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9-09-18吕秀丽

课外语文·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古诗文小学语文

吕秀丽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代表,其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智慧。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经典作品,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受到各界极力的推崇和广泛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汲取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智慧,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经典诵读;古诗文;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强调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激发学生热烈、真挚的爱国之情。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感的形成。此外,反复的诵读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对开发学生创造思维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诗文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范读指导教学,深化情感体验

诵读可以理解为朗诵、朗读、吟诵、背诵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情感语言反复吟读,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文文化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古诗文又称文言诗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层的韵味,是凝聚传统文化智慧的经典作品。经典诵读又指“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其中包含名家学说和唐诗宋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就是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进而理解诗文中蕴含的深意。然而,小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领读、范读和指导,通过良好的示范来带动学生的思想感悟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范读的感染下,增强对诗文的诵读热情。范读时,教师要把握好语言的情感基调与押韵的规律,从而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主要特点是格律严密,在押韵方面要求严格,所以,为了让学生的诵读具有韵味,教师范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内容的节奏、语调、停顿等要素。

比如,教学《回乡偶书》时,要让学生放慢语速来体会作者回到家乡的感慨,这首诗虽然表述简洁,但蕴含的意境深长,当读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语气要顺势沉下,通过语言的起伏来感受作者内心的悲喜。又如,教学《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作者在心情沮丧时,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以下沉顿挫的语气范读“一枝红杏出墙来!”顺势再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齐读:“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而教师通过提问的引导方式,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戏剧性的情感画面,运用发音与学生内心达成共鸣,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诵读的积极热情,增进学生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教学,吟读诗文意境

经典诵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创设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情感意境,深化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创设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古诗文的艺术情境,让学生的主观情意与具体物象实现完美融合。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理解有限,教师塑造出的意境画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旋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操。古诗文中的诗情画意融合学生的联想,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在诗文一静一动的韵律中,感受古诗文文化的意境和智慧。

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当学生可以流利地背诵时,教师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一幅图画,利用“阳光明媚的午后”“树下的清泉”“飞舞的蜻蜓”“嫩绿的荷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大自然的情趣感受诗文的意境。当幽静、热烈、活泼的画面与诗词融合在一起时,学生会立刻在诵读中进入生机盎然的意境中,从而深刻体会到诗词中描述的物象和意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学生感受事物情感色彩与变化规律,从中得到精神与情感的满足,并由浅入深地增进对诗词意境美的认知。

三、鉴赏对比教学,丰富文化视野

古诗文经典诵读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鉴赏,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感知,这样就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可以准确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情感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水平。在对比鉴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同时期、同题材、同作者等形式进行对比,在提升鉴赏品位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并且在鉴赏对比中,学生会用不同的诵读形式来解读诗词,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丰富的感染和熏陶。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比李清照不同阶段的作品,感受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变化,感知作者内心的发展规律。学生通过李清照的《声声慢》和《如梦令》的对比,就会深刻体会到李清照后期人生的坎坷。其中《如梦令》是作者早期叙述美好自然风光的作品,《声声慢》则散发着作者怀乡念旧伤感之情,学生通过对比鉴赏,就会感知作者深层的情感思想,再次诵读《如梦令》就会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又如,同题材的诗词对比,会让学生感知古诗文不同的意蕴风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古诗杜牧的《山行》和王维的《鹿柴》同是对山中景色的描写,《鹿柴》傍晚山林的静美景色和《山行》充满生机的山林秋景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学生在诵读对比时需要分别采取低沉缓慢和清新明快的节奏进行朗读。不同的诵读技巧和语言风格,使学生可以在情感的强烈反差中,读出惊喜的意境和情感,继而增进对诗词的理解。

四、整合资源教学,感受诗词韵律

古诗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律和清晰的节奏感。学生通过诵读方式的变换,可以明确感受到古诗文中的韵律美,诗词中和谐的韵律以及明快的节奏,都充分突出了诗词听觉中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拓展诗词的诵读方法,让学生在美妙的节奏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这首大家都熟悉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就是古诗文演化成的作品,歌手优美动听的嗓音,向我们描述了夜空飘逸的情境,使人在动听的旋律中感知词句的深意。所以,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当突出节奏的重要性,适当融入音乐教学方法,在音调方面让学生感知语句规律的交替,让学生灵活掌握押韵、快慢、停顿等诵读要素,使学生在诵读的律动感中,增强对古诗文的热爱和理解。如很多古诗文都加入了叠韵词与双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语感和听觉上增强了韵律感。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就采用了重叠反复的手法,学生从诗词的结构中,就会明显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在語感方面更突出了轻松明快的心情,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技巧,会从情绪上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所以,采用音乐诵读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词句的活力,通过声音的韵律来加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理解。又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作者采用的词句结构,强调了诗词的音美与形美,特别是“黄鹂”和“白鹭”,“两个”和“一行”的词句相对,工整押韵,节奏鲜明,突出了作品的音乐美。这样学生在诵读中不仅可以形成具有音乐美的语感,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古诗文中深厚的情感。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领悟经典诗文的精髓,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多种诵读方式,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力和理解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课外语文,2015(16).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古诗文小学语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