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对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09-18谢永杰周波兰冯秋苑
谢永杰 周波兰 冯秋苑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对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症状评分(2.76±0.82)分低于对照组的(4.69±1.0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采用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穴位按摩;乳针平刺;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60
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多发于产褥初期, 常由乳汁未及时排出、产后情志不畅、乳腺增生病史等因素诱发, 发生后不仅可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 严重者还可导致全身感染、败血症等, 因此探索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有效方式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 针刺与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腺炎具有一定治疗价值[1]。为探讨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用于临床治疗中,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9.25±4.36)岁;初产妇31例, 经产妇9例;单侧37例, 双侧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9.17±4.21)岁;初产妇30例, 经产妇10例;单侧38例, 双侧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乳汁淤积性乳腺炎;②病程<3 d;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精神、认知等正常, 能有效配合。排除标准:①乳痈已成脓者;②合并肿瘤疾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④合并内分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⑤乳房脂肪坏死、乳头破裂糜烂、乳房化脓等。
1. 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予以患者抗生素, 局部采用温湿毛巾热敷, 同时对患者进行4~5次/d的吸乳汁处理, 20~3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治疗:①穴位按摩:使用酒精对患侧乳房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从外上象限除乳头由外向内使用按摩油对患侧乳房进行按摩, 同时取云门、章门、中府、乳根、乳中穴位进行按揉, 每个穴位按揉1 min, 对肿块部位进行重按, 并逐渐向乳头方向推揉;②乳针平刺:在触诊下找到乳房的压痛点或包块, 沿其位置将针尖平刺入皮下, 针尖方向朝向结节或肿块, 进针时注意先刺入皮下, 再向肿块方向平刺, 深度越浅越好, 使40 mm毫针基本全部进入皮下, 肿块正中再进行3针直刺。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治疗3次后患者症状未改善, 肿块或结节未消失, 乳汁分泌少;好转:治疗1~3次后患者症状减轻, 乳房肿块缩小, 乳汁分泌较少;痊愈:治疗1~3次后患者症状消失, 肿块或结节消失, 乳汁分泌通畅。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 4. 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主要包括主症(乳房胀痛、乳汁排泄、乳房红肿、乳房结块)和次症, 主症按轻重程度分别记0、2、4及6分, 次症分别记0、1、2及3分, 计算其症状总评分。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0.00%,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主要因乳汁淤积, 对乳腺周围组织产生刺激, 致使乳房静脉充盈、间质充血, 患者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 若不及時治疗可导致细菌感染发生, 最终发展为乳腺炎[2]。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目前多以局部治疗为主, 穴位按摩、针刺等中医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中医学上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属乳痈范畴, 乳汁分泌较多而哺乳量少、情志不畅或乳头破碎致剧痛拒哺等因素导致乳汁淤积、乳房肿胀, 均可造成乳痈形成[3]。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 其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 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中取云门、章门、中府、乳根、乳中等穴位, 云门穴泄热散结, 章门穴清利湿热、理气散结, 中府穴健脾补气、和胃利水, 乳根穴通经活络、行气解郁, 乳中穴促进乳汁分泌等[4]。乳针平刺也是中医学上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时主要通过平刺局部相应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将之与穴位按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能够直接刺激乳部肿块及结节, 发挥消肿散结、疏通乳络气血等功效[5, 6]。
本研究通过将穴位按摩联合乳针平刺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较, 结果发现,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0.00%,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症状评分(2.76±0.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9±1.0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穴位按摩联合乳针平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症状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由于存在疼痛症状, 在进行乳针平刺治疗时进针应快而准确, 尽可能减轻针刺引起的疼痛, 以捻转、提插手法使局部刺激增强, 同时严格消毒以预防感染, 穴位按摩过程中配合挤奶动作, 尽可能将乳房挤空。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采用穴位按摩配合乳针平刺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少红, 潘明沃, 陈凤媚, 等. 中药雾化熏蒸按摩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乳汁淤积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9):1197-1199.
[2] 王冬梅, 修文明, 佟玲, 等. 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乳汁淤积型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7):119-120.
[3] 高玲. 按摩结合玄明粉外敷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8):179.
[4] 喻培, 曾敬雅, 邓小丽, 等. 六味消乳散外敷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中医学报, 2018, 33(8):1571-1575.
[5] 董蕊娟, 张英英, 杜海兰, 等. 乳针平刺配合穴位点击疗法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100例. 陕西中医, 2016, 37(4):480, 508.
[6] 黄冬梅, 从静, 张卉, 等. 理气疏通汤对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乳汁淤积程度及疗效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8):1368-1371.
[收稿日期: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