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团场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8吕宁郎燕峰王少华尹君亮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科普

吕宁,郎燕峰,王少华,尹君亮

(1.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办公室,新疆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 引言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产业,农牧职工是兵团农业经济的基础动力。农牧职工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深度和使用广度直接影响着兵团农业的生产效率,其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势必影响着农业经济增长效率[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兵团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吸引农业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就业,团场的农牧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2]。那么存量的农牧职工其科学素质如何?主要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只有探明这些问题,才能对兵团团场农牧职工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做出科学决策。

根据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特征,《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将农民科学素质界定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科学文化、技术常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状况,以及种植经营管理水平”[3]。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智能化作业技术逐渐替代传统手工作业,加上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报酬差距,促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惯性转移,农村存量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与人力资本浅化趋势逐渐加重,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1,4]。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学者们先后分别对全国、河北、安徽、江西、山西等地区农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文化水平低、老龄化是农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的关键因素,提出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和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5-9]。学者们对农民科学素质评价主要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10],而对农户科学认知、科学技术使用行为、科技需求及获取尚未综合考虑。

借鉴前人调查测度农民科学素质的指标和方法,结合兵团农业人口特点,本文选取南北疆典型的农牧团场,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以农牧职工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技术采纳态度、获取方式及使用行为等核心内容,从职工的个体特征、科学认知、科学态度、科学行为、科技需求及获取方式5个维度,对团场农牧职工的科技素养状况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明兵团团场存量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旨在促进兵团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建设。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表1 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调查指标设计

兵团下辖有14个师178个农牧团场,其中农场165个,牧场11个,嵌入式分布在新疆各地州。在南疆主要包括第一、二、三、十四师;在北疆主要包括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师。依据当前兵团发展实际情况,十一师(建工师)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农业产业及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兵团南北疆垦区的区位特点、经济规模、人群结构等,本研究选取南疆垦区的第一师、二师、三师、十四师,北疆垦区的第四、五、六、七、八和九师作为数据抽样区,从各师选取3个典型农牧团场,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再分别选取3个连队,对农牧职工科学素养现状,从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承包农地面积)、科学认知(农业新技术知晓的种类和数量)、科学态度(科技培训参加次数、科普活动参加次数、没能参加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原因)、科学行为(关注的农业科技信息种类、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农业技术使用数量)、科技知识的可获得性(团场科技设施数量、科普宣传员数量)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具体调查指标设计见表1。2017年1~12月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2 500份,收回有效样本量为2 140份。

2 研究方法

梳理现有公众科学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参考典型的调查模型和测评方法,设计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调查指标,并根据南北疆各师的区位条件与人口分布特点,选取代表性师局团场,对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农牧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

采用SPSS软件做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加权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数据的降维处理和因子相关性系数矩阵,分析调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明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量的特征描述

样本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从抽样对象的性别构成看,男性样本显著高于女性。在年龄分布方面,41~50岁样本频度最高,占样本总数的41.4%,其次是51~60岁,占样本量的27.3%;团场农牧职工老龄化趋势严重。从民族类型看,汉族职工占比高,达86.7%,少数民族劳动力样本量占比13.3%,这与兵团职工人口的总体构成相一致。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水平,分别占总样本量的39.74%和49.66%,表明团场农牧职工普遍具有文化知识,但高学历职工较少,而衡量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指标是其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限和层次,学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的潜力和幅度[11]。在家庭农地资源方面,大部分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在0~3.37 hm2范围,占比72.5%;家庭收入来源方面,农业种植收入占99.7%,外出务工和经营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很少,种植性收益是兵团农牧职工重要的生活保障,年均收入集中在20 000~50 000元水平,占比46.32%,总体上看,团场农牧职工家庭收入中等靠上。研究发现[12],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有足够的剩余资金投入到新产品和新技术中,重视对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而收入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意愿。

科学认知方面,53.2%的职工表示对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有所了解,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调查样本中,关注农机新产品占13.9%,关注农产品深加工的占29.4%,关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16.9%,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兵团农牧职工现代化种植理念和产业化经营观念正在转变。

