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农村自建住房现状及宜居性优化设计分析
2019-09-19申雯雯陈亚伟
■ 申雯雯 陈亚伟
江苏省镇江市从2012年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目前,镇江市多数村庄已完成市政、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整治工作,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但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都更偏向于村庄的整体规划和外立面改造等,对切实反映农民居住需求的户型设计缺少相应的指导和意见。因而在“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背景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农村自建房的现状问题及居民诉求变化,有利于提升农村自建房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把握乡村振兴要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尊重新时期农村生产生活演变规律,适应农民追求品质生活、发展现代农业、承接城市功能等美好生活的需求。
图1.
一、农村自建住房现状调研分析
农村自建住宅几乎都是农民自主设计的,与其生产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不仅是农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展示了一方水土的乡风乡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住房发展模式。
笔者研究依据空间分布、地形地貌特色、历史资源分布情况,选取了13个村庄进行调研。每个村庄选取2~4个典型户型,通过实地测绘、发放问卷和与房主交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状村庄住房情况。
功能组合
镇江市农民自建住房大多是在宅基地制度规定的面积范围内,根据自我需求自建的独门独户单层或多层的宅院,所以平面布局及面积都不尽相同,但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相似,在功能布局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空间功能复合化:现状住房构成以主房、辅助性用房构成,主房主要以主卧、次卧、堂屋、卫生间、交通空间等功能为主;辅房一般是独立土灶厨房(内设简单就餐空间)或杂物间(储藏、圈舍、作坊等功能);基本的平面布局以主房为基础,在其基础上演变出L型、U字型,其中L型最普遍,且以西侧厢房为主。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村民普遍认为主房功能基本完善,对辅房需求较高,特别是对辅助性用房中仓储用房、家禽养殖用房和车库等功能需求较高;部分村庄,例如华山村村民对商业用房和作坊等商业服务性质的功能还有一定需求。
院落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院落空间是最基本的建筑组成形式。现状住房院落空间较大,院子几乎都是水泥硬化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用于停车、堆放杂物、晾晒、养殖等生产、生活需要。没有形成较好的功能分区,院落功能缺失,村民需求度较高:没有院落的村民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院落;拥有院落的村民,对院落功能中种植场地、休憩场地的需求较高;其中部分村庄,例如华山村村民对绿化景观等功能还有一定需求。
风格要素
当前镇江农民自建房常见的构建方式有砖混结构和砖瓦木结构两种(表1)。通过对现状调研,从建筑的大门、窗户、屋顶、墙面、围墙类型比对提取镇江农村民居的地域材料及外观特征细节元素(图2)。
大门:传统民居多采用木质大门,现代农房多采用新式铝合金大门;窗户:传统民居多采用木质窗户上部带小挑檐,现代均为塑钢或铅合金推拉窗;墙面:典型的传统民居大多是砖墙面、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农民自建房多是水泥抹面,21世纪以来墙面多采用瓷砖或马赛克饰面;院墙形式:实体砖墙或仿古围墙;屋顶:灰瓦屋顶或琉璃瓦红色屋顶。
表1
图2 地域元素分类图
二、农村自建房存在问题
空间浪费,功能混乱
由于农民观念落后,村民互相攀比,投资理性不足,绝大多数农村自建房存在面积过大、空间浪费的现象,且随着
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房间闲置多。因观念守旧,在建造过程中,卧室空间偏大,房屋层高过高,不少房屋层高达到4m,使用起来非常不经济。现状住宅盲目模仿城市住宅空间布局与形式,不考虑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构成的不同,造成功能混乱:厅堂同时承担起居、用餐、娱乐、会客等功能,交通流线混乱;大部分农宅厨房、厕所不与正房相连,生活流线穿越露天院落,功能分区模糊。
