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鼠脑组织电导率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2019-09-19

法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尿素氮无机尿酸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难点问题,国内外法医学者对PMI的研究多集中于早期PMI的推断,对晚期PMI的推断缺乏既简单、精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1-2]。由于尸体腐败受到自身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晚期PMI的推断变得极其复杂[3]。近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技术已应用于PMI推断研究,但多数方法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采用各种方法推断出的PMI也只是一个大致时间,误差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PMI推断方法是当前法医病理学的重要任务。

前期研究结果[4]表明,大鼠脑组织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随晚期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展现出了利用组织器官EC推断晚期PMI的良好应用前景。然而,EC最初是食品科学中检测肉类腐败程度的一种电化学指标,其测定值的大小为样本中各种导电离子的总和。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脑组织浸渍液EC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在研究多指标联合推断PMI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EC电化学变化的内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由河南科技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无病原体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为(280±20)g。适应性饲养1周后,在同一时间点采用颈椎脱臼法将大鼠全部处死后,随机分成8组,每组5只,将大鼠尸体保存于25℃左右的室内环境中。本研究经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主要仪器

FE30精密电导率仪(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ZY-12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Discovery电子天平(美国Ohaus公司),KFR-26GW变频空调(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1.3 脑组织EC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于死后不同时间点(0、1、2、3、4、5、6、7d)提取大鼠的全脑组织并准确称量,将脑组织置于研钵中研磨,并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匀浆浸渍液,将浸渍液用0.45 μm滤膜过滤并均分成2份。其中1份浸渍液用电导率仪即刻测定其EC值并记录(温度补偿系数设定为2%/℃),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另1份浸渍液中的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无机磷、镁离子、尿酸、尿素氮及肌酐共9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即刻进行测定并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脑组织浸渍液中EC与PMI的关系

大鼠死后7 d内脑组织浸渍液EC的测定值见表1。脑组织EC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其中:0~1d,EC值增大无统计学意义;2~7d,EC值随PMI的延长快速增大。脑组织EC(x)与PMI(y)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8.22x2+14.31x+1181.46(R2=0.96,P<0.05)。

表1 脑组织EC随PMI的变化(n=5,±s,μS/cm)

表1 脑组织EC随PMI的变化(n=5,±s,μS/cm)

注:1)与相邻上组比较,P<0.05。

1188.20±26.62 1238.00±18.18 1498.80±153.961)1769.00±154.881)2226.00±428.981)2520.40±518.361)2866.00±480.611)3446.00±476.721)PMI 0d 1d 2d 3d 4d 5d 6d 7d EC

2.2 脑组织浸渍液中各生化指标与PMI的关系

大鼠死后7d内脑组织浸渍液中各生化指标的测定值见表2。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浸渍液中尿酸、尿素氮、无机磷的含量在大鼠死后1d内均无明显变化,而在2~7 d随PMI的延长开始快速上升,其整体变化规律均与EC大致相同;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肌酐4种生化指标与PMI的相关性均较差,在测定区间内离散度较大,整体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其中钾离子在测定区间内始终保持稳定,钙离子、镁离子和肌酐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在测定区间内这3种物质的变化规律无统计学意义,与PMI的相关性较差;钠离子、氯离子仅在2d内测定出结果,而2d后未检测出其浓度值。

对死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尿酸、尿素氮、无机磷的测定值(x)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与PMI(y)的二次回归方程分别为y=1.04 x12+1.68 x1+13.16(R2=0.97,P<0.05),y=0.24 x22-0.04 x2+0.59(R2=0.99,P<0.05),y=0.05 x32-0.01 x3+2.39(R2=0.95,P<0.05),其中x1为尿酸、x2为尿素氮、x3为无机磷。

表2 脑组织浸渍液各生化指标随PMI的变化 (n=5,±s)

表2 脑组织浸渍液各生化指标随PMI的变化 (n=5,±s)

