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的母子深情
2019-09-19贾关青李明
贾关青 李明
焦裕禄的早年生活十分坎坷,孕育他的是一位平凡但勤劳、坚忍的农村妇女——李星英。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焦裕禄》不仅全方位展现了焦裕禄的人生,也深入刻画了焦母这样一位伟大女性的光辉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今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一户自耕农家庭。他的母亲出生于1892年,祖上是木匠,家庭条件相对比较殷实。她嫁给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的时候,焦家的生活也还不错。焦裕禄在1955年12月26日亲笔撰写的《干部历史自传》中这样概括他的家庭情况:“从出生到15岁,家庭有15口人,15亩地,牛2头、骡子1头,房子20余间。全家依靠种地生活,农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是外债。”虽然资金大部是外债,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置下这样的家业也实属不易。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焦家就开始衰落,焦裕禄的母亲除了日夜操劳,照顾老人和生养小孩外,还先后经历了早年丧夫和晚年丧子的悲痛,但她以其坚忍的品格,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庭,也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焦裕禄的一生。
母亲教给焦裕禄生产生活的知识。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焦裕禄下地干农活,还在农忙之余教他认识并采挖马齿苋、灰灰菜、苦苦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饥。这样的劳动习惯一直坚持了很多年,不仅帮助焦裕禄度过了苦难的逃荒岁月,还让他通过参加劳动与最底层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2底,焦裕禄被组织选派到兰考担任兰考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为了深入了解兰考的“三害”情况,他经常一个人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没把他当干部,都把他误认为是和自己一样的庄稼人,与他无话不谈。从焦裕禄在兰考留下的4张照片也能看到,他不是在拔草,就是在锄地,那认真专业的样子,谁能想到他是一名县委书记?
母亲教给焦裕禄做人做事的道理。1941年,粮食绝收,焦裕禄的父亲因交不起捐税,上吊自尽。焦裕禄在“自传”中写道:“1941,家庭没啥吃,又欠下了外债,我还要结婚,父亲终日愁闷,秋天上吊自杀了。”这时兵荒马乱,焦裕禄的哥哥又不知所终,但他的母亲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垮,而是坚定地对焦裕禄说:“禄子,你哥回不来,出殡的时候只有你给你爹顶包打瓦了。你给娘记住,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焦裕禄一生都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习惯,无疑是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而最直接的就是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母亲给了焦裕禄继续活下去的勇气。1942年,日军开始在山东强化治安,焦裕禄以“共党嫌疑人”的罪名被抓到博山监狱,后来又被押送到东北抚顺大坑山煤矿当苦力。他在“自传”中写道:“这年6月下旬的一天,吃过早饭,突然听到大门外狗咬非常厉害,我赤着脚光着背到大门口一看,两个鬼子一个翻译,持着枪在看我家门牌。我见势头不对,便出大门向南拐弯,想跑掉,但未走多远,从南面过来两个汉奸便衣,各持手枪,迎头碰上,一把将我抓住……”焦裕禄被捕后,他的母亲,一个小脚老太太每隔一天便要走来回30多公里的山路到博山打探消息。他不敢想像,假如自己不在了母亲该怎么办。1943年8月,焦裕禄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从东北逃回了家乡,见到母亲后百感交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不久,焦裕禄携妻儿逃往江苏宿迁。
母亲告诉焦裕禄好男儿要有担当。小时候,母亲经常陪着焦裕禄看天上的星星,对他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就要有担当。”1945年,焦裕禄打长工的宿迁建立了人民政权。在党的宣传和教育下,焦裕禄看到了穷人翻身当家做主的希望,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老婆孩子从宿迁返回了家乡,并很快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焦裕禄根据组织安排开始准备随军南下。虽然知道当兵打仗随时有牺牲的危险,但焦母深明大义,从不干涉儿子的意愿,折射出一位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在后来的工作中,焦裕禄不负众望,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尉氏,他是“支前模范”;在大连,他是“青年突击手”;在洛矿,他是“先进工作者”;在兰考,他是党和人民心中永远的“好书记”。可以说,母亲的谆谆教导影响了焦裕禄一辈子。
