员干部。

人定胜天。上世纪末,有了磷矿开采,尧治河村的集体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磷矿开采也从1988年的1153吨、销售收入3.2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3万元,上交国家税费132万元。

“思变”,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修路开矿发展经济成绩是好的,但是大家渐渐发现,开矿吃的是祖宗饭,断的是子孙的路,这并非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村党委必须“思变”。

1995年12月,一家跨县市、跨地区的村级股份制电站,在尧治河村成功投产运行。接着,尧治河又一鼓作气,通过收购、建设、入股等多种方式,建起了五座电站,2006年又收购了县属5座电站,总装机达到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亿度,年产值3000多万元。

1600多米的海拔高度也给了尧治河最美的风景,这让村党委发现,搞旅游业、服务业,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2004年,尧治河村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两个景区50年经营权,并以双野为依托,开发尧治河旅游,现在已经拥有3家4A级景区。

如今,尧治河已拥有村属企业24家,遍布十堰、枣阳、宜昌、保康等多个县市。

尧治河村党委为了村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2002至2009年,村里先后投资6000万元新建160多栋别墅,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把一个深山峡谷的小山村建成村在园中、水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现代新型生态美丽村庄。创新组建三福公司,将智力障碍人群集中实行科学管理;率先建起全市第一个村级福利院,对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建起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让学生全部免费就读,设立奖学金,鼓励村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建起2个高标准的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免费,实施村民养老企业化,并为100%农户配发了集团公司股权。

如今的尧治河163户、696人,人均收入达到了5.5万元,村民过上了让城里人也羡慕的小康幸福生活。

不仅如此,多年来尧治河村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7人,发展新党员148名,培养后备干部4名,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金山银水 绿色发展新作为

阳春赏花、盛夏避暑、深秋看叶、严冬踏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原始天然、风韵奇秀的独特景观,助力尧治河逐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型的华丽转身。

2013年以来,尧治河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设景点及配套设施,树立了“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标杆形象。2018年,旅游、白酒等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尧治河村生产总值的30%。

除了天赐的自然山水风光,尧治河村还将废旧矿洞改造成地下景观,利用矿渣填平沟壑,建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国磷矿博物馆等。

“和家人在4A级景区住一辈子,同时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般人可能想都不敢想。”尧治河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委员章治兰自豪地说,这个“丰满的理想”在尧治河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尧治河村又对136公里村级公路进行了拓宽刷黑,还对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绿色生活理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曾经居民的“别墅群”如今也成为湖北省首批金宿级民宿。

“别看我没在企业里上班,可我真不比他们清闲!”住在滴水岩居民小区的村民陈安梅笑着告诉记者,随着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数不清的游客来到村里,这个距核心景区尧帝神峡不到3公里的居民小区,成了游客歇脚的驿站。一年能给陈安梅家带来20余万元的纯收入。

位于尧帝神峡景区的尧治河1140主平硐矿区,至今每年出礦量达40多万吨。而距离矿洞口几十步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的磷矿公司办公楼、矿工宿舍楼拔地而起,一侧是利用处理达标废水建的一个景点——喊泉,嗓门有多高,喷泉就能喷多高。来自十堰竹山县游客王启富体验后兴奋异常:“不到实地,真的很难想象尧治河这样的磷矿开采区能跟生态旅游沾上边。”

2017年1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公示名单,尧治河成为襄阳第一家国家矿山公园。今年7月12日,尧治河又成功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尧治河人最深切体会。2018年,尧治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费4.2亿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5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5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中国山区幸福村”。

猜你喜欢

治河磷矿景区
基于GMS模拟某磷矿开采期内地下水中总磷迁移转化规律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摘牌』
“摘牌”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某景区留念
宜昌磷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治河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