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2019-09-19何诗静苗培佳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频度样方

何诗静,苗培佳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研究概况

1.1 公园概况

武汉位于东经 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山公园在汉口,位于解放大道1265号,适合市民早晨锻炼,下午闲坐,晚上散步的好地方。公园面积有32.74万m2,园子里面乔木有4 767株,灌木有12 977株,草坪面积有53 216 m2,地被面积有15 535 m2,绿化率73%,其中园内的水面积有6.43万m2。中山公园正式建于1928年,是国家的重点公园,园内具休闲、娱乐、游艺等诸多项目,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在武汉的闹事区,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游客量高达一千万余人次。

1.2 气候状况

武汉每年雨水充足,光照时间长,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3-4月,之后的雨水没有那么连续,一年四季空气十分潮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比较漫长,有135 d,是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春秋两季各约60 d。初夏时,属于多雨季节,雨水较多,年降水量有1 205 mm,年无霜期达240 d。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内容

对武汉市的综合性公园中山公园进行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的调查,在园内选取8个样方,分析武汉市公园应用的现状。根据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景观效果、实用功能、生态效应以及群落中植物的生长状况等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评价,分析出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希望对武汉市城市公园的生态化建设的方案提供有利的优化意见。

2.2 方法

2.2.1 样方的选择 样方是代表群落的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调查应确定在样方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选择人流量不同的样地,以及在水体周围的样地和建筑旁的样地。样方要保持随机性,不能一味的选择人多的地方。样地的选择要求: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环境条件一致;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2.2.2 调查方法 在中山公园内,选取样方,面积为400 m2,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样地,记录乔木的名称,测量乔木的冠幅、胸径以及树高,对它们的生长情况做出评价;在灌木方面,记录植物名称、棵数、冠幅以及生长情况。

2.2.3 计算公式 乔木、灌木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草本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2;相对密度=(某一物种个体数/全部物种个体数)×100%;相对频度=(某一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和)×100%;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的总盖度)×1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lnPi;Simpson多样性指数:D=1-∑Pi2;Pielou均匀度指数:E=H/lnS;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1)/lnN,式中S为样地内所有植物种类数目,N为所有物种个体总数,N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汉中山公园物种组成

中山公园内有植物184种,64科,114属,乡土树种有48种(见表1),公园内的优势树种有(同科含有8种以上的植物):蔷薇科有13种,有11属,木犀科有9种,有8属。

表1 中山公园的植物组成

常绿植物在城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灰尘等作用[1]。建议增加常绿乔木,用来点缀一下冬日的色彩,以免显得枯燥无味,控制灌木的常绿种类。目前来看,城市运用乡土树种还是比较少的,乡土树种作用不能完全的发挥[2]。

3.2 园内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的主要载体,其结构、物种的构成及生物多样性指标对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固定的群落里,各种指数,反应的情况基本上是相同的[3],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优势物种越少;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是植物种类的多少[4],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两者之间有比例关系。中山公园的植物多样性指数(见表2)。

表2 中山公园乔、灌、草的植物多样性指数

3.2.1 重要值分析 群落的优势度或显著度,常用重要值来表示,是群落中的一个重要数据[5]。在样地内,一共有植物48种,32科种,48属。乔木共有21种,18科,21属;灌木有12种植物,11科,12属,草本有15种,15科,15属。种样地中乔灌草重要值排序(见表3~表5),样地中乔木层中落羽杉、枫香、樟树、梓树、悬铃木重要值较高,其中樟树为乡土树种;灌木层中杜鹃、石楠、冬青、桂花、垂丝海棠重要值较高,其中杜鹃、为乡土树种;草本层中沿阶草、蛇梅、矮牵牛、狗牙根、马蹄金重要值较高,蛇莓、狗牙根为乡土树种。在样方内15种优势树种中,只有4种乡土树种,说明运用乡土树种的种类数量太少,不能在公园内做主导作用,希望在以后的修整养护时,增加一些乡土树种。

3.2.2 频度分析 物种在样方中出现的次数,可以得知物种的密度,在调查中,乔木的相对频度最高的是樟树65.15%,其中频度在50%以上的还有枫香61.29%、梓树56.25%;在灌木中频度最高的是垂丝海棠66.67%,其中频度在50%以上的有海桐58.82%、红叶石楠60.98%、山茶57.69%,其中样方中只有一种灌木的有石楠、冬青、杜鹃、桂花;在草本中频度最高的是蛇梅84.48%,其中超过50%的还有矮牵牛80.39%、沿阶草70.45%、马蹄金59.74%、天胡荽52.38%。分析后得,灌木的品种太少,没有均匀分布。

表3 武汉中山公园乔木层植物重要值排序(取前五)

表4 武汉中山公园灌木层植物重要值排序(取前五)

表5 武汉中山公园草本层植物重要值排序(取前五)

4 讨论与建议

中山公园整体物种运用比较合理,植物配置相对合理,绿化率高,植物种类多,密度大,乔木在园内相对比较稳定。整体的布局合理,区域分布清晰,每个区域的特色也各不相同。其中乡土树种使用较少,灌木层的植物在种类较少,草本管理不恰当,常绿乔木运用较少。

4.1 讨论

目前,中山公园绿地组成比较丰富,可是园内的乡土树种运用太少,大多数为外来树种,外来树种相对成本较高,生存率也较低。优势树种是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如樟树、悬铃木等;在园内,指数反映出的基本相同,乔木在园内相对的稳定,需要把灌木层进行改进,增加种类,草本大部分区域都只有一种,需要增加新的品种。由此得出,灌木的种类最少,数量不够,多样性太低。

4.2 建议

更多的利用乡土树种,建造有特色的城市,物种多样性也会提高,乡土树种是属于地区比较好成活的物种,是经过自然长时间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以及周围的环境。要想城市的多样性上升,以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多使用本地的树种,乡土树种的成本对于外来树种的成本应该相对较低,对于本地植物的发展也提供了平台,植物的应用有多种方法,需要考虑更多的方面,这样才能保证物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应。

应该多一些常绿树种,避免在秋冬季在园内显得萧条,应增加一些特色树种,来点缀园内的色彩,避免植物选择单一化,实现植物景观与自然完美融合,利用植物不同的造景特点,令其功能性与观赏性相互结合。增加灌木的数量,园内的灌木相对的比较单一,应该大力增加灌木的种类和数量,灌木大多数为常绿,应该增加一些在观叶树以及观果树一类的植物来增添园内的色彩。公园内草坪最多,整个一片区域基本就种植一种,过于单调,增加一些可以开花的植物,为园子增添色彩,增加物种数量。在公园植物群落构建中尽量采取多树种、多层次、近自然模式为主等的做法,注重树种配置多样性,以组成多种植被类型,构建丰富的植被类型,建设复合型、多层次、多功能以及科学稳定的植物群落,可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植物的观赏性[5]。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频度样方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美丽的中山公园
科学抵御“植物入侵者”
——入侵植物响应人为扰动的适应性进化方向探究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中山公园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频度副词问与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