注:1)与相邻上组比较,P<0.05;“-”表示未检出。

PMI 0d14.20±3.540.59±0.102.40±0.058.05±0.200.13±0.020.97±0.171.00±0.63 d13.80±3.871)0.77±0.092.38±0.137.06±0.210.11±0.021)1.00±0.123.80±1.17 d21.00±4.741)1.76±0.851)2.51±0.177.07±0.430.13±0.021)0.87±0.221)14.60±6.97 d29.80±9.241)2.57±0.671)2.87±0.441)7.58±0.360.17±0.031)1.09±0.091)80.40±56.881)d35.60±16.301)4.59±2.371)3.53±0.441)7.38±0.610.13±0.021.19±0.101)58.00±47.111)d53.20±10.651)6.61±3.461)3.60±0.721)7.23±0.651)0.25±0.211.15±0.1027.36±18.171)d59.20±9.501)8.33±2.451)4.22±0.541)7.75±1.051)0.19±0.031.13±0.0856.70±32.61 d66.00±24.451)11.95±3.921)4.45±0.431)7.98±0.381)0.15±0.061.23±0.0621.47±10.19 1234567尿酸/(μmol·L-1)肌酐/(μmol·L-1)钠离子/(mmol·L-1)0.25±0.02 0.17±0.02 3.38±0.31氯离子/(mmol·L-1)1.47±0.11 0.07±0.64 2.59±0.14尿素氮/(mmol·L-1)无机磷/(mmol·L-1)钾离子/(mmol·L-1)钙离子/(mmol·L-1)镁离子/(mmol·L-1)----------

2.3 脑组织浸渍液中EC与尿酸、尿素氮及无机磷的关系

分析EC与尿酸、尿素氮及无机磷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EC与尿酸、尿素氮及无机磷的一次回归方程拟合度均较高。3种生化指标(x)与EC(y)的线性方程分别为 y=0.02 x1-15.54(R2=0.97),y=0.005 x2-5.71(R2=0.99),y=4.98x3+1.15(R2=0.97),其中x1为尿酸、x2为尿素氮、x3为无机磷。

3 讨 论

EC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其最初为食品科学中评价肉类产品新鲜程度及货架期的研究指标,已广泛用于食品卫生部门对肉类的检测[5-7]。食品科学的研究对象为肉制品,法医学的研究对象为尸体,两者均为肉类腐败变质的过程。因此,将EC的测定用于法医学中PMI的推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思路[8]。本课题组前期已研究了大鼠不同组织EC与PMI的关系[4],结果显示,大鼠不同组织EC随PMI变化显著,其EC随PMI延长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由于脑组织结构相对封闭,受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少,且距离肠道组织较远,是推断PMI的理想组织,因此本研究选取脑组织为研究对象,测定脑组织浸渍液EC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EC及多种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晚期PMI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EC电化学变化的内在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间隔脑组织浸渍液EC及相关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并分析了EC及相关生化指标随PMI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脑组织浸渍液EC、尿酸、尿素氮、无机磷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大,R2为0.95~0.99,浸渍液中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肌酐随PMI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鼠脑组织EC随PMI的变化规律与前期研究[9]结果一致:0~1d,其EC值均无明显变化,处于平台期;2~7 d,均随PMI的延长而快速增大,体现了EC变化的稳定性。脑组织浸渍液中尿酸、尿素氮的含量随PMI延长而逐渐增加,其可能原因为:大鼠死后随着腐败的进行,其组织内蛋白质逐渐降解为一系列含氮类的碱性物质[9],如尿酸、尿素氮等。因此,此两种物质的含量变化与EC类似,在0~1d无变化而在2~7d快速增加。同时,脑组织中磷脂的含量丰富,其相应的磷脂结合蛋白含量较其他组织多,因此,随着腐败的进行其无机磷含量逐渐增加。本研究还分析了大鼠脑组织浸渍液EC与尿酸、尿素氮、无机磷3种生化指标变化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此3种生化指标的变化与EC的一次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R2为0.97~0.99。此结果侧面反映出与大鼠腐败相关的生化指标和EC变化的一致性,从而初步探究了大鼠脑组织浸渍液EC电化学变化的内在机制。脑组织浸渍液中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肌酐4种指标随PMI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原因为:此4种物质在组织细胞内含量较为稳定,本实验采用物理方法(研磨)将组织细胞彻底打破。因此,大鼠尸体的腐败程度对此4种指标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小。钠离子、氯离子仅在2d内可测定出结果,而2d后以现有的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出其含量,具体变化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大鼠脑组织EC及其相关生化指标随PMI的变化关系,初步探究了EC推断PMI的内在变化机制,尸体腐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其他含氮类物质(除尿酸、尿素氮外)的变化规律是本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同时,由于尸体的腐败受到个体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因此,多指标、多因素、多数据的联合应用将是PMI研究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尿素氮无机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