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绢花创始人唐志禧

2019-09-18唐家生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上海

唐家生

1963年、1965年获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奖、1986年获二十四工艺美术联合协调组织荣誉勋章

The history of silk flower production in China dates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about 1,500 years ago. Beijing is the birthplace of silk flower art. Many people have passion for silk flower. Silk flower art is popular in many places.

In 1918, Master Tang Zhixi was born in Beijing. He was educated and edified by elder generation since childhood.At the age of 13, he graduated from higher primary school and went to learn silk flower production craft under the tutelage of Mr. Yang, a silk flower master who ran “Rong Shun Xiang”, a renowned silk flower shop in Beijing at that time.

中国制作绢花的历史始于唐,距今约一千五百年。绢花的发源地在北京一带,喜爱绢花的人很多,地域也很广。

古代北方的天气很冷,灰濛濛的阴冷天气寒气逼人,冬季的时间又很长,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春节前人们把绸布剪扎成绢花,放在家中以示喜庆,等待春节到来,这就是最早的民间绢花习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年代,绢花也得到很大发展。相传大美人杨贵妃外出时耳边戴支鲜红的牡丹小绢花,显得很是妩媚和美丽可爱。这情景给大画家顾恺之真实地画了下来,成为一幅传世佳作。

唐志禧

蟹爪菊

天竺蜡梅

牡丹玉兰

明清后中国社会的文化经济高度发展,对外艺术交流也多起来了,朝庭百官和市民百姓都很爱绢花,北京城绢花的交易量也很大了。朝庭决定把北京的一条大街改为花市大街,专门用来交易绢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以绢花命名的第一条街,至今这条街还有好几家绢花制作商店,被北京市列为非遗的民间艺人参观地。

唐志禧大师生于1918年的北京,从小受到家庭父辈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十三岁高小毕业就到北京有名的制花铺“荣顺祥”拜当时著名的掌门人绢花大师杨先生为师。

俗话讲:“名师出高徒”,唐志禧天资聪明,又能吃苦耐劳,很受师傅喜爱。通过四年辛苦的学徒生活,他已基本学会了师傅所教的手艺技术。

满师那天,师傅深情地对他说:“你要做好花,得多去几家花铺做花”。杨师傅介绍唐志禧去了山东烟台百货商店制花部做制花师。

唐志禧到了烟台后马上去市场了解当地人们对绢花的需求动向,他了解到年青人结婚都要买两束漂亮的绢花放在梳妆柜上,但因露放着容易吸附灰尘的关系,一年后绢花就陈旧了。于是唐志禧创新出山东人喜爱的大牡丹绢花,外面设计了玻璃罩,这样可长期保持绢花的清洁,又好看,深受烟台人的喜爱,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进行技术创新时,他才十八岁。

1937年唐志禧应上海“宝盛永”绢花厂邀请来到该厂制作戏剧用绢花和家庭用的插瓶绢花。当时上海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人民艰难地在战火中生存。由于上海受到国际租界条约的保护,上海租界得以暂时安定,国内许多商人为了躲避战火来到上海租界内安身。他们白天无事可做,晚上就去酒楼戏园消遣,夜上海仍然是灯红酒绿非常热闹。

为了谋生,唐志禧白天辛苦做花,晚上去酒楼戏园找老板明星了解他们喜爱什么样款式的绢花。只要他们说出新潮时尚的要求后,马上进行改动,他就重新创制新花品种。当新的头花、胸花、迎宾花制成后,这些老板、明星高兴极了,他们马上订购。就这样,唐志禧在上海站住了脚,生活了下来。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国家落实政策把民间的手工艺人们组织起来组成合作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进行,唐志禧率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55年以他为首成立了上海第一家绢花合作社,几十名散落在民间的绢花艺人有了正式的工厂,成了正式的职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唐志禧被大家推荐为首任监事会主任、理事会副主任、创作设计主任。其间,正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全国表彰用的光荣花很大一部分是由唐志禧设计、上海绢花合作社供货的。

