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探索

2019-09-19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杨玮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点状建筑业信息化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玮

作为一家绿色全产业链企业,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按照EPC 的模式发展,向上游拓展至投资、城市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等领域,向下游延伸至区域运营、产业运营、物业运营等领域。按照这个维度搭建全产业链的过程中,公司上下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对建筑业信息化的认知

信息化建设作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无纸化办公到后来的各个专业信息化软件,再到现在的BIM,经历了多个层次的发展。如今,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的迅猛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新思考:

第一,从信息化的本质来讲,需要强化隐形信息的显性化。建筑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但是有很多信息并不是真实的。例如工期,三天一层或四天一层是项目计划管理中的一个基础信息单元,但究竟是三天一层合适还是四天一层合适?其实,它背后涉及工程复杂的难度、形状、工艺、部位等具体情况,这些具体情况与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创造价值息息相关。不同的企业做不同的项目,四天一层或五天一层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价值却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隐形信息没有形成,也没有在信息化应用构架里被提炼出来。这个隐性信息也是建筑业推广信息化的最重要核心,很多隐性信息只有被挖掘出来以后,才会将众多信息化应用的点与项目的整个价值直接结合在一起。

第二,点状信息的体系化。现在,建筑行业各个“点”都在谈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现场、进度等,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个专业、功能实现等。这些“点”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甚至将影响成本、工期,实际上我们现有的很多信息化体系的逻辑性并体现不出这些关系。能体现各个信息化点之间关系的信息体系建设,将是我们下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核心。

第三,企业信息的商业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所有企业信息的挖掘一定要围绕信息是否能够创造价值而展开,在结合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的同时,考虑管理的提升是不是能够与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紧密融合,是否能够变成真金白银直接变现的条件。

第四,企业应用层面。信息化从业人员在推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同时,企业对信息化效果不是很满意。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认为信息化很重要,但在推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整个企业层面也认为信息化很重要,但总是感觉还有很多想要但还没有达到的目的。

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业信息化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满足管理需求的信息颗粒度太粗。上述关于工期的例子,就属于信息颗粒度太粗的范畴。目前,信息化管理需求仅限于排计划的阶段,究竟是四天一层还是三天一层,实际上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管理需求,然而这个需求并没有被挖掘出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本身比较粗;另一方面,支撑管理的信息颗粒度不够细。像这种颗粒度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设计过程中的指标控制、钢筋含量等,对整个结构的配置、体系选择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这些项实际上都需要在管理需求颗粒度上下功夫。

第二,信息的边界条件和应用场景不明确。以钢筋含量为例,30公斤的钢筋含量,到底对应的是两室一厅还是三室一厅?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户型,是高抗震区还是低抗震区?这些实际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哪怕是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项目,不同的高度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第三,信息覆盖面过窄,很多环节信息缺失。比如,城市规划要考虑种族分配问题,其中涉及商业和整个区域内人员的知识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整个信息面的范围非常广,而现在已有的信息化点和开始关注到的信息化点,离全过程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亟待进一步进行完善;另外,多数企业以管理动作为主,却很少关注管理内涵。在之前的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都是将对动作的管理当成了信息化的主基调,合同现场要评审、评审完了之后才能签合同、签完合同才能去结算、做了结算才能报计划、报完计划才能孵化等一系列动作,仅将流程进行了规范化。但在内涵方面,比如合同是否合理,条款文本是什么情况,责任条款、权利条款、风险条款与实际结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管理工作存在怎样的关系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四,信息逻辑性不强,平台型信息化应用不深。平台型的信息在日程管理过程中有很多不是一对一,这就需要从不同的业务线、不同的相关方面对信息进行提取再加工,加工完成了后会形成很多新的信息反馈支撑下一步的管理决策。只要存在两个以上业务线,就会存在信息技术的问题,只要能支撑这个管理动作,我们就可以把它定义为平台型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化应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清楚每一个管理动作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进行什么样的逻辑运算,然后使用者会得出一个什么样反馈。这个逻辑通道、逻辑关系,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点上都不太清晰。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愿景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要武装强化建筑业信息化的认知层面。在整个公司的所有管理机构中,大家一直在强调先有“信息”后有“化”,没有信息的信息化实际上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信息解决了上述那些“点”的问题,信息和管理动作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清晰,才能真正知道哪些信息在现阶段可以直接创造价值,这一部分信息化的投资和未来的开发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企业信息化持续滚动提升机制。所以,面对先有“信息”后有“化”的认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是搭建数据框。全产业链公司对信息逻辑和信息框架的需求比单专业公司的需求要高得多,比如在投资立项时,对全周期信息逻辑关系的需求就更为突出,核心是要实现真正的数据化,搭建将所有信息涵盖在一起的数据框。数据框本身是分层次、分维度的,现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搭建一个完整的宏观数据框,将所有的相关方、相关点都能囊括其中,在框架这个层面可以一个点一个点地去突破;其次是挖掘非信息规律。对现有的信息梳理完以后,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即对信息的规律、信息的边界、信息的标准进行治理。在这种标准和条件下,有效地填充已经搭建好的数据框,才能保证整个数据来源或者在框架里面的数据能够得到真实有效地应用;最后是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数据框的概念实际上是搭建整个数据的逻辑关系,但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该如何落地?这需要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动作。

没有信息的信息化实际上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信息解决了那些“点”的问题,信息和管理动作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清晰,才能真正知道哪些信息在现阶段可以直接创造价值。

第二,快速拓展末端点状应用,扩大数据采集覆盖率。目前,在与很多业内人士的交流过程中,笔者结合大家的智慧总结出不少个“点”,这些“点”已经开始展开信息化,但这些“点”仍然不够。根据全产业链的需求,这些“点”可能连总数据需求的10%都不到。基于此,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持续性的活动是开展降本增效大赛,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降本增效大赛,每次大赛里面大概可以梳理出30个~50个点,这些点不仅涉及技术层面,很多还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关。降本增效大赛的开展,增加了点状的覆盖面,所有从业人员只要认准了这些“点”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能够降低成本、能够提升效率,就可以不必关注数据的格式、应用的方式,甚至可以没有软件的支撑,仅用Excel 表格功能就可以实现很多信息化的应用,核心是一定要有信心进一步识别末端点应用层面的需求。识别完需求以后,就要敢于下决心在很多“点”上真正将信息应用于日常管理之中。另外,还要补充完善信息的复杂度,逐渐拓展各个点状应用的覆盖面,然后追溯点状应用信息源,建立信息应用场景,即关注信息的来源、边界和应用场景条件,解决信息管理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

第三,围绕“三线并行”的概念,从多个层级推动整个信息平台的建设。首先是设计环节中的点状的各种应用、户型产品的开发涉及到日照的分析、人流峰流的模拟分析等;到了第二个层级,现在行业内较为流行的BIM 系统的应用,可以在各个专业之间的不同空间部位,以及在它们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BIM 原本是针对整个建筑的模型建筑,但当我们把一个建筑当作信息时,就可以把一部分建筑物的主要模块摘取出来,只有针对到具体的部位,很多数据、信息的可复制性才能找出来;第三个层级,即设计跟成本的关系,这一层级需要建立业务交付的信息平台,该平台更加关注设计、施工、加工这三条线,当然每个层级又可以再细分为一至两个层级。例如加工,在末端环节要关注工位,总共有多少个工位,每个工位有多少工序,工位上支模板、绑钢筋、打混凝土等都要细化到分钟,这在传统建筑业里面,工期是难以管理到这种程度的,但在现在的工厂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点状建筑业信息化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