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制药不能落后于人

2019-09-18印捷欧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医药新药

印捷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近几年来,传统制药行业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生物制药呈飞速上升趋势,各种高效新药不断出现,重大疾病的疗法、疗效有了突破性提高。治疗成本高昂、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副作用大、药物供应缺口大等现实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患者经济负担过重等现实性社会问题也有了极大的缓解。这表明,生物制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还存在企业规划小、资源分散、科研投入低、人才培养断层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成规模的多是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国有药企与民营药企规模都不大,科研实力不强,自身研发资金有限,科研人才稀缺,且还未形成“科研—生产—市场”的产业化模式,特别是缺少科研环节。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对新型药品的研发投入也不够重视,所投入的科研与资金都非常有限。

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极大销售份额的国外大型企业每年在新药研发上的投资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而在国内却极少有企业能达到这样的投资力度。国内一些大型药企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方法还无法适应研发新药的需求,重销售、轻科研等现象十分突出,这就需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按照生物医药产业自身的研究规律操作,提高在创新性生物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

还应鼓励大型药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共赢模式。民营药企资金有限,用于研发的资金比例少得可怜,民营药企甚至没有独立的研发体系,绝大多数企业家在经营发展上以“购买—共享—生产”模式经营,自身没有知识产权与专利,在关键时刻常常受制于人。

因此,加大生物新药研发投入、创新研发模式,是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优化民营药企的发展环境,出台有利政策法规,提供研发贷款、税收优惠,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和人才的共享。

生物医药涉及多领域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专业性人才是生物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队伍比十年前壮大了很多,但尖端性、领军型人才还很缺乏,企业如何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其生存之根本。生物医药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新药产品的开发型研发,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积极产权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能力的各类人才。要加大研发和设备的投入,构建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生物科学在科研方面突飞猛进,但科研成果却很难进入市场。许多医药企业和科研实验室的链接不够紧密,无法将科研产品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要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力度,可以使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技术同盟关系,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笔者还认为,加速资本运作、解决好融资问题是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资金对于生物制药和医学这种需要高新技术支持的行业来讲更显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前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以购买仪器设备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这对于企业的资本和政府的资金扶持就有了一定要求。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回收时间长、投资收益不稳定,导致近些年来资本投资意愿降低,因此制约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因素中,融资难是诸多困难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应做好企业融资策略与未来科研、生产的资金需求的协调工作,科学规划,制订合理的融资方案,畅通融资渠道,明确融资主体,重点做好政府、金融、私人、产业、社会各方资本的融资。既要强化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也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确保融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风险,探索新的金融合作方式、共享模式,从根本上为医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科研、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生物医药新药
生物制药设备和分离纯化技术
新药让青蛙断腿重生
境外抗癌新药审批提速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中国创业板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