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
2019-09-19□王跃
数学小灵通·3-4年级 2019年9期
□王 跃
小明帮外婆拿着许多编织袋,来到水稻田埂上。
又是一年收获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2台联合收割机在一片金黄色的稻浪中驰骋,轰鸣的马达声震得人心颤。随着收割机驶过,稻杆被“吃”进收割机的“肚子”里,秸秆与稻粒瞬间直接分离,秸秆被切断落到地上,金灿灿的稻粒直接装袋。一连串的事儿一气呵成,联合收割机的效率之高让田埂上的人赞不绝口。
小明的外婆家是承包大户,有8公顷水稻田。过去人工收割水稻,这么多地,20个人起早贪黑忙活10多天,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有时请不到劳力帮忙。现在用机器收割,1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收割2公顷,2台同时工作,只要4名工人,用8÷(2×2)=2(天)就能忙完。
“水稻收获时最怕下雨天和大风天,遇上那样的天气,水稻会倒伏,稻穗会腐烂。早点儿收割进仓才算真正的丰收。前几天刚刚测产出来,估计今年平均每亩的产量能达到600千克。”小明的外婆说。
“‘亩’是什么意思?”小明问。
“亩是市制面积单位,15亩=1公顷,农村人习惯用亩作单位。”
“噢,那平均1公顷的产量就是600×15=9000(千克),合9吨。”小明心中有数了。
看着田里被切断的秸秆,小明问:“外婆,这些秸秆留在田里是要做肥料吗?”
“以前提倡秸秆还田,来增加土壤肥力。但秸秆直接还田,也有弊端,比如它本身有病菌,还田后会将病菌埋在地下,容易诱发下茬庄稼再生病。现在我们把秸秆也回收起来,用于增加收益了。”外婆回答。
说话间,收割机到了眼前,小明的外婆把编织袋塞给机上的操作员,继续说:“秸秆卖给食用菌有限公司,用作食用菌培养基质的原材料,1公顷稻田的秸秆大约可以增加1500元的收入,8公顷地能增加1500×8=12000(元)呢!”小明的外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