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理论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究

2019-09-18崔金玉钱可敦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崔金玉 钱可敦

摘 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不再只注重展现艺术性与生态性,当代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考虑和呼应人们的感知及行为,将互动理论引入众多景观规划实际项目中,寻求以人的行为为维度展开项目设计。本文通过研究互动理论,并以“陈植杯”花园设计竞赛方案为例,论述互动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互动理论;景观规划设计;“陈植杯”花园竞赛

1 互动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1.1 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提出,主要以产品设计为研究对象,指出必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互动,用户体验是互动设计的重点。[1]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也指出,互动是个体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是社会关系动态的表现。[2]这在景观中表现为空间功能与参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空间的“动态”。

1.2 发展背景

互动理论在国内从“天人合一”时便应运而生,表现的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追求人与外在的物质空间、自然空间之间的和谐关系。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人与物、人与自然的互动为主导因素的设计表现。

张燈子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分析,[3]通过多维感官体验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情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姚雪艳指出,互动性居住景观的建设是现代人居环境设计的重点。[4]贾嘉阐述,景观实现了从过去关注个体要素到现在关注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转变。[5]景观设计中越来越重视互动效应,互动理论存在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各类项目,如历史街道改造、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边缘空间利用等。

目前存在许多关于互动景观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的设计项目,无不体现了当代人对景观互动性的需求,这对景观设计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将这类项目从过往关注自然本身的设计转向于关注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设计,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2 互动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 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景观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让人们在欣賞景观的同时能够亲近自然,具有科普教育的意义。这在国内外的湿地公园、生态展示园、植物园规划设计中均有体现,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2.2 增强人与场地之间的关系

场地景观设计在视觉上表达美学意义,将场地艺术装置通过“符号性”的表达,为景观设计打上了艺术性的烙印,让参与者了解特定的场地文化、地域特色等信息,形成设计中“场所精神”的传达。

2.3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对景观的需求包括生活、生态、文化、艺术等功能。以功能带动人们的参与,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兴趣爱好者对景观的使用需求,可以促使人们真正参与景观互动,在人与景观的互动中实现人与人的互动。

3 设计案例分析

互动理论在现代景观中被设计师普遍运用,以期在景观中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以张唐景观“云朵乐园”、黄浦江城市地块更新项目、珠海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分析互动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表1。

4 互动理论在实体花园营建竞赛中的应用

通过对互动理论的研究,深入理解互动作用在景观营建中的意义。以“陈植杯”(2019)大学生实体花园营建竞赛方案为例,分析互动景观在营建方案中的运用。

4.1 方案概况

设计地块位于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水花园9号地块,为狭长形带状绿地,面积为100㎡。场地有桃树5株、无患子2株,临水有鸢尾、千屈菜等水生植物,竞赛营建主题为“初夏的锦色”。

4.2 设计构思

以植物造景为主,尝试通过加入人的互动行为丰富场地内容,由植物景观转化为互动性强的趣味景观,从视觉、嗅觉、听觉体验出发设计功能分区,规划景观轴线。

4.3 功能分区

根据感官体验划分为视觉区、嗅觉区、听觉区。视觉区以绿色植物设计为主,展现夏天绿意盎然的景象;嗅觉区采用多花植物设计以及薄荷、小叶栀子、迷迭香等;听觉区根据场地高差设计台地,加上竹构,做成环岛模式以围合场地的无患子,设置最佳停驻点,使人可以在此处听到树上蝉鸣和河边蛙叫声,从而形成契合互动理论的感官体验。

从该实体花园营建方案的设计中,以互动理论形成场地的轴线设计和功能分区,采用不同景物和设计元素打造每个功能分区,通过感官体验的三个层面(视觉、听觉、嗅觉)增强人与场地的互动。

5 结语

本文基于互动理论的研究,探讨其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意义,并通过分析3个不同类型项目在规划设计时运用的互动手法,总结互动理论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原则,最后以实体营建花园项目的方案设计为例,阐明对互动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体现了互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虎,孙晓峰.基于互动理论的山水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以珠江新光御景山花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78-88.

[2] 刘莹.社会互动理论下的景观建筑设计——以黄浦江E10单元E01-1d地块城市更新项目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8(09):58.

[3] 张燈子.多感官体验式互动景观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4] 姚雪艳.我国城市居住区互动景观营造研究[D].同济大学,2007.

[5] 贾嘉.景观与人的互动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2.

作者简介:崔金玉(1997—),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

指导老师:钱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