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挖掘整理与分析*

2019-09-18雷亚玲蔡怡航韩祖成

天津中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香附医家医案

袁 捷 ,雷亚玲 ,蔡怡航 ,陈 阳 ,王 佩 ,韩祖成

(1.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120;3.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咸阳 712046)

郁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以情志内伤为致病要点,西医多属“抑郁症”“焦虑症”“癔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2]。尽管近些年对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西药干预仍存在患者不接受、不耐受、撤药反弹等诸多问题[3-5],而中医整体辨证施治在患者的接受度、症状改善和稳定疗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6]。对郁病医案进行整理不仅能为临证诊治提供参考,还有助于丰富郁病辨治的理论体系。目前,郁病的古今医案挖掘和对比分析两者诊治经验异同的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挖掘郁病古籍、医案和文献,探索郁病用药规律,分析古今郁病诊治的异同,为郁病中医临床和科研思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家医案来源 整理与郁病医案相关的古籍40余部,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临证指南》《古今医案按》《周慎斋遗书》《扫叶庄医案》《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孤鹤医案》《生生堂治验》《辨证奇闻》等。当代名中医的医案收集主要参考《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家级名医秘验方》和近30年知网和万方收录的文献,包括秦伯未、路志正、章真如、印会河、焦树德等90位当代名医。

1.2 纳入标准及数据库建立 古今医案中与郁病有关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心得,同时有处方、有具体中药的记录即可纳入。以Access2007软件为平台建立数据库,古籍文献提取其条文的目录、原文、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剂、中药等;当代名医文献提取其名老中医姓名、中医病名、证型、证候、舌脉、治法、方剂、中药、加减等。同时按照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化规范相关词段,如:古籍“佐金丸”“仙灵脾”“片芩”“节菖蒲”等均进行名词统一,对当代医案中的“焦四仙”“大芸”“苏噜子”等进行药物名词规范。

1.3 数据挖掘方法 将规范后的词段以变量的形式录入软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对古今医家治疗郁病使用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运用系统聚类的Ward法频次排名前5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工具,设置最小规则置信度为70%,进行中药之间的关联分析。

2 结果

2.1 频数分析 经统计本研究古籍文献方剂共有245首,药物273种,累计药物频次2 233次。用药频次20次以上的中药有25味,前10位排序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纳入当代名医90位,处方114份,药物276种,累计用药频次1 210次。用药频次20次以上的中药有10味,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见表1。

2.2 聚类分析 数据项聚类代表数据之间的同质性。笔者分别对古今医家使用频次排前50的中药进行聚类,树状图结果如下(图1-2):古籍文献纳入12组药物聚类组合,当代文献纳入12组。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桃仁与红花,生地与麦门冬,槟榔与沉香,白芷与桔梗,桂枝与大黄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青皮与王不留行,杜丹皮与栀子,百合与大枣,肉苁蓉与太子参,川楝子与延胡索,黄芩与茵陈,山楂与神曲,紫胡与甘草各聚为一类。

图1 古籍文献郁病用药聚类分析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s

图2 当代名医郁病用药聚类分析Fig.2 Cluster analysis of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in contemporary famous doctors

2.3 关联分析 关联规则反应了数据项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从置信度排名来看(表2),古籍文献治疗郁病的主要关联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在古籍文献治疗郁病的处方中,生地常配麦门冬、沉香常配大黄、白芷常配桔梗(图3)。当代名医治疗郁病的核心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表2)。加减配伍常以槟榔配苍术、槟榔配沉香、穿山甲配皂角刺、穿山甲配路路通、百合配大枣等。见图4。

图3 古籍医家郁病用药关联分析Fig.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in ancient physicians

图4 当代名医郁病用药关联分析Fig.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in contemporary famous doctors

表2 古今医家郁病用药关联组合Tab.2 Associated combination of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doctors

3 结论与讨论

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情志不畅、失眠等复杂症状群[7]。通过对医家治疗郁病用药的频次统计得出:古代医家高频运用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等药,体现了解郁重在理气的治郁思想,符合《丹溪心法》中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常用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等药,更侧重于疏肝解郁,其主药与逍遥散组成基本一致。从高频用药可以看出古今医家均认同郁病的核心病机为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健脾是其治疗方法。古籍文献中使用频数达20次以上的中药有25味。药物功效除疏肝理气外,还包含活血、清热、化痰、消食等药的使用。而当代医家用药稍显单一,频数达20次以上的中药仅有10味,只涵盖了疏肝理气药、活血药、健脾药。这可能与古今医家界定郁病概念的范围不同有关。明代之前,朱丹溪的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积滞致病是郁病发病的主流思想[8]。而现代郁病主要是指情志所致之郁、因郁而病,侧重情志和郁病的因果关系。故古今医家对郁病治法的侧重点以及不同功效药物的使用有一定差异。

本研究在聚类分析中发现,古今医家诊治郁病都涵盖了疏肝、活血、清热、化痰、行气、止痛、凉血、安神、健脾等药物的运用,但具体选药还是有所差别。例如在活血上,古代医家以桃仁、红花为主,当代医家则选用皂角刺、穿山甲、路路通等。在兼证失眠上,古代医家选用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远志、茯神等,而当代医家则用潜阳敛阴安神的酸枣仁、牡蛎。这些用药的差异可能跟患者体质的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较大关系。另外,古今医家使用了一些与郁病核心病机关联不大的药对,如:消肿排脓的白芷和桔梗;温中散寒的干姜、吴茱萸;温经解肌、逐瘀通脉的桂枝、大黄;补脾肾、益精气的肉苁蓉和太子参等。这可能是医家针对导致郁病发生的病因或郁病后兼证的干预,体现出郁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本研究通过对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经验挖掘,明确了郁病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对诊治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香附医家医案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香附和醋香附HPLC 特征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