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山国青铜器沧桑感的水彩技法表现解析
2019-09-18刘青
摘 要:西汉中山国距今2000多年,表现西汉中山国青铜器的沧桑感,是表现青铜器文物特征的关键点,而沧桑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其铜锈上。如何利用水彩特性处理好青铜器的铜锈来表现其沧桑感,是处理好青铜器文物作品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西汉中山国青铜器;水彩画技法;沧桑感;铜锈
水彩画的特性为透明度高、通透性强,在绘画具有时间的沧桑感的西汉青铜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表现青铜器的肌理。西汉中山国青铜器距今年代久远,锈面腐蚀较为明显。要想表现其沧桑感,处理好铜锈最为关键。处理好沧桑感就处理好文物本身,沧桑感的表现既要从对沧桑感直接产生影响的铜锈以及文物本身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出解析,又要从水彩画处理沧桑感技法层面进行解析。
1 西汉时期中山国青铜器沧桑感特征解析
1.1 外部特征解析
西汉中山国青铜器主要器型以满城汉墓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汉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体现出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特征;其风格变得轻快、细腻、亲切,更适合于日常生活的需要。西汉中期以后,饰有繁缛华丽纹样的铜器逐渐少见,但因为纹饰简素,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更为普遍。[1]
汉景帝时期的青铜器以素面为主。在日用器皿中,多见高灯,豆形熏炉也开始盛行,鎏金、错金银、镶玉或松石也是常见的表现方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青铜器最发达的时期,也是汉代青铜器新风格最终形成的时期。其中,在具有代表性的鎏金青铜器作品中,长信宫灯和朱雀衔环杯上有明显的大面积的铜锈痕迹。这些铜锈与光亮的鎏金色泽有着鲜明对比,更能体现出文物的沧桑之感。
1.2 历史背景解析
西汉中山国,汉景帝刘启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而立,国都卢奴(今河北定州市区)。在长达329年的汉代中山国历史中,中山国王世系不断更替,并几经废除和建立。在此期间,经历了与游牧民族以及楚文化相融合,部分文物如蟠龙纹铜壶、长信宫灯等经历多人之手,尽显文物历史背景之沧桑。加之南北方工艺风格的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天人合一的美学特征。
2 铜锈生成原因以及铜锈色彩解析
青铜器中的沧桑感的最主要体现就是铜锈。用水彩诠释出西汉时期中山国青铜器中铜锈的质感,要从根本上认识铜锈。
铜锈是青铜在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于青铜器历经上千年,受空气、水分、土壤以及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面形成多种类型的铜锈。青铜器表面的这些锈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害锈,主要是指青铜器表面的古斑、皮壳等,特点是锈层坚硬、结构致密,对青铜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类是有害锈,这种锈的特点是结构疏松,形同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会对青铜器产生持续的伤害。[2]
大多青铜器是由铜锡铅合金制成的,对青铜器的锈蚀层截断面进行分析,有害层在青铜器主体表面第一层是灰白色的氯化亚铜,第二层是红色的氧化亚铜,第三层是绿色或蓝绿色的碱式碳酸铜。青铜器无害锈的种类很多,化学成分如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亚铜、绿色或蓝绿色的碱式碳酸铜,有时还混有黑色的硫化铜、白色的锡氧化物等。这些都是青铜锈中稳定的、色彩丰富的、形成精美古斑的成分。[3]
3 水彩画中沧桑感绘画方式技法解析
对水彩画中沧桑感肌理质感表现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沧桑感的表现技法,首先要对沧桑感作出解读,在了解沧桑感对青铜器文物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对水彩画表现沧桑感技法作出分析。
3.1 对沧桑感的解读
沧桑感与其经历的岁月与磨难息息相关,文物的沧桑感一方面来自文物表象经过千百年以来,在空气与土壤等因素的侵蚀下所产生的斑驳的色彩和质地,另一方面来自文物所处时代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以及曾经跟随过的主人等。这两方面都会对文物的沧桑感造成直接影响。
3.2 水彩技法表现沧桑感
沧桑感的表现主要依赖于青铜器技法表现。水彩画以水为媒介,透明度高,通过对多层不同绘画技法的处理进行效果叠加,能够呈现出厚重的沧桑感。在对青铜器上的铜锈分析作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根据铜锈生锈层的特点进行逐层表现,重点突出其铜锈色调;在原有底色的基础上,使用水彩中的喷洒法、印压法、干擦法进行绘画技法的叠加,更容易体现出沧桑感的肌理效果。
(1)喷洒法。在西汉中山国青铜器中,色泽成酱釉色或熟褐色的器物有很多,如铜甗、骑兽人物博山炉(图1)、朱雀铜灯以及铜羊尊灯(图2)。其质地糙中带细。在水彩处理技法上,可在铺完底色后,立即在画面需要的位置撒上沙子,会出现明度不同的色斑,等画干后刷掉沙子,能够出现斑驳的肌理。或用牙刷蘸颜色喷洒在画面所需要的位置,能够形成均匀细致的斑驳痕迹。画表面铜锈均匀的青铜器时,可多用喷绘法。
(2)印压法。西汉中山国青铜器中的长信宫灯(图3)、当卢等这类铜锈面积较大或者铜锈较多的青铜器可用印压法绘画。用不同材质的物质蘸取颜色在画面上进行按压,可用揉搓紧实的塑料袋、麻绳、亚麻布等,根据不同的画面要求,采用不同的压制方式。按压数秒到数分钟不等,松开后即可产生纹理效果。
(3)干擦法。这类方法在多数锈迹较为明显的青铜器中皆可用到,如銅甗(图4)、铜铺首等。用不沾水的笔少蘸一些调好的水彩颜料,直接在画面需要的位置进行干擦,透出底色。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青铜器的沧桑感。
3.3 叠层处理、多种技法交替运用
技法不是单独使用,需要相互配合,所有的技法与干湿画法相结合,效果会更为突出。如先根据铜锈特征铺好底色,趁湿用喷洒法、印压法等;而干擦法则是在底色铺好并且彻底干透后再进行肌理处理;同时,利用水彩通透性强的特点,多次分层进行绘画技法的处理,更能凝练出属于青铜器特有的肌理特点。
充分运用水彩画的技法特点,在掌握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青铜器铜锈特征的基础上,与水彩画技法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绘画出更能体现沧桑感的青铜器文物。
4 结语
用水彩表现西汉时期中山国青铜器中的沧桑感,需要全面了解其历史背景,对青铜锈迹作出解析。将逐层绘画水彩的方式结合多种绘画语言,才能够丰富水彩塑造青铜器锈迹的沧桑之美,才更能体现出西汉中山国青铜器特有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精神,充分刻画出西汉中山国青铜器历经千年而凝练出的厚重和谐的色彩与博大雄浑的沧桑感。
参考文献:
[1] 刘语兼.中国美术史(上)[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2] 周浩,祝鸿范,蔡兰坤.青铜器锈蚀结构组成及形态的比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
[3] 钟家让.出土青铜器的锈蚀因素及其防护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44-47.
作者简介:刘青(1981—),女,本科,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