1959年在国家指导下,上海绢花合作社改名为地方国营上海绢花厂,唐志禧被上级公司领导任命为技术副厂长,并于1960年光荣地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工厂第一位国家干部。

由于唐志禧的工作努力,成绩出色,他三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五好社员的颁奖大会,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一起观看群众游行。以后他多次激动地对大家讲:“旧社会是卖花郎,新社会做主人翁”。

从1960年至1966年这几年中,是唐志禧人生中绢花设计创作的最高产期,他设计的鸳鸯梅、石榴花、悬崖菊、枸杞桩、梅花假山、醒狮球、碧桃等绢花盆景都获得了工艺美术大奖,作品被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朝鲜、越南等领导人收藏,也被英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客户订购,并多次在广交会外贸中获得出口大单,为国家创汇作了贡献。当时上海绢花厂年产值达千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个百来人的手工业厂,已是很大的生产量了。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央工艺美术总局授予唐志禧国家工艺师称号,赠送了一套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大集本。1964年唐志禧被国家正式授予工艺美术师职称。

上海的绢花为什么会受到广交会上国外商人的青睐?原因是唐志禧总结了上海的民风民俗习惯,上海人的爱好,他制作的绢花融入海派风格,清新淡雅,艳而不俗。当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自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的许多花木背景造型,都请唐志禧大师参与设计制作,获得了电影艺术的很好效果。

万年驼龙松

碧桃

上世纪60年代,工业塑料和涤纶上市了,唐志禧带头和大家攻关研发人造塑料花、涤纶花,上海率先在全国试制成功,以至南京东路上的上海绢花厂门市部连续几年门口半夜就有全国来的顾客排队购买,那种情况历史上从未有过。

当时的塑料花涤纶花香港还未生产,上世纪70年代后期李嘉诚有了做塑料花的机会。1965年唐志禧的事迹被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报道,唐志禧还被市政府请到文化广场在万人大会上专题发言。

唐志禧一边在全厂作技术改进,一边总结绢花市场销售工作,引导了绢花的海派风格发展,这一时期成为上海的海派绢花的繁荣年代,1964年至1966年上半年,也是唐志禧人生创作设计的黄金期。

十年动乱,工厂停产停工。直至1976年唐志禧才恢复了生产技术领导岗位。他强忍着病体的伤痛又全身心投入到绢花产品的开发中,他深深知道企业缺少新产品就缺少活力。他研发的防水绢花和多肉类绢花成功了。从此绢花可以冲洗不怕水,国外的仙人球也能成为中国绢花产品,以至日本的田中角荣到上海参观中以为是真的仙人球,购买了很多,当知道是唐志禧大师做的,更高兴买到了艺术真品。

1977年唐志禧被上海市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作品也获得了轻工部特别嘉奖。

邓小平深知中国工艺美术人才的重要性,他在1979年亲自带领中央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还健在的红军时期上百位老领导,接见全国一百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并合影。此次接待规格之高是历史上罕见,有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李富春、李德生、邓颖超、聂荣臻、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唐志禧等几十名大师由时任手工业局长的胡铁生亲自带队前往参加。

凤梅

1986年唐志禧已近七十高龄了,他设计制作了大型盆景驼龙松参加全国轻工会展获大奖,同年被国家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唐志禧的一生是在做绢花中度过的,他是把绢花当自己的事业,当民俗的文化来做,是一辈子的匠心付出。他从建立合作社后到七十岁退休的几十年里获得荣誉无数,验证了中国一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991年夏天,唐志禧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上海工艺美术公司全体领导和老艺术家隆重悼念了这位海派绢花创始人,老局长、老干部、著名书法家胡铁生写下了“为人制花,无尚荣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被唐志禧的子女刻在浦东滨海古园墓地的墓碑上供人瞻仰。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寻鸟大闯关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