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2019-09-18刘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初中历史

刘琛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站在历料占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解释中形成正确历史观点,生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逻辑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关键。历史解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高度模式化;学生缺乏自主养成历史解释能力的动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关键就在于赋予学生历史解释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生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观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89-0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局限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上,即使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课程改革,今天的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仍然将大量的精力花在知识记忆上,显然这不是当前强调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这样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界定,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发是: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史料占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解释中形成历史观点,生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显然,在这个逻辑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关键。

一、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现状

历史解释能力,就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师素养限制及知识教学的各种约束,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存在诸如背离时代背景、脱离历史语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误导学生。基于理解的史料解读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关键素养,是学生面对历史事件时的自然意识,但相当多的情况下,在教学中看到的情形是:如果摆在学生面前的历史事件是學生熟悉的(背过的),那学生就能说出“观点”;如果事件不熟悉,往往就无法回答。这是明显的缺乏历史解释意识的表现。

其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模式化。指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应当是让学生在面对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成解释,而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在过于追求标准答案的前提下,倾向于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这种忽视了学生的历史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严格来讲还不能说是历史解释能力)愈发薄弱。

其三,学生缺乏自主养成历史解释能力的动力。大量的机械学习使得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陷入误区,他们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忆,而且并不排斥“死记硬背”。他们在遇到需要运用历史观点分析事例的时候,往往显得排斥,对于教师“读史可以明智”的引导并不认同。

尽管以上三点是从学生的历史解释意识、“历史解释”模式、自主形成历史解释的动力角度进行描述的,但如果寻找这些现象的成因,笔者以为是由当下的历史教学高度应试化导致的。教师整理的历史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资料,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记忆模式”,学生因此淡化了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意识。

二、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关键在于赋予学生历史解释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生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观点。当然,这还需要对历史解释的理解细化。研究表明,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强调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历史解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二是客观地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三是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中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以“美国内战”(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为例,如何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原因,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本着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思路,做了以下几项重要的工作。

1.给学生提供史料。

向学生提供的史料包括:美国独立之后南北矛盾加剧的情况,如美国北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仍然是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要形式,且大量使用黑人奴隶;北方为了发展工业,要求提高关税,从而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而南方大量的种植业,只能谋求出口。又如南北双方对于奴隶制度有不同观点,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而南方则希望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蓄奴州;又如,北方的民众成立了2000多个废奴社,帮助南方的黑人奴隶逃亡……

2.让学生阅读史料并自主判断美国内战的原因。

提供史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占有史料,占有史料的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后者也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占有史料的过程中,必然会用自己的观点判断史料,并基于史料猜想事件的走向。在提供上述史料之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首先发现南北是存在矛盾的,而且学生的观点倾向于北方。但这种初步的认识还不足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南北战争,所以还需要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引导学生生成科学的历史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在学生自主形成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你是美国总统,面对南北社会的巨大差异,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是北方人,面对南方的社会制度尤其是奴隶制度,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是南方人,面对林肯总统的“废除奴隶制”,你又会如何选择?这种问题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形成更有体验感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形成一些观点,如认识到美国内战本质上就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也认识到研究历史事件,要从历史的前因后果等角度进行理解,这样才能防止片面。

三、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总结

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种历史解释的意识与能力。尽管这个过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感受,但在笔者提问“今天的课堂上有没有死记硬背的感觉”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有”,所有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表达这样的历史学习方式才有意思。显然,学生的这一直观感受,利于教师实现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在真实历史问题情境中形成历史解释的能力,进而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要解放思想,赋予学生解读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在历史事件解读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占有史料,在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观点,在有效的引导过程中让自己的观点变得科学、合理,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而由历史解释能力切入,在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其他要素的时候,往往也就能够举一反三、以点促面,从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合理且实践性强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海蓉.历史解释能力培养途径初探[J].华夏教师, 2017,(2).

[2]徐太阳,黄志清.初中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策略——以《美国南北战争》主题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 2017,(6).

[3]王翠霞 .以“历史解释”为载体,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J]. 历史教学问题, 2017,(8).

[4]王雪白,苏继红.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基本原则[J].好家长,2018,(13).

[5]茹建中.基于史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探讨[J].课程教学研究,2018,(12).

[6]丁林兴.也谈历史解释的三重境界[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5).

[7]李惠军,张其中,施洪昌.博识而畅行 广征而顺达(三)——求问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1).

[8]张克州,何成刚,康琪.历史解释:内涵、任务及方法——基于研究文献的阅读梳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1).

[9]傅玮珺.历史解释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