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供给臭氧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及叶面抑菌效果的作用
2019-09-19高屹典吴正景
韩 伟,常 蕊,高屹典,王 启,吴正景
(河南科技大学 林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在自然界中臭氧对大部分的有机物及无机物都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1]。臭氧可以有效地清除和杀灭空气、水、食物中的有毒生物体,臭氧能与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氧化细胞膜,增大其通透性。它可以分解细菌体内的葡萄糖氧化酶、脱氧化氢酶,进而破坏细菌正常代谢。此外,臭氧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还原成氧气和水,是安全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消毒剂[2,3,4]。
臭氧对几乎所有的温室气传病害的病原菌具有防治杀灭作用,而对多数土传病害的防效也有效,从而使温室、大棚蔬菜在不用或者少用农药的情况下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臭氧在完成其杀菌消毒的使命后,还可以还原成氧气,又可以起到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1,2,3]。
由于臭氧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也较强,生产中持续性通入臭氧,容易造成一定的毒害[4],笔者探讨间歇型供给臭氧,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叶面杀菌效果,以期优化臭氧杀菌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生长一个月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番茄(中杂九号)幼苗作为试验材料。
臭氧发生器:M3F-GRB,厦门市莱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臭氧的输出量是400 mg·h-1;化学试剂均选用国产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番茄幼苗(四叶一心期)播种于顶口直径8 cm深7 cm的塑料小盆中,共50株,各盆之间的基质相同。试验用长50 cm宽35 cm高30 cm的储物箱模拟温室设施,共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10株苗。每隔10 min通一次臭氧,共通5次。处理I:每次通15 s;处理II:每次通20 s;处理III:每次通25 s;处理IV:每次通30 s。CK:不通臭氧。
1.2.1 杀菌效果检测 将臭氧处理的不同组的番茄同一部位的叶片取下,用直径1 cm的打孔器取样十片,放入无菌水瓶中震荡10 min,分别取0.5 mM3到固体PDA培养皿中,涂布均匀,然后放入25℃遮光培养,每组重复三次。观测菌落数量。
1.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工具为手持叶绿素仪(TYS-A),选取不同处理的番茄幼苗从顶端向下数第2枝条上的叶片,可直接读数测量其叶绿素含量。臭氧处理1 d 和 7d后检测同一叶片叶绿素含量。
1.2.3 其它生理指标测定 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参照文献[5]的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臭氧强度的估算
根据栽培容器的体积和臭氧机的输出量可以计算出15 s、20 s、25 s、30 s四个处理每次通入臭氧量分别为1.67 mg、2.22 mg、2.78 mg、3.33 mg,空气中原有的臭氧浓度忽略不计,首次通入臭氧的浓度分别为0.032 mg· m-3、0.042 mg·m-3、0.053 mg·m-3、0.064 mg·m-3。考虑到臭氧25℃的半衰期为20 min[6],假设以后每次再通入臭氧时,上一次的臭氧量有1/4衰减,以此方法估算以后每次通入的臭氧浓度,则可计算出各处理每次通入时的臭氧浓度(见图1)。
图1臭氧浓度的估算
2.2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幼苗杀菌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较高量的臭氧处理均使菌落总数下降,处理I臭氧强度小,没有杀菌效果;臭氧强度越大,对番茄幼苗叶片表面的微生物灭杀效果越好。细菌、放线菌、真菌对臭氧的致死性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其敏感性有强到弱的次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处理II即表现出细菌致死效果,处理III才能有效降低放线菌数量,而对于真菌需要处理IV的臭氧强度。
表1 不同强度的臭氧处理对含菌量的影响
2.3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强度的臭氧处理1d 后,叶绿素含量下降,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较明显;臭氧处理7d后,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仅有处理IV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臭氧对叶绿素的伤害作用已经解除,叶绿素含量已经恢复正常生长状态。高强度臭氧处理,短时间内表现为破坏叶绿素,但这种破坏能够几天内恢复(见图2)。
图2不同强度臭氧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幼苗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植物细胞膜不仅是分隔细胞质和胞外环境的屏障,而且也是细胞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通道,是植物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大小可反映环境胁迫对植物伤害程度[6]。臭氧各处理均增高了番茄叶片的电导率,说明臭氧处理引起叶片脂膜的选择透性发生改变,电解质外渗,细胞膜的透性增大;各处理之间的电导率在较低强度处理下差异不显著,高强度的处理IV让番茄叶片膜透性有进一步增加趋势(见图3)。
2.5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植物组织内丙二醛的数量不仅反应膜脂的过氧化程度,而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还会对膜和细胞造成进一步伤害,因此可以反映植物受逆境伤害的程度。低强度的处理I,II对番茄叶片的MDA含量没有明显作用,但随着臭氧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出现逐渐上升趋势,尤其处理IV,番茄叶片MDA含量大幅上升。说明臭氧处理使植物组织的膜的透性增大,膜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臭氧浓度过大(30 s处理)植株受害程度超出自我承受程度。
图3 不同强度臭氧对番茄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图4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脯氨酸是植物细胞中重要和有效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几乎所有的逆境都会引起植物体内内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不同强度的臭氧处理使番茄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处理II的脯氨酸含量达到对照的3.54倍,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脯氨酸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说明臭氧处理引起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植物的抗逆性增强且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抗逆性先增加后逐渐降低。
图5不同强度的臭氧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番茄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组织在逆境的条件下,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双氧水积累。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双氧水,是植物体内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番茄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开始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处理III时,CAT的活性最高,处理IV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下降,表明臭氧强度过大,对番茄幼苗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作用,难以有效解除胁迫。
图6 不同强度的臭氧对CAT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番茄叶片表面细菌含量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一周后自动恢复,膜的透性逐渐上升;脯氨酸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0 s处理时含量达到最大值;丙二醛的含量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含量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开始上升,在30 s处理时反而下降。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臭氧加剧了膜脂氧化作用,对番茄叶片的膜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叶片对臭氧浓度一定程度的上升有一定的抵抗力。
一周期处理5次,每次间隔10 min的臭氧消毒,每次向环境内通入臭氧0.042 mg· m-3,即可有效的降低植物表面的细菌数量,而且该臭氧强度水平下,对植物基本不产生伤害;如果防治真菌性病害,必须每次向环境内通入臭氧0.064 mg· m-3,但该强度的臭氧也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可能需要植物数天恢复,例如叶绿素,可以在一周内回归正常。
王雪莲报道蔬菜大棚内,臭氧发生仪间隔15 min循环工作,臭氧浓度控制在0.04~0.08 mg· m-3, 不会对作物造成任何损伤[11],笔者实验是一个处理周期的结果,24 h 间断性通入臭氧共持续1 h,低浓度更长时间的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