1953年,正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焦裕禄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并在这里生下了二女儿焦守云。当时,由于工作繁忙,加之上面已经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实在忙不过来,后来焦裕禄就让母亲把焦守云接到了山东老家,这一走就是9年,直到1964年春节,焦守云才被焦裕禄接回身边生活。虽然如此,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就会带着焦守云到洛阳与焦裕禄小住些日子,并给儿子带去一些他喜欢吃的煎饼,以解思念之苦。走的時候,不管多忙,焦裕禄都会亲自把她们送到火车站。后来焦守云回忆道:“我奶奶每次都是把煎饼放干了叠起来,去看我爸的时候带上,能吃好长时间。有时候都长了一层薄薄的绿毛,他就拍拍再吃。”
1964年春天,已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正在领导兰考人民取得同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作斗争的初步胜利之时,他的肝病越来越重。跟随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压住肝部。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此时,深感时日不多的焦裕禄,心里除了放不下兰考的工作以外,最惦念的就是生他养他的母亲。
这年春节,经上级党组织批准,焦裕禄带着妻子与儿女回家乡探望老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工作离家17年后第一次带全家探亲,也是他在家乡过的最后一个春节。焦裕禄的侄子焦守忠曾这样回忆:“那是叔叔的最后一个春节,我印象特别深。他腊月廿八到的家,还没过完年就被一个电报叫回了兰考,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当时,焦家人都不知道焦裕禄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只是觉得他的脸色不太好,非常瘦。母亲端详着脸色蜡黄的儿子,心疼极了,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只是有点累。回到家乡的时间短暂而宝贵,焦裕禄看上去精神好了很多,他不仅拜访了一些亲朋好友,还冒着大雪带着6个孩子给爷爷上了坟。临行前,焦裕禄又骑着自行车在村庄的周围转了一大圈,似乎是向自己的故乡和母亲作最后的告别。
1964年3月,焦裕禄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后经医院诊断最终被确诊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常年的劳累已经让焦裕禄的肝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家乡后,他的母亲不顾年迈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当在医院里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儿子被病魔摧残得脱了形时,心如刀绞。但她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而是一直安慰焦裕禄说:“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我们回家治病。病治好了我还给你纳千层底穿。”为了了却心中的牵挂,临终前焦裕禄嘱托妻子:“把儿女养大、给老人送终,不要向组织提要求、要救济。”
1964年5月14日,病魔夺走了焦裕禄年轻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强忍泪水,坚持着给焦裕禄料理完后事。据焦守云后来回忆:“奶奶陪着母亲把丧事办完,那个时候她一滴眼泪也没掉,也没听奶奶说过什么。可她回家的时候刚下八陡火车站,一下子就瘫软在地,手抠着黄土,放声大哭‘我的儿呀,我的儿呀,我的儿,撕心裂肺谁都劝不住。有人问她,为什么当时不哭,回到家却要哭。她说:‘俊雅还年轻,又带着6个孩子,将来所有的事情还要靠她一个人,我要是在那里大哭,俊雅该怎么活呀!”
焦裕禄的离去成了母亲心中永远的痛。焦守云回忆说:“土改时我家分到一个桃园,里面有个破窑洞,父亲刚去世的那段日子,每到傍晚的时候,奶奶因为思念他,一个人跑到窑洞里大哭,哭得特别悲痛,村里的人听到了,想去劝劝她,可又觉得让她哭出来更好。”
正如焦守云所说:“中国妇女的优秀品质,在我奶奶身上都能体现。”同样,中华男儿的优秀品质,在焦裕禄身上也都能体现出来,这正是儿子对母亲和母亲对儿子的最真实的感情,直到今天也依然闪烁着光辉。(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