外观单一,特色缺失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大部分农村自建房都盲目地设计和模仿自己臆想的城市建设,农宅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几进院落、合院式传统民居变为单一形态的前院后房;建筑风格上更像欧式小别墅,与村落原有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由户主和包工头凭经验建筑房屋,缺乏理性思考,只是盲目抄写现代城市流行的建筑语汇,使得建筑外形越来越趋向于单一,造成“千城一面”的格局,严重缺乏区域特色,村庄形成了形态各异建筑的“大杂烩”。房子高大上的同时,乡土气息也随着消失殆尽,乡土建筑正慢慢走向消亡。
自发建设,质量不佳
农村自建房往往走“草根设计”路线,农房设计没有正规的施工图,往往依靠乡村施工队的经验和村民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建设。且建造者也没有相应资质,在建设前对土地勘测环节缺乏,结构设计也是自行揣摸,因而在地基基础、抗震性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在建设过程中多从自身经济出发,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是良莠不齐,这样的材料难以保证住房质量;由于建造时缺失图纸设计环节,导致村民自己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在后期使用中,村民会根据自身需要,乱搭乱建,如擅自加层、加盖阳光房等,易带来安全隐患。
图3 现状房屋整治图
图4 新建住宅模式
三、宜居型农宅建设路径探析
满足多元功能需求
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宅除了满足就寝、用餐等基本功能需求外,对居住品质的需求逐渐提升。快速城市化地区,家庭产业、家庭结构、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对居住空间产生更多元化的需求。首先要满足农民承接城市的美好生活需求:如增加储藏室、卫生间、餐厅、客厅和车库等,使原来一室多用的空间朝着功能明确化发展;其次农村常驻人口减少,家庭结构小型化,今后农村自建房不能一味地大拆大建,建筑面积应在200m2左右为宜,现状住房应以整修为主;另外,随着农村产业复合化发展,很多农民摆脱了农业生产,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在这种情况下,院落的生产性功能减弱、景观要求高,有时还兼具手工作坊展示空间、娱乐休闲空间。
延续特色乡土风貌
传统江南民宅,温婉如水,不仅仅是依靠木板墙、人字坡等符号,更是依靠粉墙黛瓦的色调与其背后的水乡特质相得益彰。因此,应重点控制乡村住宅建筑的整体色调,避免新建的“欧陆风”建筑夸张的色调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其次,应适当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屋顶、窗户、檐口、色彩等本土建筑符号和形式(以现状房屋改造为例,如图3)。
墙面:瓷砖进行清理,对于未经粉刷或者影响村庄风貌的的建筑外立面墙体进行粉刷出新,涂料以青灰色和白色涂料为主。墙裙45cm~120cm,腰线粉刷20cm。墙体可部分增加装饰图案,或者绘画;屋顶:瓦片整修、色调统一;窗台:粉刷,增加窗檐;窗户:窗框改造,以木质材料或者金属制花窗为主;大门:以清洗为主,木门刷漆,部分过于破旧的门进行更换。
图5 新建农宅效果图
图6 户型二剖面分析图
符合绿色低碳要求
注重采用乡土材料,选择镇江地区常见且能轻易获得的普通材料:多孔砖墙、瓦屋顶、铝合金门窗、白涂料等;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植物灌溉、农具清洗、夏季局部降温等;设计中考虑建筑通风问题,内院起到拔风效果,利于穿堂风形成;增加立体绿化,通过植物降低建筑表面温度。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联合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加强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工程施工人员能力素质。
四、镇江市宜居型示范农房设计
针对以上宜居型农房设计路径要求,同时考虑到《镇江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宅基地的规定:人均耕地在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下的镇、街道,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135m2;人均耕地在1/15公顷以上的镇、街道,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200m2。笔者基于不同宅基地类型的选择:面宽大进深浅(户型一)、面宽小进深大(户型二),提供226m2和198m2设计了两种不同建筑面积的二层农村新式住宅(图4)。
设计采用中式传统元素,建筑造型设计简洁、明快。建筑整体色调采用黑、白、灰三色延续了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色调;屋顶采用灰瓦,有利于夏季降温;两个户型均有两个庭院,便于通风采光、亲近自然、邻里交流,也便于后期农家乐的开发;平面户型布局设计注重南北通透,形成穿堂风,层高均在3.3m左右,降低夏季与冬季对电器设备的使用;楼梯、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放在北侧,形成温度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