科学行为方面,抽样对象获取科技知识主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及邻里之间的交流,分别占21.2%、16.2%、12.9%和24.9%,生产中邻里之间的交谈也是职工获取种植技术和经验的重要渠道。在生产中职工普遍使用的农业新技术有:膜下滴灌(14.5%)、精量播种(15.1%)、作物机械化采收(39.4%)、配方施肥(16.1%)和盐碱地改良(10.7%),这与兵团农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由于兵团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与特殊的农地经营制度,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相对简单,农业技术的采纳与使用相对统一。

表3 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态度方面,从参加科普活动、科技培训情况来看,除少数种植大户对相关科技传播活动有热切需求外,大部分职工并没有相关的参加经历,有的也几乎是“被动”的参加,一部分是“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有一部分是“不知道哪里有”。

科学知识的可获得性方面,调查了连队的科普设施情况和科普宣传员的配置情况。在调查师局团场中,连队设有科普宣传员的只占15.1%,而且大多数地区只有一个科普设施,主要是连队的“农家书屋”,科技传播软硬件设施的不足,制约了农牧职工及时地获取科普知识和科技信息。

3.2 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度量和Bartlett球形监测,KMO值(0.785)和Bartlett显著性值(0.000)均说明,变量非独立,调查指标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从相关性矩阵输出结果来看(见表3):(1)对科学认知的影响:性别、年龄、民族类别与科学认知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文化程度、家庭种植规模、科技信息获取渠道数量及科普设施数量与科学认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对科学态度的影响:年龄与科学态度显著负相关,即年龄较大的职工参加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较低;文化程度与科学态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农牧职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科学意识就越强,接受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比较强烈;家庭种植规模对职工科学态度也具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家庭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对其生产收益影响较大,从而使得他们对科学技术需求更为强烈,故参加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次数较多。(3)对科学行为的影响:年龄、民族类型与科学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家庭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和科技知识可获得性(科普设施数量与科普宣传员数量)对农户的科学行为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以农牧职工的农业科学技术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等为核心考察内容,从个体特征、科学认知、科学态度、科学行为和科技知识可获得性5个维度,对兵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兵团团场农牧职工年龄在41~60岁的居多,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水平,大部分少数民族职工只有小学学历;家庭农地规模3.33 hm2以内的居多,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对农业新技术大多数处于了解层面,使用数量较少、种类单一;团场科技培训设施、科普宣传人员普遍匮乏,以上因素均显著制约着团场职工的科技素质提升。主成分分析显示,制约兵团农业劳动力科学素养水平的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总体来看,农牧职工的文化程度、家庭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与职工科学素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职工科学素质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民族类别对职工的科学认知、科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团场的科普设施条件、科普宣传人员数量对职工科学认知、科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4.2 政策启示

当前,兵团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改革后团场职工将拥有更多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权,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那么农牧职工科学素质提升与新型农工培育十分关键。根据本文调查结果,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4.2.1 从农牧职工自身角度

(1)针对现有农业劳动力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一方面加大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加大兵团人口规模建设,加强兵团人口尤其是南疆垦区劳动力的输入,从内地引进青年劳动力,并通过配套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农地保障措施,使其在新疆安家落户,成为兵团建设的重要力量。(2)针对农牧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现状,建议根据农民群体生产生活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科技之冬培训等方式,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和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牧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重视,培养自主学习,形成积极的科学行为,培育新型农牧职工,不断提升团场生产一线农牧职工的科学素质。

4.2.2 从外部环境角度

(1)进一步加强兵团团场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传播力量建设。一是加强团场科技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先进文化传播氛围,不断改变农牧民生活观念和生产方式,以提高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牧团场现代农业科技馆、科技大篷车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连队科普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疆区“科普轻骑兵”,增强农牧民科技知识的可获得性;三是加大兵团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来到兵团,不断壮大基层科技服务人员。(2)进一步拓宽农牧民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一是加强农牧团场尤其是边远地区连队网络建设,通过手机报等形式及时地向农户发送兵团新闻动态及科普知识等,使得农牧民的科技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技术难题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在科普知识宣传方面,创新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方式,如借鉴内地省市制作的“科学种田技术动漫”、微视频等宣传方式,向农牧职工传播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信息传播效率。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科普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